集体研课,开启语文教研的另一扇窗

2016-09-07 16:09吴晓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研集体语文

吴晓敏

【摘 要】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抓好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重在教研组开展的集体研课。本文在分析传统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弊端基础上,结合本校校本教研的实践,提出了“研主题、研问题、研量表、研改进”四步法的集体研课活动模式,旨在不仅增强同伴互助、团队探究、集思广益、资源共享的教研氛围,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解决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集体研课;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2

一、缘之:传统集体备课现状及思考

传统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学过程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的不足,但从近几年集体备课来看,出现了种种弊端,使之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和内涵。

一是有“备”无“研”,忽视问题研究。传统的集体备课,流行于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章节教案,然后各自上交,再由备课组将其装订成备课集,虽然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上形成了共识,但其实有“备”无“研”,根本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课堂问题的研究。

二是有“听”无“言”,忽视集体智慧。传统的集体备课中,往往由组长一人说了算,大家以倾听为主,轻易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每个人基本上处于被动研修状态,这样的集体备课研讨氛围不浓、效果不佳,仅仅是个人观点替代了集体智慧。

三是有“师”无“生”,忽视主体地位。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目标意识,但立足点往往从自己操作的角度思考“我该怎么教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些问题,而忽视从学生的个性差异与需求上去考虑“学生想怎么学达到教学目标”的问题。

四是有“借”无“品”,忽视自主思考。在集体备课中,有的教师利用网络优势,在借助现有教学资源时,只是机械的剪贴、拼凑,一味依赖,现搬照用,忽视自主思考,没能根据本班的学情和学生发展水平、个性差异等进行二次修改备课。

二、研之:新式集体研课模式的实践探索

纵观现状,笔者学校语文组在反复思考、实践的基础上,逐渐从传统的集体备课套路中走出来,摸索出了“研主题、研问题、研形式、研改进”四步法的集体研课活动模式,有效引导教师积极关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生成问题,主动探索,最终使教研过程成为教师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过程。

(一)研主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传统的听课活动前,听课者无需做任何准备,甚至有的听课者直到走进他入课堂时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是什么。听课者在听课前没有任何目的、任何问题,听到什么是什么,基本处于“无主题变奏”的状态。而集体研课则不同,它要求观察者在观课之前,确定活动的主题,然后必须和执教者共同参与课前研讨,从而促进集体研课有效开展。

1.聚焦问题,确定研课主题。我们在集体研课前对语文组各位教师进行深入调查访谈。大家都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发现学生苦于写作文,文章语言干巴,内容空洞,所以写起文章来总是一些过去用过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毫无新鲜感,且语言的表达停留在口头语言上。在教师方面,发现语文老师指导不到位,训练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浓,文体意识不强。因而,很多老师希望能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阅读为写作引路,让教材成为学生的范文,让名人名家的语言成为学生的典范。于是,提出“借文习文”的研课主题。

2.学习理论,提高研课效率。世界名画家达·芬奇说过:“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行动就会陷入盲目和被动。同样,理论学习是我们增强有效研课的重要保证。教研组首先诠释了“借文习文”的概念,即依托文本,寻找“练笔点”,采用恰当的训练形式,结合必要的写法指导,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然后引导教师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用“标准”指引教师的头脑;三是围绕主题寻找和学习“借文习文”相关的理论知识,学到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四是查找类似的案例,找到值得借鉴的具体操作方法。

3.透析文本,落实研课流程。为了使“借文习文”的主题备课落到实处,发动每位老师参与的积极性。教研组长根据主题选定了大家讨论的课题——五下《学会看病》。然后组员进行分工备课。备课流程:

这样有主题有分工的备课,能使教师真正融入到集体研课中。大家自主梳理教材时,就进行了文本解读和初步设计,提炼自己的观点。等各组员代表说完课,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解读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疑惑。这样的集体研课,教师有话可讲,有疑可问。

【案例】在交流中,教师提到了课文中很多点可以用来“习文”,如对话语言的妙用、心理独白的书写、成语的串写等。而且,每位老师对执教者的初步设想提出了质疑和困惑。如:既然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借文习文,那还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进行朗读和课文分析吗?“借文习文”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习文中的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点如何结合?面对如此多的困惑,我们最后对集体的智慧做了梳理,确定了两个研讨重点。

重点一:借文——借文中母亲矛盾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母亲既想锻炼儿子又怕儿子遭受磨难的矛盾的爱。

重点二:习文——学习作者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补白“母亲看到儿子回来后的心理”。

这样大家根据梳理的教学重点,又各自思考依托的方法,再交流碰撞,如此循环反复,敲定备课的方案。这样有主题的集体研课为观察者与观察者、观察者与执教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真正实现了集体研课的目的。

(二)研问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培亨教授指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要能够经常保持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渴望,要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集体研课中,对于问题研究的探讨也是至关重要。因为没有问题参与的观课,也就没有研究的可能。如果观课者没有带着研究的目的进入他人的课堂,那么其观察课堂的收效是微乎其微,甚至是空空如也。让教师带着自己的一些困惑、思考或者是个人对本次活动的一些理解进入他人的课堂,使他们从一个个小问题开始观察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由线而面,不断增强他们观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达到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理解与重构,提升观课的效果。

1.探寻问题意识。主题确立后,我们引领教师积极提炼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同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寻找共性所在。然后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从理论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自己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差距,为“真”问题的产生奠定基础。

2.开展问题征询。有了理论的思考,教师就能深入挖掘出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疑问,如有的组提出“我们平时在课堂上已经重视和运用了‘借文习文,可是借文点和习文点怎么有机融合”;有的组提出“在习文点,如何发挥‘评价这把利剑的作用”等等。

3.确定研课问题。教研组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筛选出教师急需解决又能解决的“真”问题开展研究。然后每个合作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兴趣,认领问题,并把任务细化分工给每位教师。这样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任务,各司其职,全程参与。

如《学会看病》集体备课后,我们根据提出的问题整合提炼了以下问题作为课堂观察的预设主题。问题一:如何指导“借文”——①“亮点”的阅读;②“练点”的设计。问题二:如何指导“习文”——①教师对练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恰当、到位;②教师对效果的控制,包括训练的时间投入、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训练目的是否达到。

“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互帮、互学、互助有了一个平台和抓手,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充分表达意见、展示能力、张扬个性的空间和机会。

(三)研量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听课形式,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指明方向,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观察量表支撑着课堂观察的骨架,掌握着课堂观察的方向,它的设计也成了集体研课中的核心问题。

1.设计量表。集体研课《学会看病》中,我们讨论并设计了课堂观察表(如下:表一)。

(纸张反面)——空白

经过第一次课堂观察后,我们发现“表一”所示只是记录每个中心问题的操作时间和学生的兴趣度及学生素养的提升程度,并没有留下听课者的思考及观点的提炼,对于课堂改进的推进意义不大。

2.改进量表。我们又围坐下来进行第二次研究设计,重新设计了观察量表(如下图:表二)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表二”不仅是课堂真实情况的记录,更是记录听课者充满智慧的思考过程。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也关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关注了观察者对课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和改进能将教和学、执教者与参与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碰撞出了精彩的思维火花,达到了观察的目的,充分发挥观察量表在研课中的作用。

(四)研改进——事半功倍,行之有效

集体研课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对观察表进行讨论显得尤为重要。课后集体研课首先是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然后观察者汇报课堂形成的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建议。观察者汇报时要基于自己所记录的数据,紧扣课前备课中确立的观察点,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由于观察者所确立的观察点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在探讨时就有了自己独到的思考,就有了理直气壮的话语权。所以研课的范围比较广泛,信息比较丰富,为下一次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研改进”中,教师们不仅观察到了执教者运用的几种方法,同时还生成了自己的课堂思考所得。这种充满教师个人智慧的想法正是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创新思维。如有一位教师在观察中提出,“‘亮点的阅读因过多的追求朗读的训练,结果导致练笔时间不够,目标没有达成。那么‘亮点的阅读语言训练的‘度该如何把握?”由此可见教师不仅关注到了课堂中精彩的发言,更关注到了各环节的呈现时间和方式。这样就把所观察的“问题”变成了教师继续开展研究的“课题”。这样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与提高的过程。

三、析之:新式集体研课的成效与体会

近两年语文组开展“集体研课”以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语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而且带动学校其他教研组的开展,让校本教研走上了一条有序、有效的发展之路。

(一)集体研课,让教师体验成功

集体研课为每位教师搭建了属于自己的平台,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借文习文”主题研课后,教研组鼓励教师撰写案例、论文等。一方面,撰写能促使教师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加深对研课的质疑和理解。另一方面,成果的物化让教师体验到成功。一教师的案例《“借文习文”之我见——<学会看病>》获区一等;一教师的论文《“借文习文”在教学中的有效尝试》获市二等;一教师语文现场设计获市一等奖等。语文组两年连续获得先进教研组,语文教师在各级各类评比中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获奖数量节节上升,从而激发教师进一步研修的兴趣。

(二)集体研课,让学校绽放魅力

语文组每学期根据集体研课的主题,将各教师的问题研讨、观察量表、反思感悟及组内研课的记录等内容编辑成册,以这种方式将优秀的经验凝聚成主题向全校推广,对其他教研组起到了辐射和示范的作用。集体研课的不断实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我校特有的教研风格,促成了学校校本教研模式的提炼,促使校本教研的效果得到升华。近两年,兄弟学校多次邀请我校联合教研,在某种程度上传递了我们的教研精髓和教研理念,不仅促使兄弟校教研活动得到提升,而且绽放了我校的教研魅力。我校也于2014年获得区“校本研训示范校”。

总之,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语文组初步建构了“集体研课”为核心的新型教研机制。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集体研课开启了语文教研的另一扇窗,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紫微.基于教学关键事件的集体备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3)。

[2]金仲明.加强年纪组教师团队建设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3)。

[3]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胡庆芳.校本教研实践创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研集体语文
我为集体献一计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警犬集体过生日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