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

2016-09-07 16:37李艳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综合素养语文课堂

李艳妮

【摘 要】 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渗透很有必要,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 语文课堂;综合素养;课堂教学;德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高陵区第三中学是一所城乡结合地的普通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由于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整体状况偏低,尤其在人文素养、德育方面的现状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缺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领,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奋斗的动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部分教师对学生单纯重视知识的学习和占有,而在德育教育方面有所松懈,导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处于模糊状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基本礼仪素养欠缺,日常生活用语不文明、不规范。

基于这些令人堪忧的现状,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深入挖掘“文质兼美”的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传播正能量,同时陶冶情操,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离不开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讲的就是人文情怀,情绪情感,其内涵是提供自由的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差异。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不同思维和情感特征的生命个体。为此,语文学科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就必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其对生活的体验。我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第一,查访结合,观察生活,用心感受,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在此有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语文的一大难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发动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作者生平、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在课外进行交流。这种查询过程一方面给枯燥的文言文知识学习注入了学习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而了解作者的品质性格,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渗透,了解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在不自觉中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散文的学习而言,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是这些课文的共同点都是景美情浓思想深,都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透过优美的语言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对课文美的感知,另一方面,能够对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囚绿记》的学习过程当中,我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本文作者对于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精神的赞美,进而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以此为契机,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二,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再现生活场景。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大部分都能够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我们如何通过文字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愉悦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充分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在《雷雨》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排练成戏,然后在全班演出。在这次表演当中,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深刻体会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极其丰富的潜台词,把那个虚伪自私、卑劣奸诈、心狠手辣的周朴园演绎的惟妙惟肖,同时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倔强刚强、善良自尊的鲁侍萍。通过这个话剧的演出,一系列矛盾冲突的展现,使学生深刻体悟到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形式致使学生参与性很高,并且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尽情表演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他们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把语文学习活动和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第三,拓宽空间,体验生活,尝试实践,感悟语文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必修2阅读鉴赏学习第四单元演讲词时,我们高一年级语文学习活动,同步举办了演讲比赛“祖国颂”,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和口语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学会在公共场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班级内举办了诗歌朗诵会,学生们朗诵的诗歌几乎涵盖了三个单元中的所有类型,《书愤》的朗诵,让我们体会到了陆游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慨叹;《一剪梅》的吟诵,让我们领悟了李清照的寂寞相思之情;《春江花月夜》的诵读,让我们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的美景由衷的发出慨叹;《新城道中(其一)》的低吟,让我们对苏轼笔下雨后山村风光自然美发出由衷的赞美;《将进酒》的纵声朗诵,让我们对李白豪放的风格和复杂的思想感情有了新的认识。朗诵会的举行,既完成了教学内容中的诵读,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次升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的魅力。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既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又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

以上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德育如何更好地与语文学科相结合的一些尝试和心得体会。总之,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语文走进生活,同时也让生活走进语文,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一个多元的学习平台,让语文学科中蕴含的德育教育资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真正地走近他们。通过这样相互渗透的方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的同时,德育素质也随之提高,那么,语文也会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而充满魅力。

惟愿与各位同仁携手并进,把德育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在语文学科的德育资源开发研究之路上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综合素养语文课堂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