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冠心病的护理分析

2016-09-08 09:54董艳丽王培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球囊主动脉冠心病

董艳丽 王培宁

护理园地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冠心病的护理分析

董艳丽 王培宁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冠心病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方法 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康复运动及健康教育管理。两组的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及护理。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V和CO值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SV和C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管理[(8.14±1.22)分]、情绪控制[(7.56±1.33)分]、角色功能[(7.48±1.45)分]及与医生沟通[(7.39±1.24)分]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7.09±1.22)分、(6.76±1.68)分、(6.67±1.73)分和(6.20±1.85)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冠心病基本概念、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等知识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运动与健康教育管理应用于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过程中,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康复运动; 健康教育;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是临床上主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变窄和血管阻塞,使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脏疾病[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年冠心病死亡率为20.0/10万左右,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也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是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气体交换后,再回输至患者的动脉或静脉,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系统是一种置于血管内导管上的反搏设备,能使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射血阻力减小,心脏后负荷下降,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患者一旦出现心源性休克,采用常规抢救手段死亡率仍然很高[5],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过渡支持治疗,为心脏功能的恢复提供保障[6]。健康教育是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活动,引导患者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7]。而康复锻炼能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措施的施行,可以克服患者相关的不适[8,9]。但是其对于心功能的影响还无相关报道。本研究具体探讨了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冠心病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s)

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对照组 51 30/21 63.53±7.13 11/11/9 1.62±0.41 22.76±3.22 30/21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变支数(支)体重指数(kg/m2)观察组t/χ2值51 31/20 0.034 63.73±8.44 0.221 12/9/10 0.078 1.67±0.32 0.122 22.67±3.09 0.189 31/20 0.03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根据199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文化水平小学及小学以上;治疗与护理期间无死亡与脱落情况发生;具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指征;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自愿参加本项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严重瓣膜病变等其他心脏疾病;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和其他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慢性肝功能、肾功能衰竭。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合并疾病、体重指数等基线资料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流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肺出口的动脉血氧分压在20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静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70%以上,吹入膜肺的氧浓度为50%,动脉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静脉引流负压维持在30 mm Hg以内。采用美国ARROW-ACAT 1型反搏机,选择常规 Seldinger′s法穿刺股动脉,沿导丝植入球囊,将球囊导管与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相连接后开始反搏。反搏参数:心率<100次/min时反搏频率 1∶1,心率>120 次/min 时反搏频率 1∶2。所有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生命体征。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日常生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康复运动及健康教育管理。康复运动管理早在卧床期就开始,为首个阶段,主要以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为主,进行按摩和远端小关节的被动运动以及四肢关节的屈曲伸展运动等,运动时间每次3~5 min,每日4次。第二阶段进行以步行为主的康复训练,步行距离由25 m开始逐渐增加至800 m,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循序渐进。第三阶段的康复训练仍然以步行为主,逐步提高步行速度,加大步行距离,同时与上、下楼梯等垂直运动结合。在健康教育管理中,首先了解并评价患者性格及心理因素,对于存在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应进行鼓励。运用自制《冠心病健康指导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述冠心病相关医学知识、门诊随访,以及用药、情绪管理、饮食和营养、排便指导、放松训练、睡眠与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在患者阅读的同时进行详细讲解,并积极回答患者的问题。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对患者家属的教育,鼓励患者家庭成员积极配合患者治疗,使家属更好地督促患者健康行为的实施,充分发挥家庭对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潜力。鼓励患者记流程日记,参与病友座谈会和交流会等集体活动,体验克服困难和惰性的过程,列举坚持规律饮食和锻炼的成功经历和益处。要求患者自我评估身心状态及工作生活质量,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督促患者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行为。两组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心功能状况 采用CF-Ⅱ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上海耐星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监测患者护理前后的每搏血量(SV)和心输出量(CO)。

1.4.2 自我效能 所有患者在护理后采用自我效能中文版量表进行调查与分析,包括症状管理(8个条目)、情绪控制(8个条目)、角色功能(9个条目)、与医生沟通(8个条目)。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

1.4.3 冠心病知识 采用编制的冠心病知识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后相关指标,包括冠心病概念、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等。分数越高表示掌握冠心病知识越好。两个量表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在0.90以上。

1.4.4 并发症情况 观察与记录两组在护理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数据以±s表示,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来进行组内或组间对比分析。所有计数数据都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通过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状况对比 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与护理。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V、CO值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SV、C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经过调查,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管理、情绪控制、角色功能及与医生沟通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V、CO值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V、CO值对比(±s)

注:SY:每搏血量;CO:心输出量

CO(L/min)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 51 65.13±9.87 78.22±12.45 8.111 <0.05 4.72±1.33 5.78±1.55 7.892 <0.05观察组 51 65.55±11.34 84.55±14.56 16.884 <0.05 4.78±1.56 6.45±2.53 13.095 <0.05 t值 0.233 8.113 0.145 6.256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SV(ml)

表3 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分,±s)

表3 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症状管理 情绪控制 角色功能 与医生沟通对照组 51 7.09±1.22 6.76±1.68 6.67±1.73 6.20±1.85观察组 51 8.14±1.22 7.56±1.33 7.48±1.45 7.39±1.24 t值 8.224 6.467 5.989 8.111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冠心病知识评分对比 经过调查,护理后观察组的冠心病基本概念、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等知识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护理后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评分对比(分,±s)

表4 护理后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基本概念 危险因素 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对照组 51 0.78±0.18 0.74±0.19 0.81±0.21 0.55±0.22观察组 51 0.86±0.14 0.83±0.20 0.90±0.16 0.74±0.21 t值 5.388 4.857 4.224 9.443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并发症情况对比 经过观察,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 5。

表5 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对比[例数及百分率(%)]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常见慢性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出现心肌缺氧、缺血,它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伤害,同时还在经济和心理上给患者和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负担[10]。当前冠心病的诊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各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其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通过球囊导管使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扩展,进而保持患者心脏血流通畅;同时还有助于恢复受损的冠脉自我调节功能,使冠心病患者受益[11]。临床上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手段,可以为心脏功能提供暂时辅助支持,增加心排血量,也可以减轻心肺功能负荷,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改善全身循环灌注,维持心肺循环稳定,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12]。

不过冠心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多为带病存活,为此治疗后的护理价值重大。在护理干预中,我们需要采用各种手段,鼓励患者通过自身努力来快速恢复病前的生活状态或正常生活状态,继续承担满意的社会角色,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康复运动可显著延缓冠脉病变,改善患者冠脉循环以及保持血流通畅[13]。医护人员对患者一对一的护理,加上向患者进行冠心病知识宣教,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4]。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及护理,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V、CO值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SV、C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康复运动及健康教育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冠心病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离不开治疗技术和经验,同时还受临床护理质量的直接影响[15]。特别是很多患者在治疗后卧床期间患肢制动时间过长,可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还容易引起血栓、栓塞和情绪异常。而康复运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扩张冠脉,保持顺畅的血液流动,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6]。在健康教育需求方面,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迫切需要接受健康教育,最想学习的内容是疾病急性发作的预防与处理[17]。而自我效能作为健康行为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在有限的干预时间内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角色功能、症状管理、与医生沟通和情绪控制评分都更高(P<0.05),表明康复运动及健康教育管理能促进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

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恢复进程和身心恢复状况受多方面的影响,护理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可采用合理的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8-20]。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基本概念、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等知识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健康教育能在短期内增加患者冠心病和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认识水平,也说明患者的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以后继续改进。

总之,康复运动及健康教育管理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冠心病治疗效果及自我效能,从而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王永军,周旭.冠心病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近况.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5:1087-1091.

[2]蒋欣,孙桂志,张劼琳,等.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8:181-182.

[3]邓春友,谢智恒,张俊玲,等.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开展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2015,13:125-128.

[4]Noites A,Pinto J,Freitas CP,et al.Effects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nd exercise in subjec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v Port Cardiol,2015,51:225-227.

[5]屈云飞,孙晓宁,张红强,等.预防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7:1344-1350.

[6]胡玲.无肝素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6:159-160.

[7]Naci H,Ioannidis JP.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and drug interventions on mortality outcomes:metaepidemiological study.Br J Sports Med,2015,49:1414-1422.

[8]江春景,杨峰,郝星,等.体外膜肺氧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应用研究.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4:215-218.

[9]朱秀玲,王均,苏静,等.VVI和TD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一致性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0:1202-1203.

[10]王秀花,李春华,李玉芝.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9:177-178.

[11]Van Craenenbroeck EM,Frederix G,Pattyn N,et al.Effects of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and continuous training on cellular markers of endothelial integrit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SAINTEX-CAD substudy.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5,3:20-22.

[12]张秀玲,郭庆平,原巧灵.授权教育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4:524-526.

[13]Padala SK,Sidhu MS,Hartigan PM,et al.Effect of Baseline Exercise Capacity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Trial).Am J Cardiol,2015,31:1839-1841.

[14]崔锦钢,吴元,赵冬云,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15,2:107-110.

[15] Korzeniowska-KubackaI, BilińskaM, Dobraszkiewicz-Wasilewska B,et al.The influence of water-based training on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Cardiol J,2015,7:113-115.

[16]王金宏,杨峰,江春景,等.左心功能减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效果.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389-393.

[17]严飞,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霍强,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806-808.

[18]Glean AA,Ferguson SK,Holdsworth CT,et al.Effects of nitrite infusion on skeletalmuscle vascularcontrolduring exercise in ra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5,309:1354-1360.

[19]胡晓燕,陈甬安.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浙江创伤外科,2015,2:295-296.

[20]王亚芬,郭薇,白凤芝.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648-651.

The care applying analysis of ECMO combined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to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DONG Yan-li*,WANG Pei-ning.*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e applying ways and effects of ECMO combined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to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Methods From August 2012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102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51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raw principle.All patients were given ECMO combined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active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The care observation period was three months.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ompleted treatment and care,the SV and CO values after ca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care(P<0.05),while the SV and CO values after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The symptom management,emotional control,role function and communicate with doctor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8.14±1.22)points,(7.56±1.33)points,(7.48±1.45)points and (7.39±1.24)points after ca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09±1.22)points,(6.76±1.68)points,(6.67±1.73)points and(6.20±1.85)points(P<0.05).The basic concep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risk factors,predisposing factor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ther knowledge scor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The subacute stent thrombosis,acute renal failure,pulmonary embolism,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car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the ECMO combined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scor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elf-efficacy,thereby is benefit for 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that has very good values.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ECMO;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广东省课题(项目编号:A2014063)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董艳丽);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王培宁)

10.3969/j.issn.1672-5301.2016.10.023

R541.4

B

1672-5301(2016)10-0952-05

2016-03-16)

猜你喜欢
球囊主动脉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主动脉瓣病变并发升主动脉扩张不同术式的转归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