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矿业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2016-09-08 06:10张玉韩王步清侯华丽
中国矿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加工业产值矿产

张玉韩,王步清,侯华丽,2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2.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长江经济带矿业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张玉韩1,王步清1,侯华丽1,2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2.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下游长三角地区矿产加工业已失去低成本优势,这种局势使得研究长江经济带矿业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协调度模型,本文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按矿类分为四组,对各组采掘业与对应矿产加工业协调度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矿产加工业无论与本地区采掘业相比,还是区域横向比较来看,均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上游地区除经济较为发达的重庆外,其他地区总体呈现矿产资源采掘业领先、矿产加工业落后的格局,其中贵州在煤炭方面、四川在有色金属方面尤为明显;中游地区协调性优于长三角和上游地区,其中煤炭和油气总体上表现为矿产加工业领先,黑色金属总体上为资源采掘业领先,而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总体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在矿业产业协调发展中承担的职责和分工,以期为带内地区间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政策提供支撑。

长江经济带;矿业产业;协调度;产业转移

20世纪90年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转向了均衡发展,又进一步转向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协调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中一条重要的一级发展轴[1],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长江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中,推动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经济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是其关键目标之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其上游、中游和下游在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上的显著差异、目前面临的空间和资源制约,使区域分工、协调发展成为必然[2]。

目前长江经济带下游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已跃居后工业化阶段[3],但逐步失去低成本优势的一些传统产业仍占有相当比重,城市环境容量与重化工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上游则刚好处于工业化前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主导产业由食品、纺织向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重工业转换[4],处于承接长三角地区冶炼加工及其配套产业的有利时机。此外,无论是长江上游还是中游地区,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储藏量均为承接长三角地区矿产冶炼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此,研究长江经济带矿业产业协调发展,提出矿业产业转移及承接的相关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江经济带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索[5],其中,产业发展与区域协调合作是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涉及众多研究方向,包括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合作的意义[6]、经济带联动发展[7]、经济协调协作[8-11]、综合开发[12]、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分工[4,13-14]等方面,但针对矿业领域产业协调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仅针对长江经济带内个别省份矿业优势产业进行了分析,缺乏整体的矿业产业转移与协调合作建议。基于此,本文拟在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采掘业与矿产加工行业协调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省(市)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情况,从而提出矿业产业转移与协调合作的建议。

1 数据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矿业产业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其中矿业采掘业选择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 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5大行业;矿产加工业选择石油加工和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非金属矿制品业4大行业。其中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对应关系如下:石油加工和炼焦业对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对应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对应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制品业对应非金属矿采选业。数据采用2013年各产业工业销售总产值。研究尺度为省级行政单元,包括9省2市共11个单元。

1.2协调度模型

系统协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协同的现象[15],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系统内各要素彼此持续发展、和谐共生的过程,表征了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的进化状态[16],常用于模拟供给与需求[17]、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18-19],以及系统内多要素之间[20]的协调情况,将协调度概念引入矿业产业评价领域,通过对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进行协调性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二者之间的领先与落后情况。

协调度模型采用区位商原理,以各地区采掘业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区比重与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区比重的商来表征,之所以未采用传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其原因是传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仅能体现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的协调情况,但未能体现二者之间孰领先以及领先程度如何,不利于矿业产业合作相关建议的提出,而采用区位商原理则可避免上述缺陷。具体而言,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度指数C计算公式,见式(1)。

(1)

式中:Ki为各省(市)内i采掘业的工业销售产值;Yi为与之对应的矿产加工业的工业销售产值;i=1,2,…m,m为需要计算协调度的矿业产业组合数量,根据上文数据说明,本研究中m=4。

经相关领域内专家多次论证,确定协调度分级阈值为:协调度指数C位于0.8~1.2之间(含0.8和1.2)为协调,小于0.8或大于1.2为不协调。其中C小于0.8时,表明采掘业经济优势小于相应矿产加工业经济优势,偏重于矿产加工业,C大于1.2时则相反,如表1所示。为方便表述,将C小于0.8时的不协调情况命名为B1类不协调,将C大于1.2的不协调情况命名为B2类不协调。

表1 长江经济带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度评价分级

2 结果分析

2.1煤炭、油气和黑色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性

图1(左)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煤炭和油气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情况,可以看出,9省2市均呈现不协调态势,其中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和江西属于B1类不协调,即石油加工和炼焦业发展领先于煤炭和油气采掘业,而安徽、湖南、贵州、重庆、四川和云南则属于B2类不协调。从空间分布来看,B1类地区主要位于长江经济带下游,而B2类地区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上中游。B1类地区中浙江协调性最差,协调度仅为0.0005,其次为上海;B2类地区中协调性最差的为贵州,协调度达到了22.97,其次为重庆。结合工业销售产值来看,上海煤炭和油气采掘业工业销售产值总和不足10亿元,浙江甚至不足1亿元,而两地石油加工和炼焦业销售产值则跃居前3位,矿产加工业发展远远领先于采掘业。而煤炭和油气采掘业排名前3的贵州、四川和安徽,其矿产加工业仅分别排第10位、第6位和第8位(表2)。

图1 2013年长江经济带煤炭、油气(左)和黑色金属(右)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性

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是工业企业的市场导向布局,长三角地区兼有本地以及国外两个巨大市场;第二是得益于长三角地区完善的工业设施配套条件;第三是缘于我国沿海地区率先工业化而形成的“路径依赖”效应。总之,我国长三角地区煤炭和油气加工业在长江经济带内仍占较高优势地位,而贵州、四川、安徽等煤炭和油气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则矿产加工业发展不足。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其市场需求已日趋旺盛,相反,长三角地区则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和高等级化发展。考虑到当前我国煤炭资源过剩和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二者在产业转移方面应采取差别化策略:煤炭方面,建议长三角地区加快矿产加工业转移速度,使煤炭加工业更多地向贵州、安徽等资源原产地倾斜,释放城市土地和环境空间,用于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油气方面,建议长三角地区一方面将本地区落后加工业向四川、重庆等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借助上海海运交通优势的特点,加快产业技术水平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降低冶炼加工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国外低成本油气资源,保障地区乃至全国油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

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协调性如图1(右)所示,除贵州呈现协调发展外,其他地区均不协调,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和重庆属于B1类不协调,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发展领先,而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属于B2类不协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相对领先。对比发现,B1类地区均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而B2类地区则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前者而言较为落后的省份。B1类地区中,协调性最差的为上海,其黑色金属加工业相对于采掘业遥遥领先,但二者销售产值绝对量全区排名均较落后;其次是浙江,其黑色金属矿加工业无论与自身采掘业比还是与带内其他地区比均处于领先地位;江苏、重庆协调度分别为0.10和0.24,其中江苏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为全区第一。B2类地区中,协调性最差的为四川,协调度高达2.8,其黑色金属矿采掘业销售产值也为全区最高,其次为安徽,相应采掘业销售产值位列全区第3,均高于二省相应矿产加工业排名(表3)。

表2 2013年长江经济带煤炭和油气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表3 2013年长江经济带黑色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总体来看,黑色金属矿产加工业仍主要分布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黑色金属资源则相对贫乏。相反,资源赋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区,矿产加工业却发展不足。结合当前我国铁矿资源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建议一方面,长三角地区黑色金属加工业就近向安徽、江西等省份转移,而重庆就近向四川沿江市县和云南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市县转移;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冶炼技术水平,减少矿石原料浪费,并充分利用国外铁矿石资源,保障地区铁矿资源安全供应。

2.2有色金属和非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性

与煤炭、油气以及黑色金属相比,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有色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情况相对较好(图2左),湖北、贵州和江西3个省份均呈现协调发展态势,其余地区为发展不协调省(市),其中B1类地区共有5个,分别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重庆,B2类地区有3个,分别为湖南、四川和云南。B1类地区中,上海协调性最差,其有色金属加工业相对于采掘业遥遥领先,但二者销售产值绝对量全区排名均较落后;其次为江苏,其有色金属采掘业销售产值排全区倒数第3位,而矿产加工业则排全区第2位;其余地区中,浙江和安徽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相对较高;B2类地区中,四川协调性最差,属于典型的有色金属采掘业领先而矿产加工业落后的地区,湖南和云南协调度分别为2.14和1.73,其中湖南有色金属采掘业销售产值位列全区第一,同时矿产加工业发展也较好,而云南与四川相似,但其有色金属采掘业销售产值排名落后于四川,矿产加工业则领先于四川(表4)。

总体来看,有色金属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和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等地区,但江苏、浙江有色金属资源禀赋差,采掘业产值较低,而江西、湖南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采掘业较为发达,这两省特别是湖南省仍可承接长三角地区的部分矿产加工业。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紧临长三角地区的安徽和江西等省,秉承其有利的地理区位,已实现了对长三角地区冶炼加工业的较好承接。本研究认为,江苏、浙江下一步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有利交通条件,将矿产加工业进一步加强向四川、湖南等省的沿江市县疏解转移,尤其是四川。

长江经济带2013年非金属矿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协调性评价如图2(右)所示,除重庆和安徽协调外,其他地区均呈现不协调发展状况。其中B1类地区有4个,分别为上海、江苏、浙江和江西,B2类地区最多,共有5个,分别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和四川。B1类地区中,同样是上海协调性最差,协调度仅为0.002,其非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在全区排名均靠后,分别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江苏、浙江和江西协调度均在0.5以上,其中江西为0.71,已接近协调门槛0.8,江苏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排全区第一位,同时,其非金属采掘业销售产值也较高,排全区第4位。B1类地区中,云南协调性最差,但其非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在全区排名均较落后,其次为湖北和贵州,协调度分别为1.77和1.72,其中湖北非金属采掘业销售产值居全区第一,而贵州与云南相似,非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均较落后(表5)。

表4 2013年长江经济带有色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表5 2013年长江经济带非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图2 2013长江经济带有色金属(左)和非金属(右)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性

与上述3组矿业产业之间协调度相比,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非金属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度总体差幅较小,除上海外,其他各省(市)协调度均在0.5~2之间,未出现严重的不协调情况。虽然与采掘业相比,非金属矿产加工业在上海处于领先态势,但显然上海已失去比较优势,江苏和浙江在非金属矿产加工业方面优势较大,但资源储量有限。综上所述,建议上海、江苏和浙江首先将非金属矿产加工业向湖北和湖南转移,远期可考虑向四川、贵州等西部省份转移。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协调度评价模型,以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尺度,对2013年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采掘业与相应矿产加工业协调度进行了计算。根据本文研究结果,长三角地区矿产加工业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积极争取国际产业转移,长三角地区应着力加快产业升级,将产业链上与资源联系最紧密的环节转移到中西部,疏解自身低附加值矿业产业,并根据自身需要合理保留与之相关的高端研发业。针对当前我国对外依存度偏高的油气和铁矿资源,长三角地区应充分利用海运交通优势的特点,提升冶炼加工水平,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保障地区矿产资源安全稳定供应。

长江中游地区目前采掘业与矿产加工业协调性优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但部分省份矿产加工业仍然落后,江西可大力发展黑色金属加工业,安徽应积极发展煤炭冶炼加工业,湖北可着重非金属加工业,而湖南则应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同时,中部地区还应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纽带作用,在继续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壮大与自身采掘业相匹配的矿产加工业的同时,还要发挥带动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部分加工业向上游地区转移。

长江上游是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区已探明矿产中,除石油外,天然气、铁、铜、锰、铅锌、铝土矿、硫铁矿、磷等矿产资源均居全国前列,且各类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为冶金、化工、原材料工业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贵州应大力发展煤炭加工业,四川大力发展油气和黑色、有色金属加工业。此外,上游地区还应加快发展与矿产加工业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充分利用“黄金水道”优势,打破行政壁垒,为承接长江中下游地区矿业产业转移做足准备。

[1]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131-135.

[2]罗蓉.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07(2):109-112.

[3]白永亮.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沿线城市比较[J].改革,2015 (1):99-108.

[4]彭劲松.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 (4):85-96.

[5]邹辉,段学军.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0):1672-1682.

[6]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J].改革,2014(6):36-38.

[7]段进军.长江经济带联运发展的战略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27-31.

[8]叶依广,史嵘,孙林.加强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1):41-46.

[9]李靖,谷人旭.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1):74-77.

[10]王晓芳,姜玉培,卓蓉蓉,等.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6):65-76.

[11]沈玉芳,张超,张之超.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4):397-404.

[12]李同明.长江经济带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1999(7):15-18.

2)在评价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时采用洛阳铲替代小圆井施工,可大幅度降低勘探经费,与小圆井施工价格相比,洛阳铲每米价格为小圆井价格的1/5,施工速度比小圆井快10倍以上。

3)在评价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时采用洛阳铲替代小圆井施工安全系数高,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

4)在评价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时采用洛阳铲替代小圆井施工,由于不受深度限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能有效揭穿矿体的情况。

5)基本不破坏植被及山体,无需机械动力及相关的冲洗、润滑油料,不污染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我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Z].2003.

[2]丁嘉榆,邓国庆.现行离子型稀土勘查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修订建议[J].有色金科学与工程,2013,4(4):96-102.

[3]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勘查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省安远县稀土公司涂屋稀土矿小圆井、洛阳铲工程对比试验报告[R].2003.

[4]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勘查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省安远县稀土公司涂屋稀土矿储量地质报告[R].2003.

Research into the mining indust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ZHANG Yu-han1,WANG Bu-qing1,HOU Hua-li1,2

(1.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Beijing 101149,China;2.China Center for Industrial Security Research,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The up-and mid-stream are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s rich mineral resources,while the east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has already lost the low cost advantage on the mineral processing industries,this situation makes the research on the mining indust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coordinativ degree model,this paper divided the resource-extraction industries and the smelting and rolling processing industries in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mineral category,and calculate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aches of the mining indus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ther compared with the local resource mining industries or make regional horizontal comparison,the smelting and rolling processing industries in the east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ll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in addition to Chongqing,which is the highly developed city in the upstream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the remaining provinces generally appeared the resource-extraction industries leading,smelt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ies behind pattern,Among which Guizhou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the coal industry,while Sichuan in the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Coordination in the middle area is better tha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s well as the upstream,the coal,oil and gas industries appeared the smelt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lead in general,while ferrous metal industry appeared resource-extraction industries lead,non-ferrous metal and metalloid industries overall pres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en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ponsibility and divis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industry,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s for the min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olicy.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mining industry;coordinative degree;industrial transfer

2015-12-28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和资源配置”资助(编号:12120113093000)

张玉韩(1990-),女,河南鹤壁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矿产资源规划研究。 E-mail: 1990zhangyuhan @gmail.com。

F127.5;F407.1

A

1004-4051(2016)08-058-06

猜你喜欢
加工业产值矿产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一)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