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广东体育高考力量素质考项的迫切性研究

2016-09-08 01:12刘连山王桂忠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400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推铅球术科铅球

刘连山,王桂忠,王 玲(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400)

优化广东体育高考力量素质考项的迫切性研究

刘连山,王桂忠,王玲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400)

从广东省体育高考项目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科学分析,通过优化原地正面掷实心球考核方式达到解决目的,尽可能的保证考生身体健康与将来的体育教育工作.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广东省部分中学近几年高考体育术科关于力量素质测评项目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及中学体育教师、考生反馈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地正面掷实心球容易对考生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腰部和肩关节比较严重,对体育教学帮助不大等,建议可改变力量素质考试的项目、实心球重量、运动形式或回归原地推铅球.

体育高考;力量素质;考试项目;腰部脊柱;运动损伤

广东省80后、90后青少年不论是爆发力还是力量素质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就更加需要在中小学校体育课中,必须有针对性、系统性、有一定强度和力量的运动项目.体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项目改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掷实心球不具备良好的爆发力培养手段,体育高考是选拔体育人才深造学习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术科考试项目的设置,直接影响高师院校体育专业人才的选拔、录取和培养[2].如何使得高校体育与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机链接,素质考试项目的设置至关重要.

体育专业术科招生考试,是国家选拔体育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合理地选择体育考试项目,有系统规范的训练方法等,对学生的学习及训练兴趣也是极其重要.没有突出个人专项能力的体育术科高考,是体育高考测试项目改革存在问题.体育专项是学生个体掌握该项目的技术技能比较好,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的项目.当前,广东省采用的是选项作为专项,限制考生在规定的项目内选择“专项”,体育考生报考高等体育院校会受到影响.中学体育教练员对目前的专项考试意见较大,一些体育好苗都已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放弃专项训练,专心投入到体育术科的练习当中,一心只为能顺利通过体育高考,并不追求自身体育技能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是不利于基层体育的发展[2].体育术科考试,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考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课程、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的一种主要方法,是全面衡量教学效果,评定教师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3].身体素质与专项能力相结合的考试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考生作为一名“体育生”的综合水平,没有测试专项的省市应该增加专项测试项目[4].当前中学用抛实心球替代铅球课程,从运动技能分析,抛投实心球,不能完全体会出铅球练习具有的技术环节,从技能以及健身功能作用分析,认为采用抛投实心球替代铅球课程只能是片面、表面和想象性的[5].

从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选成绩、专项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后发现,改革当前的体育术科考试项目是迫切需要的,也是培养现代实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东省2010-2015年中山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湛江市、韶关市以及广州市等部分中学体育高考生、指导教师(教练员).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图书馆纸质报刊、书籍资料等,查找了有关于我国不同时期的体育高考信息,参照了其他省市(直辖区、自治区)术科考核内容,根据获得的资料信息,与广东省体育术科考试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在近4年的广东省田径锦标赛、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冠军赛发放1 600份(8次),收回问卷1 583份,有效问卷1 564份,有效率98.80%.

(3)访谈法.在广东省大学生锦标赛、大运会、冠军赛、体育术科高考期间,对同行教练员、大会组织人员、退休专家、考生进行面谈,获取信息.

(4)逻辑分析法.根据所获得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以引起重视.

2 实心球代替铅球力量素质考试项目需要进一步优化

2.1研究现状

(1)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带伤入学.从韶关学院体育学院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336位学生中,因为掷实心球而损伤腰部的有287人,占85.42%,37.28%学生还不能做剧烈运动[6].体现在新生带伤入学,有些腰部损伤严重,在跳高、铅球、标枪等课程学习与考试等,只能以见习、缓考或其它形式.优化广东体育高考力量素质考项,符合当前广东普通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实情.

(2)入学后身体素质同高校普修课程能力不适应.田径普修课各项目学习和掌握技术能力均有下降,尤其是力量性项目特别明显,11级开始,学生的速度和下肢力量与09、10级学生有很明显差异(T=2.67,T=2.75,P<0.01).而11级、12级速度和整体力量都明显下降,尤其是上肢力量的铅球项目差异较大[7].这跟体育术科考试项目有直接关系.

(3)当前术科考核项目跟专项选择作用不大.由于运动训练的各种原因,使得一些专项水平高的学生,受文化课程影响,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只有极少数运动竞赛能力好的学生被少数高校单招,而大部分高校录取的体育生,是没有经过专业或长时间的系统训练.没有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学生难以确定自己在大学选择专项,高考训练对专项没有起到帮助,对技术技能较难掌握或掌握不扎实,对未来的体育教学工作能力难于信任.

2.2掷实心球与立定推铅球动作姿势跟人体结构的关系

图1 原地推铅球姿势动作

(1)原地正面掷实心球与原地侧向推铅球发力方式不同.两者最大区别体现在最后用力环节,是关系到人体腰部损伤的问题.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有两种:①髋关节首先主动发力的先髋后踝即C、D为发力源;②髋关节被动发力的先踝后髋即E、F为发力源,最后通过单侧投掷臂把铅球推出(见图1).而双手掷实心球最后用力,只能采用先踝后髋的髋部被动发力形式,即F、G为发力源的爆发形式,最后通过双侧投掷臂把实心球掷出(见图2).即掷实心球是以踝关节为力源,首先是下肢F、G蹬伸踝关节发力,蹬伸产生的能力通过膝关节传至髋关节,再由髋关节快速传到上体躯干鞭体部,经过双侧肩关节、肘关节,最后在A处两手腕关节爆发把实心球掷出.

(2)原地正面掷实心球与原地侧向推铅球力量合成不一样.推铅球用力过程有两个力(F)合成:①人体姿势构建在矢状面内由AB-EF所产生的弹力(f1);②人体姿势构建在水平面上由C-D、A-B产生的转动惯量的力(f2),所以原地推铅球的能量实际上所用的力是F铅=f1+f2,图1示;原地正面双手掷实心球在整个用力过程中,只有BC-FG一个发力源,是身体在矢状面内产生向前上方伸展的弹力f1,即F实=f1(见图2).在考试过程中,考生用力阶段出现第二个力f2(B-C、D-E),是要被判为犯规.由于掷实心球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必要设为一个专门的考试项目.目前,原地正面掷实心球这个运动项目用力技术仍然还存在着误区.

图2 原地掷实心球姿势动作

(3)掷实心球要比推铅球容易造成身体损伤.由于掷实心球是f1(BC-FG)的直接用力,产生力量的大小,只有腹直肌与竖脊肌两束肌肉合作负荷,且投掷半径较长,对于突发性用力较难承受.原地推铅球则不一样,除了腹直肌与竖脊肌外,还有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等有力肌群共同参与做功,投掷半径较短,在瞬间用力得到了多束肌肉共同应付.同一运动员,分别进行推铅球和推实心球测试,实心球要明显比铅球推得更远,两者关系存在F铅>F实的发力结果.从解剖学分析,推铅球获得了多束肌肉(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等大肌群)参与保护做功,这就是腰部肌群比较难造成损伤的原因.

(4)投掷臂鞭打动作不一样.根据人体解剖学可知,掌握双侧投掷臂鞭打的技术比较困难,掷实心球和推铅球的鞭打技术动作有较大区别,推铅球是单侧投掷臂完成鞭打动作,掷实心球是双侧投掷臂配合完成鞭打动作,掌握单臂鞭打动作技术,比双侧臂鞭打动作技术容易.掌握合理的动作技术,是提高成绩和技能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身体健康,保护肢体不受损伤或减少损伤的根本.

2.3掷实心球作为力量素质考项优化原因

(1)力量素质考试项目,尽可能与其他省市靠近.当前,我国其他省市体育高考术科项目设置各有千秋,按照规定标准,对考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进行测试选拔体育人才为目的形式.广东省自2009年后,力量素质考试项目进行了改革,把原地推铅球改成原地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既然要测试上肢力量,就应该体现出上肢的爆发力,投掷实心球并不能反映考生的绝对力量,只是检测考生上下肢用力的协调性,与立定三级跳远检测性质相同.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的项目是,原地推铅球或高翻杠铃(举杠铃)等形式,因而有更多的省市地区,把原地推铅球规定为力量素质考试项目.2012年前黑龙江、江苏、河南、天津、辽宁、山东、上海、新疆、宁夏、内蒙、陕西、浙江、西藏、贵州、吉林、福建、安徽、河北等(海南采用原地后抛铅球)都选择原地推铅球为力量素质考试项目[4].2014年全国仅有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重庆市采用原地正面双手头掷实心球,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采用后抛实心球作为力量素质考项,说明更多地区已意识到,掷实心球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意义不大,锻炼价值不高.

(2)考试评分标准不具有科学性.力量素质项目改革后,连续几年的实心球满分标准频繁变化.从2017年春季开始,实心球成绩(距离)又降至18.00 m,说明掷实心球满分标准还不具有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仍然在摸索之中,不是根据体育统计学评分标准公式计算得出.如果连续几年,考生的成绩都很好或很差,有可能满分标准会继续上升或下降.依据事态发展规律,满分标准定位越远,指导教师和学生就会越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去训练,从体育拼搏精神评价固然是好事,但不应该忽视它的健康性与存在的危险性,从健康理念思考,学生没有必要挑战这个极限.

(3)考试场地大,工作过程耗时长,投掷技术受到影响.考试规则要求,掷实心球场地规定宽5 m,纵向长30 m的长方形场地内进行,为了安全起见,人不可能站在20 m范围内,拾球来回传送时间较长,且每位考生都必须要经过这一过程,时间仓促,裁判员的催赶,考生投掷实心球技术发挥难免会受到影响.访谈时有12%考生谈到了这一现象,14%考生对监考实心球裁判员工作态度不满意,这种现象跟工作时间和距离较长原因有密切关系,急性子的裁判员容易激动,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较难发挥正常投掷水平.

(4)投掷实心球技术不成熟,考生腰椎容易受伤的3大原因.①阻力臂明显大于动力臂的原因,对于考生身材而言,身高、臂展越长,阻力臂越长,阻力越大,反之亦然.所以当考生腰部肌群力量不足够大时,支点转动轴髋关节周围肌肉负荷超重,脊柱、肌肉、韧带容易拉伤,考生腰部受到损伤也是在所难免.②原地正面掷实心球技术不成熟,双手掷实心球主要采用弓步站立或马步站立形式,从搭建框架姿势不难发现,实心球、投掷臂、重心投影点三者的关系决定完整的“背弓”投掷姿势.实心球重量不变,投掷臂越长,实心球距离人体重心投影点越远,下肢蹬伸推髋时,髋部周围受到的动力越大,腰部越容易受到损伤.调查显示:15.47%考生受伤严重、10.42%学生不能参加考试.③投掷实心球项目存在盲点.我国各省市采用实心球作为高考中的素质项目实施群体比较少,占总体的12.12%,而把原地推铅球列为考试项目的则有20个省市(自治区),占总体的60.61%.关于实心球教学或训练方面的成果研究重视程度被淡化,在中学的教科书中对该项目的资料、教学方法、训练手段等介绍很少.指导教师对人体解剖学知识尤其是脊椎骨结构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对考生身体生理上的重视和保护意识[6].

3 力量素质考试项目优化的思路

3.1设置项目须考虑人体腰部生理学知识

(1)了解人体腰部生理结构.人体腰部核心肌群主要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竖脊肌骨盆底肌相互交错骨盆组成,因此,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处于人体的核心肌群.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缓冲的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2)进一步了解骨盆带(pelvic girdle)组成与功能作用.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骼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耻骨联合.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况且内收肌力量比较薄弱,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并形成耻骨炎.只有稳定住骨盆,才能保证髋关节肌群有效的工作.

(3)重视运动姿势对腰部的影响.良好的姿态和骨骼排列可以提供最佳的结构功效,使得机体的运动链产生最佳功效,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需要所有关节的骨骼排列处于最佳位置,特别要注意脊柱、骨盆、胸阔、肩胛骨和颈部的位置排列.不同项目动作姿势,对人体器官做功有不同的影响,掷实心球、掷实心球等投掷姿势框架搭建是否合理,将直接导致腰部是否损伤和提高投掷成绩.

3.2优化实心球器材的重量或改变投掷方式

(1)为了减少或避免考生身体损伤,可以改变投掷实心球的重量.同一考生在力量、速度、身高臂长以及投掷技术都不变的条件下,投掷的器械越轻,考生腰部承受的压力越小,动作越安全,如果没有负重,则同等于超等长的仰卧起坐,几乎不会受伤;投掷器械越重,蹬地推髋动作对腰部承受产生的压力越大,越容易造成损伤.减轻实心球重量的实际意义是可以有效保护考生身体.

(2)改变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方式.①把原地正面双手掷实心球改为后抛实心球,后抛实心球比头上双手前掷实心球较安全.②把原地正面双手掷实心球可改为原地推实心球,这样可以更充分检验考生躯干与上肢用力的协调性能力,下肢蹬地的爆发力素质.根据人体腰部生理结构可知,腰部前面具有较大、较多的肌群保护着,而第三、第四弯曲后面部位肌群较少、肌肉体积较小,所承担的力量相对比较弱,肌肉群没有前部肌群发达;而原地正面掷实心球的触动力点就在第三、第四弯曲部位,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内收肌力的薄弱,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并形成耻骨炎.优化投掷实心球运动方式或减轻实心球重量,可以减少或避免腰部损伤的出现.

3.3优选其它力量素质项目作为考试项目

(1)回归原地推铅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需要,主要有几个方面.

1)体育文化的需要.从社会文化传承、人体运动特征、运动技能发展需求角度分析,铅球运动技术中的上下肢力量发展、超越器械动作要素、旋转爆发力运用、全身协调发力顺序是人体动作的要求,同时,这些技术动作与众多体育项目的动作具有同一模式,且具有最佳效率的功能和不可替代性特征[5].

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需要.至于原地推铅球一直以来都被多省市选为力量素质考试项目,其中定有它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原地推铅球,除了反映考生的上肢绝对力量外,更主要的是充分体现了考生的最大爆发力,原地推铅球(5 kg)有是比较是在体现考生的爆发力与爆发速度,是检验考生绝对力量的最佳方式,也是大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有机链接.刘永东教授对力量测评结论:学生作最大机械功时的负荷量已调整到与标准铅球重量(5 kg)相吻合的水平,说明力量与速度处于一种高度协调发展的状态,表现出良好的肌肉工作效率[8];毕红星教授实验结果:从肌肉收缩力与施加负荷成正比的力学观点来分析,在一定重量的范围内,随着施加的负荷不断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也不断增加,但是肌肉收缩力量的增加并非是永无止境,在增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最大收缩力量的点.当收缩力量达到这一最大值时,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作用于铅球的输出功率呈现最大值,在这种临界状态(重量5 kg)下,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专项速度力量和专项训练强度是最佳的[9].

3)避免了考生身材优势差异性导致的不公平的需要.人们存在的误区就是,身材高大的人铅球就一定推得很远,实验证明并非如此.曾对公共体育课学生(均没有接触过铅球)进行了原地推铅球对比测试实验,结果得出:身材魁梧的学生推铅球成绩不一定都远,但实心球却掷的很远;身材矮小,力量弱的学生,铅球和实心球都(推)掷的不远;可是身材瘦小,协调性和力量均较好的学生,由于受到出手点高度的影响,铅球推的很远,但实心球不一定都较远.

4)大中小学体育教育衔接的需要.也是多数人的愿望,调查因子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实心球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的占61.38%.铅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地侧向推铅球又是铅球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能否掌握好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关系到大学掌握铅球完整技术,目前初三学生体育加试,推铅球又是必测项目之一,所以学好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对学生来讲,有着重大而又实际的意义[10].回归原地推铅球的考试项目,可以使更多的体育教师走出“推铅球”无用论的误区.

(2)翻、提、硬拉杠铃创新测评法.当前陕西省是采用1 min连续举杠铃形式,作为体育高考中的力量素质考试项目,可以借鉴他人方式进行优化创新.杠铃作为发展学生力量是很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全面刺激身体各部位肌肉参与做功,器材容易满足,操作过程和运动技术都比较简单,适合于不同身材学生,全面发展力量素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杠铃作为力量素质考试项目,可以采用动作速度形式的高翻、45°角斜上快速推、胸前弯举等创新的考核形式,不同方式可采用不同重量的杠铃,最终目的仍然是发展考生的最大力量与速度力量.

(3)双手正面推杠铃的爆发力考核形式原地双手推杠铃跟“杠铃创新测评法”有较大区别,笔者从20多年的公共体育健身运动教学经验得出,双手正面推杠铃具备了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立定三级跳、原地正面双手掷实心球等项目的发力方式,是集爆发力、协调性、快速反应能力于一体的良好项目.运动过程中有下肢的蹬伸、上肢的推拨、躯干的反弹、髋部的顶伸以及胸肌群的用力.之外,硬拉中等重量杠铃、高翻杠铃等,对于现代电脑族人群,如学生、教师常用电脑的预防颈椎炎、腰椎炎有一定作用.[11]

4 结 语

优化实心球重量与考核形式,可以采取减轻实心球的重量,或改变实心球的投掷方式,如把实心球从2 kg减轻到1.5 kg或1 kg等;把原地向前掷实心球改成后抛实心球、原地侧向掷实心球、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等形式;可以参照其他省市力量素质考试项目,如1min连续提拉杠铃、举杠铃等形式;从学校体育教育需要分析,建议回归原地推铅球作为力量素质的考试方式,使到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能够有机衔接,以致培养出具有体育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1]李斌,庄弼.广东省“90后”与“80后”城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比较[J].体育学刊,2014,21(1):128-132.

[2]靳卫平,梁锋.论广西体育高考测试项目改革对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专项选择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4):173-176.

[3]李英.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考试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14,3(5):117-119.

[4]王有智,黄伊聪.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调查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6):61-64.

[5]李笋南,薛红文,宋陆陆,等.从动作技能视角刍议学校铅球课程的重要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0):105,118.

[6]刘连山,苗广明.体育高考项目之‘原地掷实心球’存在的盲点与误区[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35(2):62-66.

[7]陈兵.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考试模式及成绩评定的重置[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4(6):81-85.

[8]刘永东.力量素质测评法对提高铅球教学效果的实验[J].体育学刊,2001,8(3):75-77.

[9]毕红星.不同重量铅球训练法的实际运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3):4-5.

[10]赵冬青.关于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育,2013(13):110.

[11]王桂忠,胡永红,王玲.大学体育选项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On the Urgency of Optimizing the Test Items of Strength Quality in Guangdo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IU Lian-shan,WANG Gui-zhong,WANG L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Based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reform of Guangdong P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his paper makes some scientific analysis with an attemp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ough optimizing the test way of frontally throwing solid ball in situ and ensure that the candidates are not hurt for the sake of their future work in the sports industry.By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the paper conducted an analysis and study on problems in the test items of strength quality in P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part of senior high schools in recent five years and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the candidates and PE teachers in higher schools.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d that it was likely for the candidates to injure their body,especially the lumbar region and the shoulder joint if they frontally throw solid ball in situ.Research suggestion are that the test items of strength quality,the weight of solid ball,or the mode of motion should be changed or the candidates should throw lead ball instead of the solid ball.

P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trength quality;test items;lumbar spine;sports injury

G824

A

1007-5348(2016)06-0058-06

(责任编辑:欧恺)

2016-05-08

韶关学院教改研究项目(SYJY20151632).

刘连山(1970-),男,广东南雄人,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推铅球术科铅球
会弹的铅球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
可怕的人
脑筋急转弯
探究推铅球最大距离的最佳投出角度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浅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教学
两种求铅球最佳出手角的方法比较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考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