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江湖的先行者

2016-09-09 03:18
珠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游艇白银珠海

游艇江湖的先行者

从珠海市区驱车进入平沙游艇工业区,新修整后的珠海大道两旁的绿化已经郁郁葱葱,车子驶上鸡啼门桥,便能看见桥下的水岸边,一排厂房排列延伸,一直到出海口附近;延伸到水面的码头上,错落地停泊着几艘正在建造中或者等待交付的游艇;河面偶尔有一两艘试航的游艇驶过,带起一串串白色的浪花。过桥后的珠海大道两侧,高大的厂房已经开始被茂密的榕树遮挡,只在空隙露出各自宏伟的轮廓。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这里从一片荒凉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游艇制造业基地,珠海大道两旁的榕树,也从儿臂粗的小树长成了如今足以遮蔽视线的葱葱华盖,静静地矗立在道路两旁,看风起云落,见证了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珠海游艇人的成长。

第一批吃螃蟹的游艇人

1993年,一个名叫林添水的台湾人来到了这里。当时的鸡啼门水道出海口到珠海大道这一片广阔的地方还是一片甘蔗林,成片的甘蔗林间点缀着零星的芭蕉树和小片的稻田;水边的河岸已经被茂盛的芦苇覆盖,只露出一截简易的木质码头和渔民捕鱼的木船。老旧的水泥路孤零零地穿过田地,向远处延伸。林添水在河岸边的崎岖小路上巡视了许久,然后默默地离开了。

时隔四年之后,林添水又一次来到了这里,在对熟悉的地方再一次走访之后,他对当时的珠海平沙镇政府领导说:“我走过华南、华东、中南很多地方,走来走去觉得平沙最适合我。这里有做游艇的先天条件,这里将来会崛起一座游艇城。”

他在平沙租了1500平方米的厂房,专门生产游艇螺旋桨和传动轴,出口到全球各地的游艇生产厂。2000年,他开始买地建造厂房,两年后工厂投产。

就在同一年,林添水邀请了台湾游艇工会的二十多位相熟的好友来到平沙考察投资,在实地考察后,代表团中的刘聪进老先生认为这是一块可以让他大展拳脚的宝地,当即决定就在平沙建造自己在大陆的生产基地。次年,刘聪进投资的平沙游艇工业园第一家企业——珠海铎洋游艇,正式入驻。

2003年,平沙游艇工业区正式挂牌成立,大批的台资、外资企业开始陆续进入,民营资本也开始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平沙游艇工业区,昔日的一片荒芜,变成了一个繁忙的大工地。

从林添水先生第二次的到来,到平沙游艇工业区形成如今的规模,已经过了将近20年。当初最早吃螃蟹的那一批游艇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已经离开,有的已经转行。然而更多的人却还依然坚守在这里,陪伴着平沙游艇工业区,陪伴着珠海游艇产业的一步步发展壮大。

为我们讲述这段故事的是平沙游艇工业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聪进的儿子张育铨,他同样是平沙游艇工业区里的“老资历”。因为家族产业发展的需要,张育铨从2000年开始,就在台湾打理家族游艇企业的运营。2003年,张育铨跟随自己的三姐刘丽真来到珠海平沙,以一位经理的身份进驻刚刚兴建完成的铎洋游艇。

2014年,张育铨在原来的车间前又增加了一栋巨大的厂房兼办公区域。相比起崭新的厂房,张育铨的办公室就显得老旧了许多,他现在依然在十多年前建的小办公楼里办公,那是二楼的一间空间小到有些局促的办公室,略显陈旧的办公桌上整齐地码放着一叠叠文件资料,有些资料的封套牛皮纸都有些泛黄了。进门处摆了一组没有任何装饰的黑色真皮沙发,和一方简单的木质小几,这就是张育铨的待客空间。见到张育铨的时候,他正在小茶几前一边冲茶,一边对着对讲机的另一头交代着事情。从2003年7月来到平沙开始,张育铨就是这样的工作状态,一个对讲机,两部手机,以及桌上厚厚的文件就是他全部的办公用品。更多的时候,张育铨是呆在车间里,看着一艘艘游艇从建模、制造、直到完工交付。这个工作习惯是从来到平沙开始养成的,刚来平沙的时候,工厂周围还是一片甘蔗林,没有任何相关配套,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要去到镇上采购,造船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几乎全部都要从台湾运过来,“连个舀水的水瓢都是台湾发过来的” ,张育铨笑着这样说。

除了配套不足,国内新招募的工人对游艇这种新兴事物的认知也是一大问题,那段时间张育铨和自己的台籍同事几乎天天呆在生产车间里,近乎手把手地去教授工人如何制造模具、如何喷涂胶衣、如何刷树脂铺玻璃纤维、如何安装管线及设备。同年12月,平沙游艇工业区第一艘出口游艇终于在张育铨和其团队的手中建造完成,成功交付美国客户,张育铨的工厂算是正式走上了正轨。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作为高端奢侈品行业的游艇业受创严重,张育铨的台湾母公司业绩严重下滑,几大全球销售商纷纷停止合作,到2010年的时候只得关停了台湾的制造基地,而张育铨能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少,只能在国内寻求新的突破。

聊到这里,张育铨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工厂,在中间的半成品车间里,有3艘中型游艇正在紧张建造中,张育铨指着建造中的游艇说,从2010年开始,他们就放弃了以前那种大开大放的全面发展模式,专注做游艇代工,现在这几艘游艇是为国内某游艇公司代工生产的,在隔壁的厂房内,还有为国内某品牌代工生产的多艘小型钓鱼艇也在建造中。“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和2012年经济下滑的影响,国内的游艇企业经过了一次大浪淘沙式的洗牌,留下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强项,未来产业内的行业细分将会更加明显,企业想要很好地生存,就要放弃以前那种粗放发展的思路,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心做好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里努力做到最好。”张育铨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团队一直在与他共同努力,能够度过那段最艰苦的时期,应该感谢自己团队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有团队的支持和努力,张育铨才能带领自己的游艇企业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并且一步步发展壮大。

目前,张育铨已经手握四五家国内游艇企业的长期合作订单,制造的产品涵盖从18英尺的小型钓鱼艇到最大77英尺的双体大型游艇,各大品牌商的游艇目前正在排班建造。在游艇制造行业中,张育铨选择了看起来利润最低的曲线谷底,而事实证明这却是最适合他目前环境的选择,在整体市场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产能并略有上升,就是张育铨选择最好的例证。

少数人享有的定制游艇

大环境影响下,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在平沙游艇工业区内,面临未来发展方向问题的不止张育铨一个人,来自北京的梁冰曾经也有同样的苦恼。

梁冰是北京人,早年曾留学美国知名学府麻省州立大学。2007年的时候,远在北京的梁冰接到一位玩游艇多年的好友的电话,对方很兴奋地告诉她说自己收购了一个知名的澳洲游艇品牌,打算自己做游艇,并热情地邀请梁冰加入。

就这样,一个从小在内陆长大的北方姑娘抱着对游艇行业的好奇和向往,来到了珠海。等到来到珠海后才发现,现实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美好,接触最多的是繁忙的车间,辛苦的奔波,与她想象中的“阳光、沙滩、鸡尾酒”的游艇生活相去甚远。

在她位于张育铨厂区内的生产车间,我们见到了这个在游艇制造行业少有的“女掌门”,此时,她正站在一艘建造中的82英尺豪华游艇上“挥斥方遒”,大到设备的选用,小到一个开关旋钮的位置,任何一处细节她都要过问,不时还要跟现场的技术人员沟通确认。

见到我们到来后,她匆匆交代完工作,轻车熟路走下狭窄的简易楼梯。可能是见到我们对车间里树脂味道的敏感,她一边走出车间,一边摘下厚厚的防尘口罩对我们说,其实游艇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本质上它依然是传统制造业,还是科技含量和劳动密集度双高的传统制造业,游艇的制造车间和其他工业品的制造车间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将不同材料组合加工,变为推向市场的商品。

张育铨新厂房的四楼,就是梁冰公司的办公室,十几个工位、一个小的茶水间、一间会议室、两间独立办公室就是这个空间的全部,不大的空间被梁冰很用心地布置了起来,墙上挂着公司各个时期的游艇船型,各种海洋风格的小摆件总在不经意间提醒来访者这里的蓝色归属。这样的办公室,梁冰在珠海还有两间,分属于公司旗下两个品牌的不同类型游艇。

相比于张育铨,梁冰的公司算是比较晚进入平沙的,在梁冰到来之前,公司是由一个澳洲人在香港经营,生产则是在深圳蛇口。在2007年,梁冰和他的公司来到平沙,生产主要面向美国和澳洲市场的经典慢速巡航游艇“Island Gypsy”,这个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影响力,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国内生产,在进入平沙当年,依然保持了几十艘游艇的出口规模,说起那段历史,梁冰的脸上依然有着自豪的神色。

“2008年以后就不行了,订单量连最多时候的一成都不到”梁冰充满遗憾地说,加上各类其他因素的影响,梁冰在2010年之后就逐步关停了生产部门,保留研发和下游的营销部门,成为一个单纯的品牌持有商,生产则交给专业的OEM厂商进行制造。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让梁冰也开始关注国内市场,并在2010年创立了一个名为“MAXI美斯”的游艇品牌,专注做高端订制的小众精品品牌。

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保证品质,现在,梁冰又重新打造了自己的生产团队,不同于2010年之前的规模化生产,这次梁冰的目标很明确:“秉承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一支小而精悍的团队,创造一个小而精的游艇品牌,出品少量的定制化游艇精品。”

坐在梁冰的办公室里,梁冰指着玻璃隔间外的公共办公区说:“这里的每一个人才是我最大的财富,工厂我经历了关停再重开,人员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现在还坐在这间办公室里的,都是能够和我一起踏实做事的人,这样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我不需要太多的人,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能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一起把这个品牌经营下去,做出性价比高的好产品,然后能够得到一份合理的回报,我就很满足了。”

就在采访前不久,梁冰和她的团队刚刚在湾仔完成了国内第一艘全球无限航区超级游艇的建造。刚刚我们在车间里看到的那件半成品,则是为国内某客户量身订制的,内装部分都是由客户自己的室内设计师全程参与设计建造,这么高参与度的私人订制,对梁冰和她的团队也是一个挑战。

像造汽车一样造游艇

在平沙游艇工业区建立的初期,除了首开先河的台资企业,内地民间资本也看到了平沙的发展潜力,来自湖南的李白银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珠海。

李白银从小生活在湖南洞庭湖畔,对蓝色海洋充满幻想。让李白银大受启发的是,当时,主要以平原为主的洞庭湖畔,却没有桥梁横跨洞庭湖,只能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而在洞庭湖上却没有快速的船艇,只有小机帆船,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需要将近一天的时间。后来,有了快速船艇后,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大大缩短了交通时间。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李白银加入了当时的太阳鸟游艇公司,开启了他和游艇的故事。

2005年的春节,年味儿还没散去,李白银就赶来了平沙工业区,当时,珠海太阳鸟的环境还很简陋,仅有一幢简易的小厂房和一幢办公楼,里头只有由几名技术工和二三十名员工组成的团队。内部条件相当艰苦,外部环境也同样不尽如人意。在第一艘游艇建成试航时,李白银带领整个团队从第一天早上8点到次日天亮,经历了20多个小时才把船只通过气囊从一条小沟经过高低起伏的地面搬运到河里。

现如今坐在宽敞办公室里的李白银,在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依然不胜唏嘘。在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艰苦之后,李白银的事业也迎来爆发。2008年经济危机时,平沙多数依赖外销订单的游艇企业纷纷缩减规模自保。李白银却在风险中看到了机遇,他的公司通过并购、收购等形式,吞并了多家有着很强技术实力的游艇企业,然后将他们的技术和经验,转化成为自己的优势,在整体低迷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了可观的增长。

珠海的游艇人身上,都有着一股实干家的务实和韧性。这一点在张育铨和梁冰身上都有着深刻体现,在李白银身上也是如此,几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李白银每天都要来回巡视几遍。跟随李白银走进生产基地,就像是进入了汽车生产车间,各个不同的功能区被严格细致地做了划分,并且每个功能区之间配合流畅,“我们的目标就是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游艇”,李白银这样跟我们解释道。他认为:60英尺以上的大型、超大型游艇因其设备复杂,造价高昂,且客户有着比较个性化的使用需求,很难做到量产化;但60英尺以下的游艇完全可以实现模块化、量产化生产,比如一艘60英尺的游艇,完全可以像汽车一样实现配件的标准化,客户只需要在内装或者颜色上做一些修改。

除了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游艇,李白银还希望能够像卖汽车一样卖游艇,在珠海首个游艇4S展厅里,一排各种型号的游艇看得有些眼花缭乱,李白银则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每一款游艇的性能和特点,并告诉我们说可以像汽车一样提供试乘试驾,和售后保养等系列服务。

2010年9月28日,这个日期对于李白银有着非凡的意义:就在这一天,太阳鸟游艇成功上市,登陆深A,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上市游艇企业。李白银有幸和公司的几位创始人一同敲响了象征太阳鸟辉煌的金钟,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公司上市之后,摆脱了资金等多方面的困扰,开始高速发展扩张,李白银也有了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游艇梦想:推动传统造船技术向信息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业转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打造全产业链经济;降低游艇消费门槛,让游艇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去。而这些,也是李白银一直在做的。

The Foregoer Of The Yacht World

猜你喜欢
游艇白银珠海
风行游艇
海岛游艇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2017上海国际游艇展
解码白银黑平台“杀人技”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
168ft大型游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