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片创作的“六点”效应

2016-09-09 06:03张佳蕊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选题党员群众

◎张佳蕊 陆 宁 胡 康

工作片创作的“六点”效应

◎张佳蕊陆宁胡康

作为党员教育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片历来很受重视。但一具体到制作,很多同志就忍不住挠头了,总觉得“工作片很难拍出彩”。的确,工作片多以某地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内容、做法等为主题,目的在于宣教,但“教”要重于“宣”,核心目标还是为了能够给党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它往往并不如人物片那样剧情丰富,不如文艺片那样音画精美,不如文献片那样理论博深,不如科技片那样指向明确,正因为这些“先天不足”,导致了一部分工作片不被广大党员群众所认可。那么如何改进工作片的创作呢?笔者根据多年制片体会,觉得如果能做到“聚焦点、突热点、触痛点、重节点、有特点、多看点”这“六点”,就能让工作片增色不少。

聚焦点

工作片属于党教片,因此必须姓“党”,要紧密服从组织安排,这就叫“聚焦”。目前有的片子主题没时效,离现实工作实际十万八千里,反映的都是已经落伍的经验做法;有的片子主题倒是“现在进行时”,但笔墨都放在那些细枝末节上,主干却寥寥几语。这都是工作片“失焦”的表现。

具体来说,一是要注重学习上级文件、领会主旨精神,围绕党中央的最新党建工作重点来选题;二是要重视与远教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来选题;三是要及时请示、按时汇报,配合部里近期中心工作来选题。

《流动堡垒党旗红》一片就很“聚焦”。当时滁州市委组织部和定远县委组织部充分认识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该片拍摄迅速提上日程,重点介绍流动党委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以及服务流动党员和务工群众上的创新做法。全片很好地体现了“如何将流动党员教育好、管理好、服务好”的工作思路。

突热点

工作片归根到底还是给基层党员群众看的,因此必须去拍摄他们所密切关注的热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工作片不仅要“唯上”,即听从上级组织部署,也要“唯下”,去呼应基层党员群众的兴趣。试想一下,一部片子拍出来,基层却觉得“与现实工作和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自然就会敬而远之。

具体来说,一是要勤于调查研究,走到基层去了解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从中梳理出可行性选题;二是要善于分析思考,基层关注的热点很多,要从中选取出那些正能量的话题,因为很多热点中往往潜藏着一定的消极因素,工作片还是要以正面宣教为主;三是注重把握好选题的热度,不要温吞吞,但也不要炒得过火,以免过犹不及,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村干部待遇问题实际上是广受基层党员干部关注的。定远县抓住这一热点话题,拍摄了《激发新活力》,集中报道了定远县在提高村干部待遇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成效。该片坚持“镜头向下”,采访了定城、藕塘等多个乡镇的农村党员干部,真实反映了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播出后,在基层反响很大。

触痛点

工作片的本质是指导工作思路,因此要针对问题说话,就是要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当作靶子,敢于“触痛”。只有“触痛”,才能直面工作中的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加以改正。目前有些工作片总是在宣传工作成绩上长篇累牍,反映情况流于表面,这样的片子,实际上对工作毫无用处。要敢于针对工作中那些棘手的问题,做出最精准的分析,并给出最科学的对策,这样才能起到澄清思想、鼓舞干劲的作用。

具体来说,一是要鲜明地提出问题,敢于“树靶子”;二是必须对所提出的问题能给出解答方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是科学的且可操作的,避免不切实际的空谈;三是必须把握好分寸,绝对不能提出那些现阶段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更不能提出那些尚有争议、正处于探索阶段的所谓“问题”。

《四风之害》就是紧密针对当前的一些突出问题来勇敢开刀的,可谓主题鲜明。片中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所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剖析和批判,并提出:只有走群众路线,让党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从而澄清了思想认识,指明了整改方向。

重节点

工作片的价值,体现在让人有所启迪、可以借鉴,因此必须得能“看懂”,对所报道的党建工作的各个重要节点,都应清晰无误地展示出来。有的片子光流于场面、讲话、会议等表面形式,而对具体做法却交代得相对含糊,看似场景宏大、气势夺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干货。

具体来说,一是在策划、写作时应尽量征求当地同志意见建议,做到抓准要害;二是发挥解说词的引导作用,做到条理清晰、结构分明,这是基础;三是对工作的各个重要节点,应用多种制片手法给予详尽介绍,比如用长字幕,或用不同的字幕颜色、体号,或用特写镜头、定格画面等,予以强调表现。

《互联网上的红色梦想》是一部介绍网络党建工作的专题片,从如何推进网络党组织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党建载体建设三个方面展开,每个板块都引用了生动而具体的案例,比如大学生村官网上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上手机工程等,充分展现了网络党建的工作流程,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有特点

工作片最忌讳的就是千篇一律。须知,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也有不同的形势与要求,因此每部工作片所介绍的经验做法,都应具有鲜明的特色。然而,很多工作片让我们看起来却是同一副面孔,说的都是“缜密调研、科学论证、解放思路”等等共性的东西,这只能说是有些制片者只注重表现“大同”却忽视了“小异”。实际上,工作中那些个性化的特色亮点才是最有借鉴价值的,也是最宝贵的。

具体来说,一是采访拍摄时要注重充分表现出本地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有环境;二是在介绍具体做法时应着重表现出工作的“独创性”;三是常规的做法要少说,创新的做法要多说。

《从一花独放到百花满园》是一部介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工作片。该片独树一帜,用大量篇幅来讲述党支部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鲜活故事,比如通过远程教育、手机短信和网络平台送信息、送技术,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一个个就近服务群众的“土专家”“田秀才”等等。通过这些故事展示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生动经验,个性鲜明、特色显著,且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多看点

工作片要善于“讲好”故事,这已经是共识了。但相当一部分工作片,在可观赏性上还是达不到及格线,显得呆板生硬。这与有些制片工作者偏重于主题表达而轻于形式表现是有关系的。工作片至少得拍得让基层党员群众能“看得下去”,不能只强调思想性而忽视观赏性,硬道理也要软着说,这样才能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具体来说,一是在策划框架时要开足脑筋,努力去讲“不同凡响的故事”;二是要善于采取灵活新颖的制片手法,比如引入剧情化元素、分屏画面等来吸引眼球;三是可以多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皮影、动漫、沙画、戏剧等,让艺术效果丰富多彩。

《小窗口大舞台》是关于流动党组织如何更有效发挥作用的工作片,在制作时采用了故事化体裁的处理方式,将工作融于故事之中去展现,同时,采用了实地跟拍的主拍方式,始终充满纪实的味道,并且还恰当地运用了情景再现和乡土化同期声的创新制片手法,让观众感觉耳目一新。该片播出后,吸引了不少基层党员群众主动观看,这就是看点的魅力。

(作者陆宁系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干部)

猜你喜欢
选题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