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白湾锂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6-09-09 01:48明,邓
四川地质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稀有金属伟晶岩黑云母

景 明,邓 涛

(1.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成都 610045;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9地质队,成都610100)

马尔康白湾锂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景明1,邓涛2

(1.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成都 610045;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9地质队,成都
610100)

马尔康白湾锂矿区地处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可尔因背斜的西北部,金川稀有金属成矿区可尔因伟晶岩田东北部密集区。本文通过对该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系统研究和探讨,确定其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对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锂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白湾

矿区位于马尔康县250°方向,属马尔康县白湾乡所辖。马尔康—壤塘县公路于山脚下通过,距离白湾乡政府(加达村)平距约3km。矿区地处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日隆关复式背斜北段轴部附近的次级构造可尔因背斜的西北部,属金川稀有金属成矿区可尔因稀有金属矿田东北部密集区。在矿区内已发现花岗伟晶岩脉43条,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 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地处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日隆关复式背斜北段轴部附近的次级构造可尔因背斜的西北部,属金川稀有金属成矿区可尔因稀有金属矿田东北部密集区。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的一套中-浅区域动力变质的片岩、变粒岩、角岩等变质岩系和花岗岩、伟晶岩。区域构造形态特征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构造方向呈北西-南东向。褶皱主要有可尔因背斜,两翼地层主要是绰斯甲组和松岗组地层。中部为大石凼沟组及二云母花岗岩。次级构造发育,对含矿花岗伟晶岩脉起着控制作用。

该区变质作用有区域动力热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气成热液变质作用三种。岩石先受区域动力热变质作用,再受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大量的片岩、变粒岩和角岩,岩浆期后广泛的气成热液活动,使前述变质岩石中广泛地产生不同程度的绢云母化、电气石化。

马尔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铜、铅锌、锡、稀有金属等,尤其稀有金属锂、铍、铌钽矿在该区成矿远景良好。

2 矿区地质

2.1矿区地层

矿区位于可尔因花岗岩基的北东角,紧靠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体,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大石凼沟组,由老至新如下(图1):

1)大岩窝段(TDd)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黑云母变粒岩夹绢云母黑云母石英片岩。下部为深灰色黑云母石英片岩夹灰色厚层状黑云母变粒岩,已知厚度大于438m;

2)弯海子段(TDw)灰色厚至巨厚层状黑云母变粒岩、电气石黑云母变粒岩夹深灰色黑云母石英片岩、黝帘石英角岩等,厚度大于527m。

3)木尔宗段(TDm)浅灰绿色透辉长英角岩夹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变粒岩,厚度大于600m。

2.2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可尔因背斜北东翼加达沟倾没端的两翼,加之火成活动强烈,故岩层起伏频繁,产状变化较大,局部有反常现象。等斜褶曲、断裂、裂隙等次级构造相当发育,现分述如下:

1)加达沟倾没背斜是可尔因背斜背斜北东翼近轴部位的二级构造,为矿区主要的褶皱构造,轴向北西西至南东东,背斜起于雀洛寨北东方向。背斜轴线中部向北微突出,呈一弯曲不大之弧形。背斜之西端因为伟晶岩相花岗岩枝侵入而消逝,向128°方向倾没,倾伏角6°~10°,轴线长达4km。背斜轴线附近地层较为平缓开阔,向两翼逐渐变陡,北东翼地层倾角10°~35°,南西翼7°~25°。背斜两翼有较多伟晶岩脉生成,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稀有金属矿床。

2)次级等斜褶曲,主要分布于加达沟背斜北东翼,而南西翼尚未发现。小褶曲在片岩和变粒岩中分布普遍,轴向延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一般规模较小。

3)断层主要分布于背斜北东翼,南西翼较少。为一些规模很小的正断层和逆断层,断层线延长方向多为北东向,倾向南西,断线长一般在十多米至几十米之间,断距一般很小。

4)矿区内节理、裂隙非常发育,伟晶岩脉多沿节理、裂隙充填,对矿化伟晶岩脉的形态规模起着控制和破坏的作用。节理性质以形态可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以横节理为主,各类型伟晶岩脉多沿节理、裂隙充填,对矿化伟晶岩脉的形态规模起控制和破坏作用。

2.3岩浆岩

矿区位于可尔因花岗岩基东部二云母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及其附近,故仅见有二云母花岗岩的边缘相和伟晶相花岗岩及其脉岩。由于花岗岩的广泛出露,与此成因紧密相关的各类型伟晶岩脉广泛分布,形成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现简述如下:

1)二云母花岗岩,属可尔因花岗岩体的的东部边缘相,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即雀洛寨、德干寨及喇叭庙一带。工作区所包括的范围面积不大,与围岩呈波状接触,其接触产状较平缓。二云母花岗岩呈细粒—中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有钾微斜长石、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及少量磷灰石等组成。

2)岩脉,本区岩浆活动强烈,在岩浆活动晚期,有大量的各种脉岩生成,主要为花岗伟晶岩脉,次为二云母花岗岩脉和石英脉。花岗伟晶岩脉与稀有金属矿关系密切,部分花岗伟晶岩脉就是矿体。

2.4变质作用

该区变质作用有区域动力热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气成热液变质作用三种。主要变质岩有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变粒岩、电气石黑云母变粒岩等。

图1 马尔康白湾锂矿矿区地质图

2.5花岗伟晶岩脉

在工作区内,主要为花岗伟晶岩脉,它们与稀有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部分花岗伟晶岩脉含锂辉石,属钠长石锂辉石型花岗伟晶岩矿脉,其它花岗伟晶岩脉主要为白云母钠长石型花岗伟晶岩脉。受岩浆岩和次级构造(节理、裂隙)控制,花岗伟晶岩脉多呈脉状,少量呈透镜状。

在矿区共发现43条花岗伟晶岩脉,走向近东西向的8条,近南北向的35条,倾角一般62°~88°,其规模大小不等,一般长50~200m,厚1~5m。

3 矿床特征

3.1矿体特征

花岗伟晶岩脉矿脉产于三迭系大石凼沟组弯海子段(TDw)中,矿脉顶、底板均为深灰色中至厚层状黑云母变粒岩夹灰色黑云母石英片岩,偶夹黝帘石英角岩、角闪石英角岩。矿(化)脉总体走向近南北向,陡倾角(一般80°左右)。主要矿脉特征如下:

1)1-1号矿体:呈透镜状产于1P11~1P4线间,工程控制长240m,控制最大斜深80m;矿体总体倾向260°-300°∠72°~88°。矿体平均厚度3.62m,锂平均品位1.2444%,矿化较均匀。

2)8号矿体:呈透镜状产于8P5~8P6线间,工程控制长180m;矿体总体倾向147°~152°∠72° ~82°。矿体平均厚度2.88m,锂平均品位1.9303%,矿化较均匀。

3)9号矿体:透镜状产于9P4~9P7线间,工程控制长249m;矿体总体倾向80°~82°∠75°~80°。矿体平均厚度2.95m,锂平均品位1.4162%,矿化较均匀。

3.2矿石质量

主要矿石为钠长石-锂辉石型花岗伟晶岩。锂矿是本区主要的稀有金属矿种,铷、铍、铌钽矿是钠长石锂辉石型花岗伟晶岩中的伴生有益组分。

1)矿石矿物主要为锂辉石,针状,半透明,含铍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偶见),含铌钽矿石矿物主要为铌钽铁矿(极少)。

2)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黑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电气石等,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等。

矿石具中—粗粒花岗伟晶结构、交代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细脉状构造。

3.3矿石类型

区内矿石单一,为钠长石锂辉石型花岗伟晶岩。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矿床成因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矿区位于可尔因花岗岩基东部二云母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在岩浆活动晚期,有大量的花岗伟晶岩脉生成。与此成因紧密相关的各类型伟晶岩脉广泛分布,形成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工作区内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各类型伟晶岩脉多沿节理、裂隙充填,对矿化伟晶岩脉的形态规模起控制和破坏作用。

花岗伟晶岩脉主要受构造控制。构造不仅直接控制着花岗伟晶岩脉的发育和空间分布,而且还控制着花岗伟晶岩脉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在加达沟背斜轴部或近轴部位的花岗伟晶岩脉较两翼的规模大,发育较密集些。

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是与稀有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相关的二云母花岗岩,它们呈岩基、岩株产出于可尔因日隆复背斜地轴部。该花岗岩SiO2含量70.58%~73.66%,总碱质大于8%,K2O大于Na2O,属硅铝过饱和的过碱性岩石(“S”型花岗岩),Li、Sn、W、Be等微量元素高,平均含量分别达到(465~600)×10-6、(18.3~40)×10-6、90×10-6、(13.4~20)×10-6,为同类岩石的4~60倍,显示了良好的成矿专属性和成矿母岩的特征。因而推测,成矿母岩可能为二云母花岗岩,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富含挥发份和矿质的残余岩浆,随构造运移,在成矿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矿体。

4.2找矿标志

根据矿区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找矿标志:

1)背斜轴部及近轴部位以及背斜倾没端大量节理发育的地段,可作为寻找花岗伟晶岩脉间接标志;

2)岩脉中有半透明针状锂辉石矿物者,是寻找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的直接标志;

3)由于伟晶岩抗风化能力比围岩强,因此,在地形上常形成陡崖,且颜色比围岩浅,这可以作为寻找伟晶岩的地形和颜色标志。

[1] 古城会.四川省可尔因伟晶岩田东南密集区锂辉石矿床成矿规律[J].地质找矿论丛.2014.01:59~65.

[2] 李建康,刘喜方,王登红.中国锂矿成矿规律概要[J].地质学报.2014.12:2269~2283.

[3]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9地质队.四川省马尔康县白湾矿区锂矿普查报告[R].2013.

[4]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四川省马尔康县党坝锂辉石矿床地质详查报告[R].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Ore Criteria of the Baiwan Li Deposit in Barkam

JING Ming1DENG Tao2

(1-Sichuan Institute of Land Survey Planning, Chengdu 610045; 2-No.109 Geological Team, BGEEMRSP, Chengdu 610100)

The Baiwan Li deposit lie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Keeryin anticline of the Songpan-Garzê fold system and in the northeastern Keeryin pegmatite field of the Jinchuan rare metal metallogenic region. This paper deals with geological setting, geological features, ore genesi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for the Baiwan Li deposit.

Li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 prospecting criteria; Baiwan

P618.71 献标识码:A

1006-0995(2016)02-0280-04

10.3969/j.issn.1006-0995.2016.02.024

2016-4-3

景明(1982-),男,甘肃省甘谷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矿山环境保护、矿产资源规划等工作

猜你喜欢
稀有金属伟晶岩黑云母
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黑云母的标型特征简述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东部某伟晶岩型铌钽矿地质特征
黑云母温压计在岩浆系统中的适用性研究
稀有金属钼资源回收现状及进展
湘东北幕阜山岩体南部稀有金属伟晶岩分带特征研究
卢旺达Gatumba地区花岗伟晶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综述
2018年9~10月稀有金属报价
2018年3~4月稀有金属报价
红石泉伟晶状白岗岩型铀矿黑云母特征及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