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我国GDP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2016-09-10 07:22独军利
时代金融 2016年11期
关键词:零售总额顺差消费品

独军利

2014年,我国GDP总值达636463亿元人民币(10.4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由2001第6位上升到第2位,仅次于第一位的美国(其GDP总值为17.4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第三位的日本(其GDP总值为4.8万亿美元)。在世界同期年均经济增长3%左右的大形势下,我国GDP仍以7.4%的速度增长,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究竟是哪些因素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值得考量和研究。

一.2001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的主要态势

2014年,我国GDP达到636463亿元,位居世界第二。2001~2004年,增速由7.3%2Z升到9.5%,每年增加0.3~0.5个百分点,为平稳增长阶段;2005年~2007年,增速分别为10.4%、11.6%、11.9%,为高速增长阶段;2008-2011年,增速分别为9.6%、9.2%、10.6%、9.5%,为调整增长阶段;2012-2014年增速分别为7.7%、7.7%和7.4%,重回平稳增长阶段。

从供给的角度看,2014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76倍、4.52倍、5.73倍;工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为228122.88亿元、46572.7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5.25倍、8.96倍。从需求的角度看,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是2001年的6.98倍,其增速除在2008年达到峰值22.7%外,其余年份增速保持在8.8%-17.1%。从对外贸易来看,2014年,以人民币计算,我国进出口总额、进出口顺差分别是2001年的6.24倍、12.54倍,进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增速均在2003年为最高点,分别为37.1%、39.9%。

二.影响GDP增长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各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影响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于1997年第一次降到20%以下,标志着我国工业化水平进入中期阶段;2001~2014年,除2004年、2007年比上年略有回升外,呈逐年下降态势。2001~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2年之后开始发生变化,2012、2013、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高于第二产业0.53、3.25、5.38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程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金融业对GDP增长的影响

2001-2008年,我国金融相关率(FIR)处于小幅波动态势,2009年以后稳步上升,2014年达到1.88,比2001年高0.23个百分点,金融相关率指标整体上呈上升态势,显示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在提高。2001-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06、2007年连续大幅拉升,2008年以后稳步增长,2014年达到15.22%,比2001年高3.8个百分点。2001-2014年,金融对GDP贡献率在2007年一度达到13.89%,经过2008年大幅回调、2009年回涨,2010年以后稳步上升,2014年金融业贡献率达到11.11%,比2001年增加了5.62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GDP增长的影响

2001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变动趋势不尽相同。2001-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趋势与GDP变动趋势相反,2004年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趋势与GDP变动趋势基本相同,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长速度。值得注意的是,GDP增速的峰值为2006-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峰值则在2007-2008年,从一个侧面显示消费对GDP的影响是滞后的。

(四)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

2002-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达到GDP增速2倍以上,在2009年达到最高,是GDP增速的3.26倍。1992年和199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44.4%、61.8%,与之相应,带动同期GDP增速分别达到14.1%和13.1%。而2001年之后,固定资产增速的高峰值分别在2003-2005年和2009年,而GDP增速的峰值分别在2005-2007年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领先于GDP变动1-2年。

(五)进出口对GDP增长的影响

2001-2014年,我国进出口顺差不断增长,增速时陕时慢。2014年进出口顺差实现跨越式增长,是2001年的17倍。进出口顺差占GDP比重,在2003-2004年较低,2005~2008年相对较高,其余年份比较稳定,2014年比2001年增加了1.73个百分点。在2005~2007年,经济增长中由外贸增加带动的百分点,远远超过了GDP本身增长的幅度,而在一些年份,如2001、2003、2009~2011年,进出口顺差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负。近三年,进出口顺差对GDP增长的贡献在波动中上升。

三、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结论

2001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增强,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下降,且略有滞后;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且有领先驱动作用;进出口对GDP增长的影响波动非常大。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国经济增长已具有投资驱动的明显特征,但是在金融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影响力增强的同时,工业增加值增速放慢,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意味着投资拉动乏力。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发达国家70%以上、中等发达国家50%-60%之间),第三产业仍需大力发展。消费对GDP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并不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不足。不少民众出国购物,反映了我国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说明我们在供给的有效性方面还大有空间。

(二)相关建议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翻番”,“十三五”期间的年均GDP增速必须达到6.5%左右,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需转变经济增长战略。经济发展方式需从依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增长向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增长转变。短期:需要妥善处理好消费、投资、进出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靶向投资,有效解决消费的外生因素,如提高收入水平及内生因素如改善民生等。中长期:要致力于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经济效率的提升,发展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增加有效供给。

猜你喜欢
零售总额顺差消费品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2018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
2018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PAHs将成消费品出口新门槛
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continues“double surp lus” in first qu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