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36例临床观察

2016-09-10 20:05彭国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彭国军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综合治疗研究。方法在本院患者中选取2012—2016年7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各36例,对于西医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对于中医组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案中药配合针灸推拿,对治疗的临床效果,在治疗后2周,进行分析统计比较。结果对中药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1.6%,西医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0.6%,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临床结果显示在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下,总有效率较常规的西医方案治疗组较高,疗效确切,中医药在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中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038-02

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部的血管受到阻塞或者狭窄,致使脑血流受阻,脑部的血流量减少甚至中断,产生脑部组织供血、供氧不足,乃至现脑组织的软化、坏死,引起的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的疾病[1]。缺血性中风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黄帝内经》。该疾病易复发,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年来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发展趋势较好[2]。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本文选取2012—2016年间7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本院2012—2016年间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9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73±16.92)岁。平均分为2组,中医组和西医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临床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和《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4]确立相关临床诊断标如下:①临床主要症状: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象细涩;②实验室检查:入院后脑部CT检查诊断结果为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

1.3治疗方法

1.3.1西医组采取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案,包括生命支持治疗、降低颅内压、缓解颅脑水肿、抗凝抗血小板以及控制血糖、血压等的稳定性,并针对相应症状给以对症治疗。

1.3.2中医组辨证组方用药,辅之以针灸推拿的治疗:①中药方剂:结合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整体情况、舌象、脉象等,对其进行辨证归属于血瘀证,选方施治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方剂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8 g,桃仁12 g,红花12 g,赤芍12 g,川芎15 g,当归尾10 g,地龙10 g,熟地黄20 g,甘草6 g等,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各200 mL温服,15 d为1个疗程。如果患者有不同的伴发症状可辨证进行加减。②中药注射剂:选择醒脑静注射液,以凉血活血开窍醒脑。③针灸推拿:待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病情有所稳定后,尚可以辅以针灸按摩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针灸治疗,主要治疗原则为调和气血,舒筋通络,选取上肢的手三里、肩髃、外关、合谷、曲池,下肢选取足三里、环跳、解溪、昆仑、阳陵泉,并根据辨证的不同,随证选穴。推拿只要部位为偏瘫的肢体及针灸穴位区。对于进入病情稳定期的患者针灸、推拿都有利于后遗症的恢复,对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1.4疗效评价根据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评分标准,对疗效的评价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临床治愈等层次。无效:治疗的前后病情改变不大,治疗改善积分无增加或小于4分,或症状出现加重,或出现死亡;有效:患者的病情有所减轻,虽然不能生活自理和独自行走,当偏瘫程度改善,积分在4分以上;显效:患者的病情明显减轻,症状和体征均明显痊愈,基本可以生活自理,积分累计超过10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可自理,并能进行适当工作,肢体肌力恢复IV级,积分查过24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缺血性中风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候,在临床的辨证中有中脏腑、中经络之分,而根据临床病程的长短有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5]。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疾病的治疗,主要从中药汤剂、中药注射剂、中医针灸推拿等3方面进行。本研究的临床结果显示在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下,总有效率较常规的西医方案治疗组较高,疗效确切,中医药在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中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董秋菊,杨志新.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医生,2012,13(11):33-35.

[2]王金桥.200例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32):299-299.

[3]张军辉.182例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36):39-13.

[4]常变琳.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60-3561.

[5]蒋春丽,唐农,蓝金,等.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光明中医,2015,(11):2493-2494.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