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学习共享空间研究现状分析

2016-09-10 03:30尹桂平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发文论文期刊

尹桂平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

基于文献计量的学习共享空间研究现状分析

尹桂平
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

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 备受欢迎,随后,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以及经过发展创新后的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以下简称LC)在国外许多大学图书馆相继建立并流行。2008年以来,我国图书馆界也开始对LC进行关注和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对2008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我国图书馆LC方面的研究论文利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统计,分析LC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以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数据年代截至2015 年12月31日,检索策略为(主题:学习共享空间 并含图书馆)或者(主题:LC 并含 图书馆)或者(主题:Learning Commons 并含 图书馆),在全部期刊内进行高级检索,经过去重和不相关处理,得到契合主题的相关论文97篇(检索时间为2016年6月1日)。以NoteExpress3.0作为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论文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与分析

论文年代分布

论文年代分布状况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轨迹。国内关于LC研究的论文最早出现于2008年,为2篇;2009年有所增加,为14篇;2010年11篇;2011年15篇;2012年19篇;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各为12篇。每年论文均未突破20篇,可见虽然从2008年以来图书馆界开始关注LC,但并没有过多关注,说明LC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论文作者分布

研究论文作者主要是确定核心作者群,通过追踪核心作者了解学科发展走向。97篇论文涉及作者124人,其中发文最多的是宋惠兰,为3篇,均发表在图情类的核心期刊上,但均为2009年突发性发文,之后并未持续关注。另外发文2篇者23人,1篇者100人。可见LC的研究者很分散,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其中发文最早的上海大学图书馆的卢志国、任树怀和发文最多的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宋惠兰可以说在LC的研究上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论文作者机构分布

研究作者机构可以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便于追踪学科动向。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上海大学,7篇;其次为武汉大学6篇;广东商学院5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辽宁大学各4篇。这5所机构发文占论文总数的22.68%,表明它们是LC的主要研究机构。另外,在作者机构中,基本为高等院校,高校是LC研究的主力军。又出现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作为第一作者机构与国内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合作完成的论文,表明在LC研究方面,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论文期刊分布

分析期刊分布可以确定某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97篇论文分散在50种期刊上,其中发表LC论文最多的期刊为《情报探索》9篇;其次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8篇;《图书馆学研究》7篇;《图书馆建设》6篇;《高校图书馆工作》5篇。这些期刊可以说是目前LC研究成果交流的主要园地。另外图情类核心期刊19种,总计载LC论文31篇,占论文总数的31.96%。虽然《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科学》、《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和《国家图书馆学刊》8种期刊未刊载LC论文,但还是可以看出代表学科前沿的LC受到了核心期刊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延伸,核心期刊的刊载率会越来越高。

论文关键词分布

是论文核心内容的缩影,最能表达论文主题。分析关键词分布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97篇论文涉及140个关键词,其中除“学习共享空间”(“LC”)(“Learning Commons”)或“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全部在关键词中出现外,“构建”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为50次,说明我国对LC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专家、学者们对LC构建的理论探讨较多。国内最早关于LC构建的论文当首推任树怀的《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他指出协作式学习模式在高校兴起的背景下,有必要建立LC,并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建构LC的基本原则和应思考的问题。卢志国提出虚拟LC的总体架构,并指出我国大学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以及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使得我国大学图书馆在构建虚拟LC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宋怡提出构建LC可以为二级学院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机遇。黄良燕等构建出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图书馆LC理论模型,并对LC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素质进行了研究。季颖斐等明确指出学科化服务为研究性大学图书馆LC服务的新领域。罗学妹提出建立研究生协作知识的LC。郑燕平提出在院系资料室构建LC。以上无论是立足于LC整体规划和建设,还是LC局部要素,均可对国内LC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词频44次,说明在LC研究领域中,大学或高校图书馆是主力军。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从“教学文化”向“学习文化”转变,努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和创新学习。大学图书馆适应这种形势,进行服务创新,LC的理念产生。大学成为了LC开展的主要基地,也是学术研究的基地。因此有关LC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大学图书馆产出。

“信息共享空间”(“IC”)词频21次,反映了IC和 LC之间的密切关系。IC是整合图书馆资源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充分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LC是在建设IC的基础上,支持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从IC到LC,是图书馆服务的深层次变革。

“实践”词频13次,说明国内进行了一些LC的实践探索和实践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把小组学习室作为实施LC服务的重要载体,进行学术研讨、课程讨论、交流培训、创新团体活动等。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转换电子阅览室职能,将其作为学习中心、文化引领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以咖啡厅建设LC,集休闲娱乐和协作创新为一体。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与慕课相结合的LC。华中科技大学建设有外语学习共享空间(FLLC)。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有“SMILE多元学习区”。台湾大学图书馆有“Noisy Corner”等。以上对具体馆LC的研究,均可以为我国LC的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加拿大”词频9次、“美国”4次,表明这两个国家的LC是国内专家、学者进行介绍、比较研究的重点对象。国外的LC建设起步较早,尤其是北美地区,无论是开展LC的数量,还是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和内容、服务的深广度、相关技术和服务保障,都比我们成熟。我们从国外的研究中可以得到很多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先进经验。如LC设计要为学生营造舒适的环境,充分考虑图书馆座位的设置、空间使用需求以及性别偏好等;构建有学术影响力的学习共享空间;积极为弱势群体读者提供专门服务;成立共享空间指导委员会,构建系统的管理和评估体制;制定适合自己的LC开发标准和流程,建设符合本馆自己特色的学习空间。

结语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得出,目前LC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发文机构以高校图书馆最为活跃,研究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对LC的介绍引进和构建设想。未来LC的研究主要是争取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将构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丰富LC的研究内容,如LC服务质量研究、LC评价体系研究、LC管理体系研究、LC馆员素质研究、LC协作机制研究、LC障碍和困难研究、LC与信息素养教育研究、LC与学科服务研究等。LC使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拓展到“空间服务”,是图书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学习、交流、休闲等多样化的需求,终将随着大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模式的推广而被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发文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问答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