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信息管理系统 精准实施全面改薄*

2016-09-10 02:46杨晟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3期
关键词: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甘肃省

◆杨晟云

「卷首语」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精准实施全面改薄*

◆杨晟云

“全面改薄”项目是近年来国家实施的资金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教育民生项目。项目的实施为贫困地区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机遇。但是由于该项目规模大、区域广、数量多、周期长,迫切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监管。阐释信息管理系统对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的必要性、运行模式及优化拓展。

“全面改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监管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001

1 “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成效及困难

国务院于2013年决定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简称“全面改薄”项目。该项目为期五年(2014—2018年),主要包括校舍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浴室、运动场地、附属设施建设等)和设备购置(课桌椅、学生用床、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食堂设备、饮水、采暖、安保等设施设备)。

甘肃省于2010年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甘肃省属于欠发达省份,特别在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办学条件上与发达地区仍存在很大差距,薄弱环节较大,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好 “全面改薄”的机会。甘肃省政府于2014年2月启动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两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共开工校舍建设类项目10 016个,完工校舍建设项目8328个;完成设施设备购置项目2970个(类),购置生活设施19.1万台件套、图书386万册、课桌椅69.5万套、计算机和教学仪器设备等13.44万台件套,已实施项目惠及757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188万名学生。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遇到如下困难:

难以摸清项目学校办学条件缺口,明确投资方向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资金量大(2014、2015两年共投入资金103.17亿元)、覆盖范围广(全省14个市州、88个县市区、11 118所学校),依靠逐级人工统计报表很难摸清每所项目学校缺口清单,明确投资方向,无法监管和使用好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不能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项目涉及中央、省、市、县四级资金,包含改薄专项、长效机制、初中工程、藏区奖补等多类资金,传统人工管理模式无法随时随地精确查询到各级各类资金使用去向和支付进度,不能准确掌握校舍建设进展及设备配备到校情况。

项目实施监督不能了如指掌,凭证材料无法快速准确核查由于省、市级项目办管理人员配备有限,日常面临大量的项目审批、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难以做到对实施项目凭证材料的逐个核查,缺少对项目实施真实性的掌握。

数据统计工作繁杂,各级项目管理部门工作量大由于项目信息量大,依靠人工计算方式无法获得项目最及时、准确、真实的数据,想要的信息不能及时得到,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量较大。

2 “全面改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面对以上难题,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及多方面讨论调研,甘肃省自主研发了网络版“甘肃省全面改薄信息管理系统”(图1),以网络系统全覆盖实时监管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采用成熟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对项目进展和具体数据进行监控分析,有效把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现状及发展变化,满足对所有项目学校办学条件的监控、统计、分析,实时准确掌握改薄项目中各项工作的进展,详细记录和分析改薄各项经费的使用方向和商务文件的齐备情况,提供准确快速的追溯功能,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办学情况提供数据分析支撑。与第三方专家团队独立评估和行政管理部门实证监管结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项目监管机制。

系统采用“一级建设、四级应用”的建设思路,由省级开发建设,省、市、县、学校四级应用系统进行项目管理。通过模拟线下项目实施过程,数据逐级上报,四级联动,使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落地应用,如图2所示。

省级负责省级数据填写,对市州级、县级上报数据审核;督促、要求市州级、县级按时填报数据,负责本级及市州级用户、数据管理维护和统计分析工作。

市级负责对县区上报数据进行审核以及对年度项目计划进行审批,督促、要求县级按时填报数据,负责本级及县级用户管理。

图1 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图2 系统操作流程

县级负责县级年度计划编制,数据填写、按时更新、报送,负责学校级上报数据审核;督促、要求学校级按时填报数据,负责本级及学校级用户、数据管理维护。

学校级负责学校基础数据填写、项目进度及时更新、报送。

3 “全面改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成效

办学条件摸底围绕精准扶贫和“全面改薄”目标任务,系统中导入项目学校基年年报数据,嵌入“全面改薄”底线标准,通过系统实时数据分析,有效掌握每一所项目学校缺口清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动态监测每所学校达标情况,围绕缺口制订年度项目计划,明确投资方向,做到“一校一策,精准改薄”,如图3所示。

年度计划管理系统中导入五年项目规划,县区通过系统编制当年项目计划、经市州审批后执行;在当年项目计划执行中如有调整,通过系统经市州审批省级报备后方可实行,做到“结合实际,高效审批”。

项目经费追溯通过系统中经费注入、下拨、支付操作,实现经费追溯查询,精准记录各级各类资金使用去向和支付进度。系统可直观显示每个项目、每类资金、每笔支出中每一分钱的实时使用状态,做到“账务清晰,有迹可循”。

项目规范管理系统对项目立项、招标、建设、审计验收等每个进展阶段都进行实时监测,线上线下项目实施同步运行,准确反映项目建设进展。每个项目阶段必须上传招标合同、资金文件、施工照片、验收报告、审计报告等凭证,通过实时查询每所学校项目实施情况,使项目完全公开透明,促进项目规范实施;通过查看项目单体建设动态,为督查及审计验收提供数据支持。做到“规范管理,实时监测”。

数据统计分析通过自动汇总获得项目最及时、准确、真实的数据,对项目内容和办学条件按照需求分年度、资金类型、进展阶段、达标情况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直观反映项目成效。系统自动统计形成项目月报、双月报实施进度报表、资金投入比例等各类报表,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一些关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辅助决策者随时查看,为项目管理部门决策和资金分配等提供依据。做到“精确统计,及时查看”,如图4所示。

成效公示公开当下成熟流行的二维码技术方便了“全面改薄”系统全面引入物联网概念,动态实时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所有项目学校、项目设备、项目工程的二维码生成功能,利用二维码对项目有关内容进行标识。移动终端实现扫一扫的查询功能,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查看每个项目的资金来源、投入资金额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招标单位、供货单位、售后服务电话等所有信息。提高项目的社会透明度,增强系统社会服务能力。做到“方便查询,公开透明”。

4 “全面改薄”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拓展

信息管理系统在甘肃省已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全省“全面改薄”项目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项目的规范实施和全面监管,被教育部作为项目管理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让信息广、复杂度高的改薄工作实现信息化、流程化、简单化。为进一步提高系统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系统还将继续完善优化。

加强数据共享加强与其他系统的兼容和数据共享,保证今后数据的有效迁移或升级,避免“信息孤岛”。满足各级工作人员使用,强化统计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减轻各级人员工作烦琐,实现项目计划、审批、核查、数据汇总等工作网络化办公。

研发移动终端系统使用的灵活方便性有待提高系统目前只能够在PC浏览器上使用,利用PC采集有关照片等材料还存在难点,不够便捷,给各级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系统将开发手机移动端版本,解决各级工作人员无法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方便使用系统的问题。

加大公开透明系统对项目的社会透明度支持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增强。现有系统只对实施进程进行管理分析,缺少面向社会大众的信息服务能力,家长、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无法了解项目基本情况。接下来项目实施成效将通过图表照片形式面向社会公开,进行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网上调查,努力把“全面改薄”项目做成民心工程、阳光工程,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3 实施设备达标统计

图4 项目进度统计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分析“全面改薄”项目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项目监管,可以看出信息管理系统对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的必要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级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作用,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将信息化管理广泛和深入应用到项目中来,确保改薄工作的高效实施。

(封面为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2014年“改薄”项目——地理教室。)

G521

B

1671-489X(2016)13-0001-03

*项目来源:甘肃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

作者:杨晟云,甘肃省教育装备办公室,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730030)。

猜你喜欢
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