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国际产能合作的金融支撑体系

2016-09-10 07:22谭璐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资本市场投资金融

摘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支撑是关键。面对企业融资成本高、股权投资门槛高、离岸金融服务滞后等困难,需要系统思考、针对施策,搭建金融支撑体系,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引领作用、民间资本的探索作用、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融资作用、综合金融服务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国际产能合作 金融 投资 资本市场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不断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出台一系列财税、金融、投融资、保险等促进政策,一批重要项目陆续开工,很多务实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总的看,目前各项支持政策还没有形成促进体系,尤其金融支持没有形成合力。本文建议聚焦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的金融支撑问题,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海外投融资改革,构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更加高效开放的金融支撑体系。

一、构建金融支撑体系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关键

国际产能合作,核心是产业与投资的合作,一般是指我国与东道国合作建设基础设施、生产线,我国提供技术、管理、资金等支持,与东道国一起开发当地市场,也包括与发达国家一起开发第三方市场。从对外经济发展阶段看,是从产品输出到产业和资本输出的转变。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支撑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融资能力直接决定国际市场竞争力。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大都属于资金密集型,投入大、周期长,企业能否得到融资支持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在项目初始阶段,能否得到股权融资是企业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在项目推进阶段,企业直接或间接融资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血液;项目收尾阶段,项目资金退出又是决定企业最终收益的关键一跳。要保障各环节高效运行,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其次,优惠融资条件需要金融支撑体系才能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国家往往是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财力有限,对利率高低、贷款额度、还款周期都比较敏感,优惠融资条件往往是谈判的焦点。要获得优惠的融资条件,必须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综合发挥政策性、开发性和国际优惠贷款作用,实现不同資本形式、融资方式和金融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这都需要一个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第三,金融创新需要以金融支撑体系为基础。金融服务包括融资、投资、信贷、结算、证券、保险、评估等多个方面,这些领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金融创新也孕育在不同金融服务的交叉作用之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还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环境,情况更加复杂,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探索创新,构建各方联动、信息共享的金融支撑体系就是培育创新动能的良好土壤。

二、当前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支撑普遍不足

(一)银行融资成本高

国内银行利率普遍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我国还有一些具体的情况。一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企业很多属于钢铁、水泥、玻璃、能源等重资产行业,银监会对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制定了信贷控制政策,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更大、利率更高。二是投资海外的资产难以作为国内银行的抵押物,也难以作为海外银行的抵押物,导致海外资产融资变现困难,提高沉淀成本。三是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的政策性贷款资金规模小、审批程序多,一般企业难以获得。

(二)股权基金门槛高

主要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中非基金、中拉基金、中阿基金等主权投资基金市场化程度不高,支持的项目多是政策性项目,一般企业难以获得支持,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些基金的存在。二是国内投资基金虽然发展迅速,但投资海外项目的基金并不多。长期以来,我国投资基金更多聚焦在国内市场,或者服务海外投资者投资国内,主动投资海外的基金较少,海外投资经验不足。

(三)离岸金融服务发展滞后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程度较低,金融机构垄断属性较为明显,并没有积极性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在国内制造业企业纷纷在竞争压力下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国内金融机构并没有及时跟进。既有的海外银行也主要从事存取款、结售汇等最基础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的能力不足。离岸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业务非常缺乏,海外保险主要以国家出口信用保险为主,针对性的人身、财产保险产品很少。

(四)缺乏有效区域金融市场

随着我国海外投资增多、布局扩大,利用全球市场抵御金融风险、获取融资支持的能力不足问题更加凸显。一方面,汇率波动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大,但市场上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人民币兑换东道国货币投资当地不但汇兑成本高,而且汇率风险大。尤其近年来美元汇率政策变动较大,也使我国的海外资产保值变得被动。另一方面,海外项目建设仍主要依靠本国资金,没有充分利用全球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尤其亚非拉等国家金融市场普遍发展程度低,利用当地金融市场融资非常困难。

三、构建金融支撑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引领撬动作用

国际产能合作根本上是企业自发的市场行为,但由于涉及各国不同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情况,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进行必要的政策引领,有助于发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大、与亚非拉等国传统友好等独特优势。未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将继续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利用外汇储备扩充主权投资基金,既提升资本的长期经营能力,也增强相关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二是以亚投行、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为引领金融机构海外投资,完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与民间资本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二)发挥民间资本机制灵活的探索作用

国内投资回报率趋势性下降,大量民间资本希望寻找回报率高的项目,应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探索,发挥其机制灵活、渠道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在海外寻找项目机会。一是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以民间资本为主运营管理项目,国有资本、主权基金等可作为投资人参与项目。二是鼓励龙头企业、金融集团等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抱团出海”,发挥不同领域企业的比较优势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海外信息、咨询、设计等领域投资,增强海外生产性服务能力,为资本和产业输出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支持。

(三)发挥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作用

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现有海外网点和经营管理经验,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融资支持能力。关键要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改革,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步伐,稳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鼓励民营银行发展,鼓励银行业“走出去”,在国际竞争中提升行业竞争力。一是配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加快布点海外市场,增加海外银行机构的商业存在。二是扩展海外银行业务范围,提升海外资产评估和授信能力,积极开展“外保内贷”、“内保外贷”等多种业务,提高海外资产融资变现能力。三是鼓励银行业开展“投贷结合”业务,鼓励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合作,提升海外金融資产经营能力。

(四)发挥综合金融服务的离岸保障作用

积极发展证券、保险、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离岸市场。在保险方面,开拓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降低保险费率,扩大保险范围,设计更加灵活的保险品种。在证券业务方面,鼓励国内证券机构在海外重点国家建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支持,为合作项目提供债权、股权等多种直接融资服务。三是在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方面,鼓励金融集团加大投入,可以与商业银行合作,为海外重资产项目提供配套服务支持。

(五)发挥区域金融市场的货币融通作用

保持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配合国家战略,利用好全球资源。一是配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鼓励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人民币结算,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扩大海外主权债务规模,构建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指数,有效化解汇率风险。二是在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过程中,鼓励信用良好的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专项融资,在提升我国企业融资能力的同时,也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全球影响力。三是在亚非拉和东欧地区选择辐射带动强的国家,与东道国联合建立完善当地金融市场,为在当地的合作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支持。

参考文献:

[1]约翰.H.巴顿,朱迪恩.L.格尔斯坦等.《贸易体制的演进——GATT与WTO体制中的政治学、法学与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6—20

[2]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国际间的权衡交易:贸易如何促进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5—73

[3]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4]张斌,徐奇渊.汇率与资本项目管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04):63—73

(谭璐,1984年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咨询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区域规划等)

猜你喜欢
资本市场投资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从“魏则西事件”看“细胞免疫疗法”行业发展状况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资本市场对证券分析的影响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