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照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

2016-09-10 07:22王中山赵继丰
决策探索 2016年12期
关键词:漯河市高新技术企业

王中山 赵继丰

编者按:

今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号角吹响,春潮涌动。今天,放眼神州大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激流涌动,为整个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这股自主创新热潮,如今正聚集在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

坐落在沙澧之滨、许慎故里的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因沙、澧两河贯穿其境而得名。近三年来,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干成了一系列具有奠基性、战略性、标志性的大事要事。2015年,被评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2016年,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又晋升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顺利实现连年加星的晋级目标;先后获得“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河南省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河南省医疗器械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缘何能“连年加星”、荣誉满怀?初夏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记者走进满目翠秀、万木吐绿的沙澧产业集聚区,探寻其中的奥秘,以飨读者——

重笔勾勒沙澧产业集聚区魅力“脸谱”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撬动地球的支点在哪?至今我们无从知晓。但撬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点,在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在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进程中,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奋进的鼓点震撼人心,形象地诠释了支点的力量:目前,集聚区内已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博士后工作站2个,其中:河南省医用输注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全省唯一医用输注器械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应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唯一具有血液分析仪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中心。截至2015年年底,集聚区企业已获得授权专利475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418项、外观专利81项。

站在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坐标系”里,回望集聚区创建发展历程,才能清晰地把握它的发展未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规划是蓝图、是前提。纵观全球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规划起着“龙头”和先导作用。

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以开放的视野,胸怀百年的气魄制定、调整、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力求在功能的提升、设施的完善、科学的管理等方面更加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要求。

2004年年底,漯河市进行二次区划调整,源汇区由原来的商贸工业区变成了农业区,大部分骨干工业企业被属地划走,工业经济“塌陷”。

2005年5月,源汇区提出了“二次创业”,紧紧抓住漯河市“北优西扩、南跃东拓”的城市发展总体战略机遇,在107国道以西成立了工贸园区。

2007年3月,在工贸园区规划范围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到沙河,组建滨河新城。

2008年年底,按照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战略发展规划,成立了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它的成立,犹如一轮朝阳喷薄而出,灿烂了沙澧大地的天空。

2012年,漯河市城市管理权限进行调整,沙澧河之间6.49平方公里区域划归西城区管理;依托仅存的6.1平方公里实施了规划调整,跨过京广高铁向西拓展。如今的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3.96平方公里,东起107国道,西临刘阳路,南接南环路,北靠澧河“沙澧公园”。

独特的区位、优美环境,彰显出沙澧产业聚集区的与众不同。澧河两岸1.5公里保护区域内不能发展工业,其他有限的工业用地只能进驻一类工业。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产业如何布局、发展如何定位,如何把制约经济发展的优美环境由“劣势”变为“优势”? 一道道难题考验着源汇人的智慧。

源汇区委、区政府认为:只有尽快扭转底子薄、基础差的经济现状,“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只有加快纺织服装、冶金、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扶持发展具有创新型、科技型、环保型等新型业态的高新技术产业,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才能有最光明的前景。

思想一旦冲出樊篱,必将鹤鸣九天。

为此,源汇区委、区政府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制定完善“三区两带一岸”的产业布局,以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着力实现提质、转型、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所谓“三区”,就是依托源汇区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建设商贸物流区、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区、滨河生态宜居区;“两带”就是现代服务业产业带、仓储物流产业带;“一岸”即澧河南岸特色商业长廊。

正是有了这样的发展定位,源汇区的产业结构才不断优化,发展的强度和规模才更加科学。

在招大引强上,源汇区委、区政府摒弃过去“剜到篮里就是菜”的招商模式,坚持对项目有所“选”,重点引进高新技术“智造”项目;有所“不选”,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要,不是一类工业的项目不要,不是大项目、科技型、高成长性的项目不要。这使得源汇区的产业档次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向着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截至目前,高铁以东6.1平方公里为建成区,高铁以西7.8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的框架正在搭建,“九通一平”的基础配套已初步形成;共进驻企业(项目)145家,初步形成了商贸物流、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集群。

正是敏锐捕捉创新驱动是实现经济发

展的捷径和出路,才使得沙澧产业集聚区建设,如栽桐引凤,让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到优,成为源汇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驱动 激活产业集聚的“雁阵效应”

漯河市委书记马正跃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做大产业集聚区总量的根本动力和支撑。要把创新发展摆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核心位置,贯穿于整个发展之中,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机遇,加快研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的布局,着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以创新的自觉、创新的坚守、创新的气魄,突出本土小微企业的培育、新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引进、传统产业的提升,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光明大道。

突出本土小微企业的培育,让科技创新在企业成长中迸发,不断推动本土小微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壮大,实现企业有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嬗变”, 链条不断拉长,发展迈向高端,引来名企汇聚,形成主导产业。

这里,河南曙光健士集团是典型代表。

“我们8年前还是占地不足10亩的村办集体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企业效益大大提升,发展步伐大大加快,现已发展成为占地500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业技术116项,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04项;其中,一次性使用塑料冲洗针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及东南亚地区,产量位居全省之首。”河南曙光健士集团董事长万智勇告诉记者。

他说:“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粪便分析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去年,我们的曙光汇知康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下一步,我们将以曙光汇知康上市为契机,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公司主板上市步伐。”

以曙光健士集团为“龙头”, 一大批高新技术名企如河南美凯生物科技、温州大洲医疗器械、常州无针注射器、上海医用辅料、漯河永程高分子等集聚这里,引发了“集聚效应”,形成了医用辅料、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制剂、生化试剂及配套仪器、无针注射器等医疗器械产业链条式、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医疗器械主导产业的支撑地位。

突出新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引进,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助力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致力走差异化、高端化的发展路子,实现快速成长、发展壮大,吸引名企扎堆、聚集成势,迅速形成主导产业,不断丰富创建内涵。

这里,源德福电子科技园是鲜活的“佐证”,最具有说服力。

源德福电子科技园是一家从事精密模切、笔记本电脑整机构件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由苏州源德福引进而来。从模具加工、注塑构件生产到阳极盒、喷涂、溅镀、组装一条龙生产,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向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从为联想、宏基、华硕等电脑企业生产机构支撑件,到与广达、仁宝合作扩大生产规模,为微机行业代工龙头提供配套产品,填补全省电脑构件全线生产空白,发展迅猛、势如破竹。

“企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应对未来市场的竞争,‘拼’的就是一流的产品和创意。下一步,我们将与联想、戴尔、惠普等企业合作生产精密电脑构件和手机、平板等机构件,迅速站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制高点。”河南源德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辉告诉记者。

他说:“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上过硬的生产工艺,得到了联想集团、仁宝集团、纬创资通等大客户的认可。订单一直在追加。”以源德福为“领头雁”,上海乐通、诚和通信、钟鼎电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飞入”集聚区,呈现出了头雁引领、群雁翔聚的“雁阵效应”,形成了通信设备、电脑机构件、微机连接件、注塑、精密模具、电气产品等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式、高端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已成为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

突出传统产业的提升,把科技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依托科研院所,大力引进人才,组建研发平台,加强产品研发,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创新中快速提升、发展壮大,做到行业一流。

这里,西盟·剑客乳品工业园是生动的范例。

西盟·剑客乳品工业园是一家传统型高科技企业,是响应市政府“退二进三”的号召而进驻沙澧产业集聚区的。

“我们企业由作坊式到现代化企业,主要靠科技创新,把扩大产能、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作为企业发展要务,积极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大等权威机构和著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河南省益生菌牛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 每年都会研发推出5~10款新产品问世。”河南三剑客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风乍起,激活一池春水。当创新之风吹遍大地的时候,必将收获整个春天。商贸物流业也在春风激荡下,迅速向现代智能化发展,呈现“溢出效应”。占地1000余亩的豫中南汽贸物流城,先后汇集了宝马、别克、丰田、北京现代等56家汽车4S店和6家2A级以上物流园区,年销售各类车辆3.3万余台,形成了覆盖豫中南的“一站式”汽车服务消费链;沿107国道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引来居然之家、南方家私、华美立家、红星美凯龙等名牌企业扎堆进驻,快速形成集仓储、建材、家居、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集聚区现已成为豫中南最大的汽贸综合市场。商贸物流业,现已成为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企业集聚,产业升级,发展提速——目睹这些欣喜变化,源汇区区长王凯杰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沙澧产业集聚区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以本土小微企业的培育、新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引进、传统企业的提升为根本,突出商贸物流、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抓发展、促集聚,抓创新、促转型,抓服务、促提升,用汗水成就梦想,用毅力战胜困难,用品牌织就实力,走出了一条转型提质、创新增效的发展新路。目前,我们刚刚被省政府命名为‘漯河沙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将为我们源汇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者悦 远者来

环境是形象,是资源,是生产力,是竞争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大势所趋,更是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必然选择。

培植一棵大树,首先必须培育适合大树生长的土壤;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做保证。

“我们是目前漯河市唯一生产‘中国学生奶饮用生产企业’,生产给自己的妈妈和孩子喝的好牛奶,是我们的使命和追求。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保姆式’服务、齐全的配套设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企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良好的创业法制环境、良好的创业人文环境。”在西盟·剑客乳品工业园,总经理张向阳与记者边走边聊。“没来时,也许你不想来,来了以后,百分之百不想走。”

“你看,我们的公共服务中心也是一个‘项目’,设置了土地、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投(融)资、培训等多个服务平台,十分规范,可为进驻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陪同记者采访的集聚区建管委副主任赵继丰告诉记者。

他说:“良好的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为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保障, 我们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区长牵头、常务副区长分工负责、集聚区建管委主任具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周例会、现场办公等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攻坚,对即将入驻的项目进行市场前景、用地规模、环境评估等方面的分析,甄别挑选;对进驻后的项目推行分层次分类别的跟踪分包服务,维护良好的建设和经营环境;完善帮扶机制,帮助企业融资,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

软环境变化带来硬实力。为让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采取财政投入、社会融资等模式,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建成了“三横十一纵”路网50多公里,并按照城市景观道路标准完成了绿化、亮化,实现了水、电、路、通信、燃气等“七通一平”,日处理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20KV输变电和天然气西气东输漯河门户站……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配套建设的泰华公租房、福祥生活中心、福民·桂花苑公租房等服务设施,集商务办公、职工住宿、餐饮配送、文体娱乐等于一体,为项目入驻、引进人才、留住职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优良的环境,如春风化雨弦,润物细无声,滋润着科技创新这颗 “幼苗”茁壮成长,迸发力量,让沙澧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新一轮集聚区竞争,提质发展时不我待。面对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大势、科技创新的浪潮,源汇区委书记徐汇川信心满怀、充满激情。他说:“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以建设产城互动、宜业宜居、生态和谐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示范集聚区为宏图,按照‘三区两带一岸’产业布局,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服务配套,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把沙澧产业集聚区建成河南省医疗器械特色产业集聚区、豫中南电子信息新兴产业集聚区和豫南商贸物流中心,打造成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猜你喜欢
漯河市高新技术企业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漯河市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