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 开创美好未来

2016-09-10 07:22张武明
群文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铭记青海胜利

张武明

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青海省文化馆协会于2015年8月21日联合召开了“青海的抗战”学术研讨会。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参会的专家学者,会前大都做了一定的调研和深入思考,以正确的历史观对青海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特点及贡献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与探讨,使得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在结集出版的这部书稿就是这种成果的再现。

纵观这次研讨会的发言及结集发表的这20篇文章,我明显感到它有着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指导思想明确。文章作者始终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用历史说话、用事实发言,对青海的抗战做了深入论述与历史评价。二是内容丰富全面。各位作者通过文献记载、口传遗训、亲身经历等等,对有关青海抗战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深挖细掘,广泛搜寻,揭示出青海各族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关的许多生动事例。三是重点突出。会上的发言和本书收录的文章、大多注意突出了爱国主义这个重点。通过诸多的抗战实例,歌颂了青海各族人民国家至上、大局为怀、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四是论述较为深刻,文风朴实亮丽。这些文章多数属于专题专论,深入浅出。在论述过程中,注意到了国家大局和整体相关的诸多关系。因而,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由于以上特点,读后可让人们聆听到我省那段历史深处的回响,当年如火如荼的抗日景象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在聆听研讨会发言及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时,觉得更为感奋,受到启迪教育,更能体现成果的还有专家学者的一些共识。最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青海的抗战从局部到全面,从自发到有组织进行,其转化的动力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践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青海虽然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属于非主流战争地区。但这里的各族人民和各界人士也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热爱祖国、挽救危亡的抱负和信念,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就行动起来,开展了支援抗战的各种活动。

随着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及“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内大批知名人士如陈嘉庚、老舍等来青走访宣传,青海各界人士与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与了解。特别是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对日抗战。在中共中央的努力下,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启了包括青海在内的全国全面抗战的新局面。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初期青海的抗战还处在自发的爱国热忱并主要局限在学校师生和个别社会精英(如九世班禅、喜饶嘉措大师等)之中,那么“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后的抗战形势就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形成了上下贯通,全民抗战的火热局面。为了抗战的胜利,各族各界、男女老幼,各尽所能积极参与,出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支前事迹与视死如归、英勇杀敌的英雄人物,彰显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强大感召力,后被列为党的三大致胜法宝之一。

其次是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进一步坚定了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在全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文章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词语,即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侵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这是说自鸦片战争开始,封建王朝对列强入侵往往是先打后降,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那么发生在70年前的这次抗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国情并没有根本改变,为何取得了胜利?这主要因为此时中国有了新的进步因素,即有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党首先举起了抗战救亡的旗帜,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包括积极组织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战、进步,有效制止分裂、妥协、倒退倾向,发挥政治指导作用等。在军事上审时度势,制定了持久战、游击战的战术。这就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创造力,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我在梳理青海籍抗日英烈人物的行为轨迹时,注意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与中共党员与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有诸多联系,深受影响。如在29军中担任副旅长,“七·七”卢沟桥事变打响反击日寇侵略第一枪的曾国佐将军,就与中共党员何基沣旅长有多年的交往,是能够交心的朋友。再如战斗在豫、晥前线的青海骑八师师长、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抗日英雄”的马彪将军,他主动与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取得联系,建立起了亲密的友军关系。他们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赠送马匹弹药,互通共用军事情报,因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骑八师在与新四军交往合作中,深受人民军队的影响。他们纪律严明,爱护百姓,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抗战中全师有五千英烈血沃豫、皖,为战胜日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于他们抗战坚决,爱护群众、也得到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大力支持。这种军爱民民拥军,相拥相助的鱼水之情,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并普遍推行的人民战争的主要特征,是取得抗战全面胜利的根本所在。整个抗战的历史过程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而且首先是最热烈、最忠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是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党当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而今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选择。

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是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全体动员,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反对侵略、保卫国家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积贫积弱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这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空前重大的意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伟大胜利将载入史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纪念。列宁曾说过:“对一个节日最好的纪念,就是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开创了新道路、新局面,留下了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铭记历史,继承先烈遗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就是对这一伟大胜利的最好纪念。我们只有不忘历史才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只有正确地总结和铭记历史,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才能更加珍惜和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与自由幸福的生活。只有铭记日寇侵略史,才能敏锐地看清日本右翼和他们在日本政府的代理人为军国主义扬幡招魂的狼子野心,时刻保持对亡我之心不死者应有的警惕。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知道光有和平的愿望还不够,必须有保卫和平的必备力量。抗战精神就是这种力量的源泉之一,抗战精神就是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为深刻的文化记忆。在抗战胜利后,从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每个历史阶段中,抗战精神都有力地发挥着引领与支撑作用,充分显示着它的巨大威力。

当前我省各族人民在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正在根据省情特点,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这是围绕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具有战略性、实质性和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与举措,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正确途径。这是青海人民的伟大事业,同样离不开抗战精神的引领与支撑。回顾青海的抗战历史,再现当年我省各族各界和青海人民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那种不计前嫌、共赴国难的大局胸怀,那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必将提振精神,激发各族人民对“十三五规划”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为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满腔热情的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必将为巩固和发展全省政治进步、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而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发扬抗战精神,为完成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这本文集在建设青海各族人民共同精神家园和文化高地的过程中,从一个特定的历史角度来说,无疑提供了我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领域一个新的成果,是青海精神的历史解读与阐释,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铭记青海胜利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坚持就是胜利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坚持
胜利的手势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