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带好头领好向

2016-09-10 07:22徐鸣
唯实 2016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江苏农业

徐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对今后五年江苏“三农”发展进行了规划安排。在全面小康建设进入决胜阶段,必须坚持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尤为重要和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江苏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总书记2014年底在江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江苏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强调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好头,领好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江苏“三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思想武器和强大动力,奋力谱写江苏现代农业建设新篇章。

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农业弱势地位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和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和对资源要素投入依赖较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造成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仍处在爬坡阶段。建设现代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大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好条件。

建设现代农业,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能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始终是“四化同步”的短板,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竞争力不强。一方面,工业化抬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国际化又抑制了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了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导致我国农业竞争能力偏弱。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较慢,农村人才、资源等要素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发展,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进而使我国农产品出现了国家高补贴、农民低收入、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尴尬状况。要改变中国农业竞争能力不强的局面,别无他途,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简单的农业生产者变成农村经济的经营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从江苏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当前,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为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探索路径,提供借鉴。

江苏具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独特优势。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较好,优势明显。一是具有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赋予我们“力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使命,并指明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四个方面主要特征,以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三个加快”的实现路径,为江苏的现代农业建设明确了目标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三农”基础地位不削弱、“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不动摇、农业为基础的政策取向不改变,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具有经济优势。没有发达的工业和城市,没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就很难有发达的现代农业。江苏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步伐较快,发展水平总体处在全国前列,在以工业化武装提升农业、城镇化带动支持农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三是具有产业优势。江苏农耕文明悠久,气候湿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年来“三农”发展势头良好,连续12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这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走有江苏特点的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江苏的一个基本省情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一方面,要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让江苏百姓碗里装的是江苏粮。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江苏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以规模经营为基础,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调动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才能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更多资源要素投入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江苏实际,重点发展两种规模化,既规范有序地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又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广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做法,实现服务的规模化。另一方面,要发展集约化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让江苏农民的钱袋子逐步鼓起来。农业要有高效益,农民要有好收入,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集约化发展。农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普遍实行了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江苏发展集约农业,既要向规模化要效益,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到2020年,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50%;又要向设施化、科技化、园区化要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植物工厂,用现代物质装备改造农业,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关键工程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要聚焦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力求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落实《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年)》,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连片开发的原则,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为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60%。

二是农业装备建设。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抓住被列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的有利时机,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全面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力争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85%左右。

三是良种体系建设。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业是现代农业竞争的制高点。要突出良种这一重要载体,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强化种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做大做强江苏种业。

四是农业科技建设。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重点推出一批“苏”字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着力建设全覆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农技成果进村入户、开花结果。到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0%。

五是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化解“谁来种地”之忧的根本举措,培养现代农业建设的职业农民大军。重点打造“三支力量”:鼓励大学毕业生、农业技术人员返乡务农创业,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生力量;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生力量;引导广大农民从“打工”到“创业”,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的创新力量。

凝聚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涉及生产力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省各级各方面共同努力、合力推进。

加强领导,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现代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领导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科学编制现代农业建设专项规划,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提高农业管理服务水平。各级“三农”干部要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优良的作风保障。

深化改革,为现代农业建设增添活力源泉。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确权、赋能、搞活”的思路,稳步有序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重点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

建好园区,为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引领。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江苏已建有省级农业产业园区112家,实现了所有市县和涉农区全覆盖。要组织实施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强引导扶持,强化动态监测,实行优胜劣汰,有效提升园区建设水平。鼓励农业园区先行先试,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吸收、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增强园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完善政策,为现代农业建设保驾护航。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建立各级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落实各项支农政策,拓宽“三农”投入渠道。增强政策观念,抓好政策执行,严格检查监督,确保各项支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带好头、领好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新要求,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奋力推动江苏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江苏农业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