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常见心理困惑剖析和辅导

2016-09-10 07:22郑晓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高三学生辅导

郑晓虹

〔关键词〕高三学生;心理困惑;学习暂时性困难;生活困扰;辅导

笔者在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咨询工作中发现,高三学生作为特殊而症候群显著的人群是咨询室的常客,笔者将学生来访的各种原因、表现和咨询情况进行记录,以供经验交流。虽然高三学生来访的事由各有不同,但与其他年级的学生似乎大同小异,无非是学习困惑、情绪情感困惑、家庭关系紧张、人际关系敏感、应对事件困难等,然而成长性问题与高考不期而遇导致的心理困惑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经原因分析和症状分类,笔者将高三学生常见心理困惑分为学习暂时性困难和因“学习失利”演变成的各种生活困扰。

一、学习暂时性困难

(一)学习动机不足

这类学生来访的起因一般是察觉自己近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没精神、无助。 “当学习分神时一般在思考些什么”“学习这件事情对于你来说意义如何”这两个问题常常是咨询中着重讨论的焦点问题。

和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交流时,我们了解到他们往往因外部干扰力量过大而忽视自身价值和学习的意义。比如父母已经安排好了要考取的大学和专业,甚至将来从事的工作;从小到大都是教师心目中的“模范”学生,暂时迷失方向、惶惶不安……基于当前教育的特点,很少有学生能去探索求学的意义、进行自身生涯规划,而听过来人的所谓经验和建议,久而久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便产生了核心问题:“我想要怎样的生活(达到什么目标/哪里是尽头)”“我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地学习?”

遇到这类学生,第一步,和他一起寻找一直以来努力的原因,可以是为了父母、为了教师的肯定、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然后总结一句:满足了父母的期许、获得了教师的垂青,随之而来是害怕失去,可见外部的动力来源是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失衡的。第二步,直面自己的需要,构建理想的生活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你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搭建一个理想王国,尝试让内在动力变成核心动力。最后,引导成就理想的生活模式,将求学进步变为发自内心的需要。

(二)对学习及相关事件的不当焦虑

学习焦虑,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学生感到现实的或预想的学习情境对自己自尊心构成的威胁而产生某种担忧的心理反应倾向。高三学生的学习焦虑愈发强烈,他们会担心每一次阶段考和高考的表现。学习焦虑的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担心害怕发生的事情上,成绩的暂时下滑加剧了他们的不自信,使他们陷入恶性循环,周而复始,疲惫不堪。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面对焦虑,适当的焦虑能调动积极性。面对焦虑不是去抗衡,而是学会与之共处,将焦虑具体成实实在在的事件。然后思考可以做什么,积极地缓解焦虑。

(三)学习方法不佳

高三阶段的学习讲究心态,更讲究方法、技巧。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寻寻觅觅,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学习方法不当。学生方法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知识刻板机械,不善于将原始学习资料个性化;

2.不善于规划时间和学习内容,破罐破摔或顾此失彼;

3.仪式感太强,学习形式大于内容(如把笔记整理得很唯美,真正获益不多);

4.不善于变通,平均用力多于渐强渐弱,单一复制多于灵活运用;

5.抱侥幸心理,只面对自己愿意看到、能承担的不足,没有勇气、沉不下心梳理系统性知识薄弱点(害怕失败、觉得不划算);

6.意志薄弱,易受干扰:方式方法的初见成效需要时间,很多同学可能等不及验证成效就自乱阵脚,特别是看到周边同学成绩提升比较明显,迫不及待临阵倒戈、盲目模仿,这类学生常伴有患得患失感。

(四)应考技能不成熟

在咨询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每次阶段性考试失利原因的总结,一般有以下几种。

1.知识点不熟悉、答题困难或犹豫。阶段性知识提取困难(舌尖现象),明明很熟悉的题型,却思路空白或者只记得某片段。

2.情绪不稳:进入考试状态慢,易慌张焦虑。

3.时间分配不合理,出现数学大题没时间细看,语文作文写不完,理综或文综某一科目时间不够用等情况。

4.半路被难题卡住,尤其当难题在试卷中的位置靠前或居中时,深究没信心,放弃不甘心。

5.反复(无效)检查卷面,对题目不确定,对自己没信心,习惯性检查(强迫性检查)。

6.受外界环境影响。

基于以上几种归因的应对方法。首先是鼓励学生把知识学透、把方法学明,掌握应考知识点是最基本的。其次,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营造等效情景是训练应考技巧的有效方式:模拟考试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几分钟,这几分钟可能就是正式考试时突发问题的预留时间。模拟考试状态——“模拟当大考,大考当模拟”,学生应严格在预设时间完成试卷、避免随意中断考试状态,比如马虎对待、中途休息、查阅资料等。在模拟中探索适合自己的答题习惯——每次模拟结束,除了分析得分、强弱项,也要用心感受自己考试情绪的变化,更要分析自己的答题习惯,如多久和如何更快进入考试状态、试卷上每个板块的时间分配、遇到难题的应对策略等。

(五)对成绩起伏的慌乱无措

高三是一场持久战,中间需要经历一场场形势各异的小战役。谈话中,笔者发现高三很容易产生极端“自怨自艾”“居安思危”两种心态:当遇到学业瓶颈、迟迟不见成绩提升时,学生会手足无措,自我怀疑;适逢成绩攀升时,又有受宠若惊之感,没有底气而自我怀疑。成绩的起落都是有因可寻的,先允许自己静下来拥抱正常的情绪起落(哪怕是适当的情绪发泄);接着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做针对性调整;最后一步非常关键——“行动,你将免于焦虑”,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履行每一个计划,哪怕进展慢一点、进步小一点,暂时的龟速进步比无措的原地打转更具效益。

二、冠“生活困扰”之名的学业失利

(一)家庭关系紧张

身处心理敏感期的高三学生常因学业压力大而将不满情绪转移到家庭上,所以高三这一年不仅是学生的情绪问题高发期,也是家庭问题的集中爆发期,高三的高压加剧了家庭矛盾,如家庭内部结构不良——单亲、再婚、私生;交流方式欠佳——忽略冷淡、过分紧张、“鸡同鸭讲”等。

面对这类学生,第一,我们应理解、接纳他们对家庭的不满,笔者不建议咨询教师过多留恋高三学生家庭问题的处理,虽然家庭问题是根源,但学习效能才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第二,尝试让学生了解该阶段出现的家庭关系紧张可能是自己学业压力的转移。第三,引导学生从家庭困顿中解放出来,看清家庭问题的本质,短期内能缓解的可以尝试沟通,短期内解决不了先允许问题存在,学会与之共处。第四,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现状,以肯定鼓励为主,争取中短期内见效,以提高成就感,实现自我认同。

(二)人际关系敏感

人处于高压状态时,同学和朋友的影响非常直接。出于安全感、情感寄托等需要,高三学子们总希望能在高中学业最后冲刺阶段维持稳定亲密的友情及和平友好的社交氛围,即收益高于付出的社会支持系统。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维持关系需要花时间费精力,置之不理又害怕别人的眼光,因此人际关系紧张成为高三学生静心研学的又一拦路虎。

自觉人际关系紧张的高三学生们,可以先思考几个问题:

1.在你情感付出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期待的人际收益是怎样的?收支基本平衡的大前提下,这种期许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2.当你处于高三学业情绪敏感期时,由于忧心忡忡,对朋友情感反馈的关注是否多了一些?这种关注会否让你吹毛求疵?

3.你的朋友是否与你一样也处于特殊时期,他是否同样需要适当的情感寄托和宣泄?他这个阶段的情感表达或许并不具有针对性,只是你对号入座了?

4.你感觉到的人际紧张是否有具体可供解决的基础事件?还是只是你对现象的主观猜测?

(三)情绪迸发,思维奔逸

压力的释放方式有很多,压力内化的结果或转化为动力或直接表现于思维情绪。笔者接触过一类高三学生,他们来到咨询室后滔滔不绝,思维丰富发散、逻辑尚清晰、讲述内容真实,讲到敏感话题时可哭可笑、情感丰富、情绪激烈但可控,主诉此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会出现,表现后得以恢复。笔者认为高三学生若有情绪迸发、思维奔逸情况不足为奇(前提是来访学生有自知、思维逻辑清晰、无主观臆想、情绪可控),这亦是释压的直接有效方式。咨询教师可用心倾听、理解接纳,与来访学生一起整理思路、释怀执念,可同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对话(简易日记)、思维发散图等方式自我释压。

三、思考与交流

读完全文,大家可能会质疑:将高三学生的情况最后都落足于学习,是否过于片面?笔者并非将所有高三学生心理困扰的原因都归结于学习,只是通过实践发现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是处理高三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思路。

首先,一名高三学生从学业中获得成就感,自我力量提升,那么他应对外界干扰和自身困扰就更有自信。

其次,从事心理咨询的同行都非常清楚,解决来访者的根本问题历时较长,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时间成本高、收效低,更不利于重要事件——高考的准备。

再次,青少年的心理困扰很多涉及成长性问题、原生家庭问题,当个体成熟到特定阶段,自然会有更高的视角、更强的能力去应对甚至改善。

因此,笔者更推崇通过心理辅导,实现学习效能的提高,从而缓解他们当下的心理困扰,以此来作为高三来访学生辅导的切入点。当然如果来访者主诉事件为单纯性生活事件,不涉及学习成效,那么咨询师可遵循以往咨询思路,就事论事。

猜你喜欢
高三学生辅导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3)
直视骄阳
乡村医生执业考试辅导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
提高山区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策略
对高三学生心理亚健康分析及对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