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密码,就在家乡山水里

2016-09-10 07:22王雨
当代党员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龙卢作孚重庆出版社

王雨

我写长篇小说《水龙》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偶然接触到重庆开埠的历史,很感兴趣,又幸得周勇先生所著《重庆通史》三卷本,读后受益匪浅。

之后,我查阅了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不少文史资料,心不能平静,才写就了长篇小说《水龙》钩稽史实,再现历史,再现当时重庆平民的生存状况、悲欢离合。

说必然,是因为我作为重庆人,必然要写下重庆的故事。

我生长的这座城市多水,江河纵横,主要有两条河。

俗称“大河”的长江从大雪山呼啸而来绕城南东去,俗称“小河”的嘉陵江千里而来绕城北在这里绝唱,与广纳百川的浩瀚长江融为一体。这样的千古相约、辉煌交融,鬼斧神工地造就了这座古篆书“巴”字状的古城。

有水则有山,山多呈“一山一岭”或是“一山一槽两岭”状,山之大势是南北高中间低,挟水而东流。弊之是南北交通不便,利之是水畅其流。

这水滋润、冲撞着山,其山引流、阻挡着水,就有了山的苍莽和蜕变,有了水的广阔和狭窄。

这里的山水孕育了这喧嚣的古城,这城市给这山水带来了败落与繁荣。

这城市的人依靠这山水而生存,与这山水进行着不完的战争,这山水是他们展开与结束的全部依托。

我深深地热爱这城市、热爱这河流、热爱这山脉,耳闻目睹了这城市当今和过去的许多人和事,有好多话想说,必然要一吐为快,从而写下了《水龙》。

《水龙》不负众望,首印一万册销售一空,重庆出版社再版出书。《文艺报》《文学报》和重庆市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发表了诸多评论。《长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进行了推荐、评论,《重庆晨报》《重庆经济报》进行了连载。

小说在重庆出版社网站上发表后,有八九家网站全文转发,引起很大反响。《水龙》先后获得重庆市第三届文学奖和重庆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

有评论家说:“无论其中的故事有着怎样的曲折,人物经历着怎样的遭遇,作家内心那种对故土的热恋,通过浪漫的笔调流溢出来,成为一幅轻灵热烈的图画。”

也有人说:“《水龙》宛如为我们打开了一部从重庆开埠到抗战前夕的巴渝社会历史,读之令人大呼过瘾!”

《水龙》是写重庆开埠的,少不得要写长江。

寫长江必然会出现卢作孚。

我查阅史料发现,合川的卢作孚先生不仅业绩辉煌,他高尚的人格也同样熠熠闪光。当时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就挥笔写就了那部反映卢作孚指挥的比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早一年半的宜昌大撤退的短篇小说——《船神》。

上海《小说界》2005年6期在短篇小说栏目头条发表,随后多家报纸、杂志全文转载。

木弓、杨耀健、张老侃等评论家、作家评论说,“蕴含浓郁的史诗情节,在写实中灌注着浪漫的抒情,以历史言说人性,以人性诉说历史,具有丰富的意蕴”,“是一部气势恢宏、故事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极具可读性”,等等。

曾经,战乱、屠杀在重庆这座城市进行;曾经,这里的人们共同沐浴过苦难的寒霜、缝补着伤痛的行囊,一门心思要走向祖祖辈辈憧憬的繁荣富强。

掘开厚厚的黄土,才会发现重庆人的根。

事隔多年,正是这些一鳞半爪的故事,构成了我们对旧世纪所有怀念中最温馨也最动情的部分。我笔下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

猜你喜欢
水龙卢作孚重庆出版社
水龙之怒
发怒的水龙
恐龙蛋
哲思
卢作孚: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哲思
重读卢作孚
《大宋状元冯时行》
为商不有的卢作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