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的初步思考

2016-09-10 07:22田一郭立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北京市框架核心

田一 郭立军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的目标是:依据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遴选建构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选取有代表性的关键性指标,开发包括日常表现性评定、大规模测评与调查、课堂观察工具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工具并实施探索性的评价,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水平现状;采用科学测量方法,基于研究所得实证数据,为有代表性关键指标划定水平标准。

此研究分以下三个步骤。

明确研究目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本,结合首都人才培养目标,研究遴选、提取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所遴选的指标内涵进行明确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研制相应学段应具备的可操作化的典型特征,并对适合采用的评价方式提出建议;确定遴选指标与当前学科领域的关系,可划定为对应关系、渗透关系和独立关系;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开发相应的基础测评框架。依据评价框架开展实证测评研究结果,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现状,据此提出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的建议。

确定研究方法

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前期通过查阅国际核心素养框架建构与评价方面报告、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论证报告、北京市相关文件、全球核心素养研究领域中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的实证测评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核心素养及其评价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依据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与指标,就首都未来人才培养需要,在广泛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框架与指标构成、指标权重、并给予相应的概念界定。

采用专家焦点小组访谈、个别化访谈、问卷调查、专家研讨会等方法。依据国家框架,广泛调查北京市各行业中有突出成就和影响力的人群对北京市学生在21世纪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以及他们对于评价体系构成的具体建议。通过对调查数据、访谈研讨的录音文本进行分析,确定北京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框架、指标构成,并给予每个指标相应的概念界定和评价方式的建议。在教育领域中针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群体开展广泛调查,确定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各学段评价框架与指标构成及其相应权重。然后,明确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框架与指标和当前学科课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其相应的测评领域载体和学生年级载体。研究确定学生年级载体后,建构北京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与领域载体的二维矩阵,形成指标体系指标与领域载体的矩阵图。领域载体与当前学科课程可能存在如下关系:基本对应关系(身心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科学素养—物理、化学、生物课程)、融合渗透关系(公民道德—品德与社会、实践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独立关系(国际理解)。

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数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北京市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据此提出相关教学实施的建议。

对评价框架及指标进行效度论证

结合测评调查结果,聘请学科教育、课程理论与课标研究等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框架与指标进行论证,进而根据评价意见对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

未来的核心素养研究发展,需要更多关注如何全面提升针对核心素养指标的评价方法技术,特别是在对于复杂认知能力、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网上测验的开发;如何将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实施和当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标准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如何更好地将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成果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北京市框架核心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框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WTO框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