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

2016-09-10 07:22赵悦阳琴
当代党员 2016年15期
关键词:木莲文物局忠县

赵悦 阳琴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曾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尽管白居易在忠州任期不到两年,但政德遍泽忠州,留下众多经典诗词,可谓“两年忠州吏,百首盛唐诗”。

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忠州官员马易从倡议建祠祭祀,主持修建白公祠。自竣工之日起,白公祠就成为忠县名胜之地。

其后300余年,白公祠历经动荡和繁华,就像经历了一场场梦境。

时光辗转之间,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过半。

就像从梦境里猛然惊醒,如今的白公祠所面对的,已是迥然不同的现实。

一帘幽“梦”

诗人白居易踏上忠州的土地时,夜幕已沉沉覆盖群山。

那是公元818年,白居易被贬任忠州刺史。

“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吏人生梗都如鹿, 市井疏蕪只抵村……”这是他初到忠州的第一印象。

“昔游秦雍间,今落巴蛮中,昔为意气郎,今作寂寥翁”,诗人笔下的诗句戛然收尾,眼前的荒芜和心里的忧伤都化作暗夜里的嗟叹。

2015年8月20日,临江而建的白公祠,不时迎来稀稀拉拉的游客。

白居易在忠州任职时的住所,就在白公祠门外的广场上。

今天,这里耸立着一排由汉砖砌成的忠县历史文化墙,两旁分别配有四扇精美木雕。

走进白公祠,一尊白居易铜像立于桂花树下。铜像背后,陈列着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丁房阙与无铭阙,以及国家一级文物乌阳阙的复制品。

彼时的白公祠,被作为忠县文物局的办公室与库房,堆满了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老物什。仅有入口处白居易的那尊半身铜像,还在提醒人们:这里的“业主”姓“白”。

正因为这样的“喧宾夺主”,县文物局局长陈云华常常听到这样的揶揄:“专门带孩子来看看白公祠,逛了一圈,连白居易的一首诗都没找到,没看头!”

每当这时,陈云华心里就涌出百般无奈。

一个问题也由此萦绕在陈云华和同事们心头。“同为‘白园’,为何忠县的白公祠没有洛阳白园的吸引力?”陈云华说。

在今人寻“白公”而不得的叹息声中,白公祠渐渐暗淡。

直到2015年,县委、县政府决心要让白公祠重现光彩——让白公祠真正姓“白”。

“梦”醒时分

玉米、面粉、炊饼摊……白居易坐在民众中间,挽袖摊饼——他正教忠州百姓制作“香山蜜饼”。

来此数月,白居易渐渐融入了忠州的生活,与民同乐。

白居易在此生活了20个月,鼓励人们开山辟路、植树造林、发展生产……堪称好官。

其间,白居易在忠州也找到了情感寄托——忠州木莲树,并创作《木莲树图诗并序》传世。

解放后,白公祠的角色始终在变——军队营房、医院、学校……直到1986年,在政协委员与文物保护专家的呼吁下,县政府拨款3万元重新修缮了白公祠。

2001年,忠县文管所原办公楼成为危房。

由于找不到办公地点,文管所被迫从老县城搬迁至白公祠。

从此,白园展厅成了文管所的办公地点与文物库房。

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少抢救性发掘出来的文物,如汉阙、汉砖等,都被放到了白公祠。

“当时,由于文物用地不够,就把白公祠当成了一个重要的集中展示平台。”陈云华说。

由此,随着白园“角色”越来越多,“白公”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

2015年10月8日,忠县文物局集结权威机构、本土文化人士、重点文博专家,启动了白公祠提档升级的项目。

项目的目标,就是要让白公祠真正姓“白”。

“主要就是‘除杂’‘姓白’‘归位’,从细节做起,恢复白公祠的文化底色。”陈云华说。

按照这个定位,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忠县将原来的临江长廊改建为“乐天诗廊”,摘录白居易一生、尤其是在忠州创作的著名诗词内容,全面反映白居易从到忠州至离开忠州时的心路历程。

“不要小看这些字句,每一首诗、每一个字我们都进行了严谨的考究——每一首诗根据风格特点,请哪一位书法家、字体什么样子,要上什么颜色……对白居易的‘粉丝’而言,这些雕刻于立柱上的诗词,蕴藏了巨大的吸引力。”行走在雕满了白公诗歌的红色立柱之间,陈云华感慨着。

为让整体风格、效果搭调,忠县文物局相继启动了一系列平台建设。

“比如‘白公祠’这三个大字的字体颜色,我们和一些专家学者都犹豫了好久,最终才由原来的红色换成现在的金色,为的就是体现出文化厚重感。”陈云华说。

此外,后人怀念白居易的诗词,也被打造成花岗石纪念墙,怀远亭、四贤亭等建筑也被重新修缮。曾经作为文物库房的几个房间也被打造成3个展厅,以声光电等新媒体技术展现白居易与忠州百姓一起制作香山蜜饼、种植花树等生活场景,并配有详细的图文解说。

如此精心谋划间,白公祠光华渐生。

白园“梦”回

公元820年,白居易被召回长安,拜尚书司门员外郎,结束了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

“服色恩光尽反初”“头白喜抛黄草峡”,白居易思国报君,急于返京。

然而,对于白居易经营了一年多的忠州城,他还是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在路上他感叹道“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

回到京城,令白居易魂牵梦绕的依旧是忠州,在睡梦中也会记得:“巴南城里游,觅花来渡口,寻寺到山头,江色分明绿,猿声依旧愁……”

在忠州的20个月里,白居易不仅劳民事、劝生产,还过着惬意的园艺生活。他在城内种木莲树、柳树等,其中,木莲树则是他的心头爱。他曾请人将木莲画成图画,配以诗文寄赠朝中亲友。

“为还原这段园艺岁月,白公祠内专门建起了一片木莲林,上百株木莲树林立小路两旁,行走其间,便能欣赏到刻在石壁上的《木莲树图诗并序》等诗文。”县文物局负责人说。

在白园内,汇集了后人纪念白居易诗词的醉吟阁已修缮完成,彰显出“人醉高楼消块垒,时吟大句动乾坤”的浓厚底蕴。

行至醉吟阁,吟咏着这些诗句,当年在楼上喝得酩酊大醉的白公身影,仿佛也依稀映入眼帘。

2016年6月28日,经过升级扩容后的忠县白公祠举行了开园仪式,7月2日,以全新妆容正式对游客开放。

而目前开放的白公祠景区,仅仅是一期工程——预计到2017年,以忠州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核心的二期工程完工并将投入使用。

未来,以白公生态文化公园为核心的三期工程也即将启动建设。

“三期工程以文化传承、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度建设为原则,展示白居易文化、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文化功能,形成以白居易和白公祠的‘贤文化’为主题的城市综合性文博景区。”县文物局负责人说。

“对白居易在忠县的经历,很多人并不熟悉。”陈云华说,“而真正了解白居易的文人学者,行走在这里必将有深刻的体会和领悟。”

白居易离开忠州后写下了《寄题忠州小楼桃花》等诗怀念忠州岁月,“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对忠州的花情人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都说岁月流淌最爱暗中偷换,其实,它把该留下的,一直都留在那里,不曾挪移。

猜你喜欢
木莲文物局忠县
贵州乡土木莲属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前景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石山木莲Manglietia calcarea X.H.Song
倒卵叶木莲Manglietia obovalifolia C.Y.Wu ﹠Y.W.Law
文化遗产
运河记忆
河道变迁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