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匠心”

2016-09-10 07:22唐余方
当代党员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大疆钢笔匠心

唐余方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旋即成为高频热词。

对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而言,这样一种精神动力更显重要。

然而,在备受关注之际,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有这样一篇网文,曾对此进行了诙谐的“纠偏”——一位毛头小伙子到景德镇学习了两个月陶艺,回来后急急忙忙开了一家陶艺工作室,他说在自己的作品里灌入了工匠精神;某房地产公司花了一年盖出一个商业新楼盘,也被贴上了“匠者匠心”的标签……事实上,这位小伙子连拉坯都还没学会;而所谓的“匠者匠心”,也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

那么,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之际,其核心真谛又该如何揭去面纱、为人所知?

莫把“匠心”标签化

误区一:工匠精神=工匠?

【评析】

当前,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甚是追捧。一些偏颇认识随即出现,比如“只要是工匠,就具有工匠精神”。

然而,一个长期从业的工匠,就算其经验丰富,技术也不赖,却并不一定就具备工匠精神。

不信?且看下面的例证——

【例证】

有一個农村铁匠,从18岁时开始学打铁,一直打到现在。

当时,农村铁匠铺的主要活计就是打农具,这位铁匠也不例外——每个月,他都会接到一堆订单,从镰刀、菜刀到铁镐、耙头,都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30年。

其间,铁匠每天都在从事机械性的复制工作,为农户提供廉价、粗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

后来,铁匠所在的村子经济渐渐发展,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也搞起了效益农业,实现了机械化,乡亲们对各种铁制农具的需求直线下降。

需求的变化,让铁匠心里开始发慌,却无能为力。

此类匠人,虽长期以工匠为职业,却既无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没有推陈出新的创举。因此,他们身上并不具备工匠精神。

点睛:少谈点“工匠”,多谈点“精神”

工匠精神,不等同于工匠这个职业,更不是全体工匠的专属。工匠精神代表着时代的气质、群体的坚守,象征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大部分工匠并不一定具有工匠精神,而大多数成功企业家却具备这种精神。因此,我们提倡工匠精神时,应该更多关注精神本身,而非将之片面地理解为某个人群的标签。

误区二:工匠精神=慢?

【评析】

有不少观点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慢工出细活”。

从工匠精神的外在形式来说,这样的理解有一定道理。然而,当前对工匠精神的追捧中,却出现了两种偏差—— 一是过于注重其“慢”的过程表现,却忽视了“出细活”的结果价值;二是强调“慢即一切”,忽视了通过创新、借助新技术等提升效率,实现“品效兼得”的可能性。

【例证】

对工匠精神,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的理解是:“真正的魔法,是用5000个点子磨出一个产品,好想法要变成好产品,需要大量的加工。”

2006年,大疆创新于深圳成立。

此后十年,大疆创始人汪滔坚守工匠精神,在该“慢”的环节沉下去,该“快”的地方跑起来。

比如,在大疆创新无人机项目中,为消除无人机抖动问题,大疆团队沉心静气,前后试验了四五十种方法,甚至规定了无人机上每一颗螺丝的松紧程度,终于解决了问题。

“我们总在跟自己较劲,死抠细节,每一个产品尽全力做到99.9%的极致完美度。从90%做到99%,和从60%做到90%,其间的差距看起来很小,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和技术成本在更多的细节上。”汪滔说。

同时,在产品序列创新上,大疆创新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使销售业绩三年内增长了80倍,被誉为“中国最牛创业公司”。

“快”“慢”结合之间,诞生仅十年的大疆创新,其体现的工匠精神,并不比那些以品质著称的百年老店少。

点睛:快慢相宜,结果至上

一味强调“慢”并非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相反,在该“慢”之处沉心静气、磨练品质,在该“快”之处大胆创新、勇猛推进,才能顺利达成“出细活”的目标。

误区三:工匠精神=一心只做技术活,两耳不闻市场事?

【评析】

埋头苦干,把所有产品都做到极致——也许,也是对工匠精神最常见的理解。

然而,就算是这样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在特定条件下也有可能进入误区。

【例证】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暴发。

位于日本爱知县的齿轮生产企业树研公司从中看到了商机。松浦元男是这家企业的总经理,他敏锐地察觉到,石油危机将催生一种新趋势——节能。

根据这样的认识,松浦元男进行了预测:为了节约原材料,未来不少工业产品都可能变小。而要缩小产品,首先就必须缩小产品的组成部件。

彼时,日本只能生产出质量最小到约百分之一克的金属齿轮——这种齿轮常被用在手表上。

为了能生产出更小的齿轮,松浦元男买回50多块名牌手表,一一拆开,看看能不能用树胶齿轮来代替它们,以生产出更小的齿轮。

1986年,树研公司终于成功研发出千分之一克重的树胶超小齿轮。一些著名钟表公司主动找上门,和树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随后,树研公司又相继研发出了质量为万分之一克重的齿轮、十万分之一克的微型齿轮。

成功之际,松浦元男却钻进了“小”的牛角尖——2002年,树研公司生产出质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齿轮,它被称为“粉末齿轮”。

这种“粉末齿轮”小得让人们叹为观止,可惜的是,它却因为找不到转换载体,根本无法运用到市场上。

点睛:好工匠既要会手艺也要懂市场

在传统农业社会,因为市场不发达和供给的有限性,供給往往能比较轻易地找到需求。在这个阶段,专心于技术和产品品质,较少过问市场需求变化,并不会造成很大问题。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再困守于这样的封闭生产,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

因此,在新时期弘扬工匠精神,必须既注重提升产品品质,也要注重研判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供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叩问工匠精神之真谛

真谛一:“精”——工匠精神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产品的精益求精

【例证】

在日本大阪寺地町,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食堂。

小食堂门前,总是排满长队。

排队的人们,仅仅是为了吃到一碗金莹剔透的白米饭。

这家小食堂的老板名叫村嶋孟,已经84岁,被称为“煮饭仙人”。

1963年,他开始经营这间食堂。随后50余年,食堂只专心做一件事情——煮出一碗好吃的米饭。

每天凌晨4点,老爷子就起床开始做准备了:备米、淘米、下锅……每道工序都细致入微,有条不紊。

老爷子的米饭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连洗米也有品质要求——他巧妙地利用指尖力道,让每粒白米相互碰撞,这样的米既容易吸收水分,又能增加甜度。

一旦开始煮饭,老爷子便寸步不离灶台,每隔数十秒就要转动一次饭锅,不让米饭结块。

如是几十年如一日,村嶋孟终于修炼成“仙”。

真谛二:“恒”——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持续整个人生的温度,代表着执着、务实、坚定和传承

【例证】

在号称“北京银街”的北京东四大街上,有一家特别的门面。

这是一家维修钢笔的小店,名叫“广义修笔店”。

在小店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客人送的字:“笔魂”。

这是客人专程送给修笔店老板张广义的。

张广义年近90岁,17岁时开始修钢笔。几十年来,他一直待在这方小店,守着这门手艺。

大半个世纪的修笔生涯,让张广义练就了旁人难以企及的精湛技艺——钢笔拿过来不用看,只要一摸笔尖,就知道笔尖是不是原装的,上次是不是自己修理的,是什么毛病……

“根本不用试,您的手艺,拿过来就好使。”拿到张广义修过的笔,顾客常常这样打趣道。

如今,用钢笔书写的人虽越来越少,修笔这个行当也逐渐没落,张广义却仍坚守在小店。

“我不在,要是有人来修笔怎么办?”张广义说。

有不少人曾出高价想租下这间铺面,却被张广义拒绝;家人劝他歇业休息,也被他拒绝了……

修钢笔这门手艺,张广义一坚持就是一辈子。如今,这位京城里最后一位修笔匠人,在过去60多年里已经修好了50多万支钢笔。

不仅如此,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将修笔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结语】

请听清“匠心”之声

据统计,在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老牌企业中,有3146家来自日本,837家来自德国,222家来自荷兰,196家来自法国……为什么这些长寿企业总是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

如果你的视线和心神,徜徉过阿尔卑斯山脚下那些历久弥新的钟表房,畅游过濑户内海之滨那些被夕阳映照的手工店铺,在勃兰登堡门前仔细端详过那些老机械师刻满皱纹的微笑的脸……你就会听到,那些强劲跳动的“匠心”之声。

对于人生而言,工匠精神并非一种标签、一种炒作和推销的手段,它应该是一种不断历练自身技艺的信念,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种坚守初心、百折不挠的心境。

而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工匠精神既是国家产业体系必须追求的文化坐标,也是对具体产品在品质细节方面的实际操作要求。

弘扬工匠精神,意味着我们将拥有这样一种未来——在这个未来,“中国制造”将彻底脱去“廉价”“低端”的标签,在品质与服务、技术含量和商业模式等方面,都足以和任何传统制造强国比肩;而身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公民,我们也不再对异邦生产的马桶盖既趋之若鹜,又心有遗憾。

正是为了这样一个未来,当下的我们,才必须听清“匠心”之声,叩问匠人之魂。

猜你喜欢
大疆钢笔匠心
大疆全航测解决方案
新宝骏KiWi EV大疆版
三支钢笔
我的钢笔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老钢笔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