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魁武 问道岐黄 妙手仁心

2016-09-10 07:22王碧清梁伟
中华儿女 2016年18期
关键词:青联病人孩子

王碧清 梁伟

“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用来不断继承和完善的,绝不是用来颠覆的,对中医来讲也是这样”

他精通岐黄之术,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炎等方面颇有建树;他从医20余载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差错以及遇到患者投诉的问题;他是病人口中的好医生,是青联人心目中的“姚神医”,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

当然,他的专业头衔也很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秘书长、《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他身体力行,突破创新,使得传统医学不断焕发生机。

他就是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姚魁武。

精益求精 步步攀登

从最初心仪武汉大学法律专业,后被调剂到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系起,姚魁武渐渐折服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从本科、研究生再到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凭借他认真严谨、严格自律的精神,他的医学知识不断扎实、临床思路不断开阔,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攀登医学高峰同样如此。本科毕业工作了一年之后,姚魁武深感“自己虽然背了不少东西,许多医学知识仍然欠缺”,于是果断考取了河南中医学院老年病专业研究生。

姚魁武称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是一段魔鬼训练式的成长。当初他的导师一句“三年毕业的时候,若是你有两个星期觉得是浪费,便是我的罪过”,启动了姚魁武求学的马达。

“白天上课、上临床,晚上查资料、读文献,一千多篇的英文摘要需要两天内读完,并从中归纳整理,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做准备”,这都是“魔鬼训练”的常态。

“当时研究生的宿舍是一个小院子,因为那时自己在老师的办公室用电脑查资料到很晚,经常翻院墙回宿舍,看门的老大爷看到有人翻墙,就知道是我回来了。”回忆往昔,求学时的快乐又浮现在姚魁武的脸上。

在准备毕业答辩时,姚魁武标新立异,当大家都还在用投影仪幻灯片做毕业课题展示的时候,他已经率先使用PPT制作演讲大纲。在答辩时,姚魁武作为唯一一名学生进行观摩答辩,学校领导、几所附属医院的领导都来到现场倾听这位年轻人讲演他的课题和研究成果。

2001年,姚魁武继续攻读博士,后来又于2008年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名中医传承博士后工作站,在精进医术的同时,承担了将老一辈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传承、升华的使命。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这所中医的最高殿堂中,姚魁武浸润在大师授课、讨论的氛围中飞速成长。用他的话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摘到更亮的星星。在跟随一代名医薛伯寿教授、陈可冀院士、王阶教授的学习过程中,姚魁武聆听大师教诲、随师出诊、参加院外会议,无论是一个个症状的精准鉴别、一种药物的特性,还是一剂药不同剂量的差别等等,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陈可冀院士是国内中西结合的大家,他的中西结合理念对我影响很深,他的一句话经常四两拨千斤,简单几句话,就把问题点拨开来。老爷子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现在每天早上六点钟都会在我们微信学生群里发一些关于中医中药方面很先进的成果、药物研发。”在陈可冀院士的获奖项目中,姚魁武主要参与了收集资料、幻灯片制作等基础工作,但是同团队中的教授们一起讨论、反复修改研究的历练极大地开阔了姚魁武的思路。

2008年,姚魁武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健行中医药传承创新奖”,第二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度优秀会员,随后又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诸多研究成果奖项。

一年后,姚魁武成为全国青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大家庭中的一员。姚魁武有点激动:“去日本的一次活动中和一些优秀的青联代表有过交集后,便对青联这个组织很向往,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成为当中的一员。”

医者仁心 心系病患

习得岐黄之术以解病患痛苦是姚魁武的心愿。2011年博士后出站时,姚魁武将薛伯寿教授的学术思想升华为“和合思想”,其精髓“道随中和,和而不同,合其不和,以致和合”赢得了薛伯寿教授以及其他出站考核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往后的临床看诊中,姚魁武医者仁心,向“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疗境界中不断靠近。

“很多时候,病人对疾病的担忧都是由于对自己的病不太了解,不了解就容易产生恐惧,你得告诉他这个病是怎么回事。”

有的病人颈部的血管长了斑块,姚魁武会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就如同你买的汽车轮胎,需要定期保养。血管它用的时间长了,会有一些脂肪沉淀,每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平时如果按照医学要求、饮食要求、运动要求规律生活,血管的斑块出现的时间就会延迟一些……要对病人讲清楚。有时他们只知道自己和其他人得的病是一样的,但病因千差万别,用这种生活化的语言告诉患者,他就理解了。这也是跟薛老学得的知识。”

“有的病人经常看到薛老用药,常用的方子有时都一样,但都有效,这是因为薛老抓住了其中的本质,疗效都很好。”这些点滴的中医理念对姚魁武影响深远,也是他所践行传承之道。

2012年,在圣诞节的平安夜、姚魁武38岁时,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在人才济济的中医药学国家队里,这个年龄的主任医师并不多见。

一些找到姚魁武看诊的病人起初对于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医生半信半疑、只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后来都对姚魁武的医术、医德感激不已,纷纷在网上留言评价表示感谢。“姚大夫很耐心,态度非常好,开的药既便宜又对症。”“姚大夫很不错,人很细心,听人描述的时候从不打断,所给的建议也很中肯。”

姚魁武不仅仅对患者尽职尽责,正所谓医者仁心,他对身边人都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

姚魁武孩子正在读小学,一次家长会的契机,他了解到孩子的同学因为心率失常,从三岁时开始服西药控制,稍微活动便会大汗淋漓。姚魁武难过不已:“孩子太小,一直吃抗心律失常的西药将来肯定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孩子知道自己不健康,将来也会有阴影。”

于是,姚魁武主动询问孩子家长:“这个药一直吃下去,对孩子不是特别好,咱们要不试试中医?”孩子家长眼神充满着渴望,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您说吃多久呢?”“先喝一个月行吗?”“行!”

后来,孩子坚持服中药不到一年,西药逐渐停药,虽然还有一些症状,但已经从之前的免体(免上体育课)到可以参加各种球类运动。这位家长也和姚魁武成了好朋友,还感激地说希望孩子以后跟着姚大夫学中医。看着孩子和家长舒心的微笑,姚魁武觉得那真是最幸福的事情。

姚魁武说:“医生不光要看病开方子,还要给病人以希望,告诉他把身体调节到良性循环的方法。这当然不是说,不管什么病都能治好,最起码是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有好的心情。有时候医生只会针对某个症状看病,看完就结束了。其实有时真的不是这样的,远远不止这些。医生应该是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的,这样会更好。”

中西互参 传道杏林

随着姚魁武开出一張张药方缓解、治愈了病人的疾病后,对于传统医学,他愈加自信。他也是传统医学的代言人、传承者,立志将老祖宗留下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当然,在以中医为本的同时,他还主张中西结合,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姚魁武认为,中医之根本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行,自然不会被灭掉。有一些中医会强调政策,但我认为只要中医的疗效好,便会自有一番天地。”

关于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姚魁武说:“两者的理论体系不同,中医属于分析论,阴阳五行、心肝脾肺肾的结合都是分析出来的。西医则属于还原论,还原到器官、组织、细胞以及现在的基因、分子水平。但我觉得两者将来是会结合的,因为观察对象都是人体,终极目标是一致的。我还是主张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治疗时如果用西医的方法,病人更加获益,则选择西医;如果适合中药调养,我就会从纯中医的理论考虑。”

作为研究生导师,在带领学生共同传承中医过程中,他是严格的领路人,学术中他们教学相长;学生实践时,他耐心给出意见并给予全力支持。

“医学是严谨的,比如在给学生讲中医这方面,某个药是6克还是8克,它是有区别的,会在病人身上有细微的表现。这样反复强调,学生们就会知道,这都是有规则的、严谨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慢慢地,学生们这种中医的自信就培养出来了。”

姚魁武喜欢看书,热爱中医但又不盲目自信,每次参加青联的活动时,提到中医的时候,他都会宣传中医的知识、保健理念等等。“当然,我和西医的青联委员也是好朋友,有时候我会说,要不我来用中医的治疗方法试试。我自己的目标就是未来把中医传承、发展好。”

关于中医的发展之路,姚魁武谈到:“一位书法老师,曾写过一些对于书法的思考,他说老祖宗留下的灿烂文化,你可以对它没有兴趣,但绝不要亵渎,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用来不断继承和完善的,绝不是用来颠覆的。所以,我觉得对中医也是这样,中医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水到渠成的,不可能臆造出来。这位书法老师说,尊重传统,潜心研习才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首要任务,我觉得对中医来讲应该也是这样的,你要对中医敬畏,然后接受、传承,才能更好地发展。”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青联病人孩子
谁是病人
济南青联举行“青联委员助力千家脱贫行动之青联伴成长”活动
浙江省青联十届七次常委会召开
病人膏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还能活多久
一朝青联人 一世青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