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姓“新”还是“信”?

2016-09-10 07:22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机器人学科

信息技术诞生之日起,就与新技术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它因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因新技术的普及要求而推广,因信息化使用者的全民化而走进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信息技术不断受到母体新技术的冲击,一方面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较为稳定的知识构建,另一方面新技术又以日新月异的姿态不断冲击着知识内容,两者之间持续考验着教学者的设计思路。一线教师长期被这个问题困扰:信息技术究竟是该姓“新”还是“信”呢?

VR技术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意为虚拟现实技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VR眼镜在新技术的信息技术课中已经有所涉及,并延伸出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一时间风靡基础教育领域,甚至成为信息技术公开课的首选内容;开源机器人(Open Source Robot)是一种在硬件或软件上具有开放性的机器人,它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对外开放,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自行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当前已有多本省级信息技术教材引入了机器人技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也组织了四届全国范围内的机器人赛课活动;无人机技术(UAV)全称为无人驾驶飞机,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当前已有多所学校在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广泛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高空拍摄、野外资料摄取等活动;E-learning即为移动学习技术,是借助学习平台、移动终端或专项APP进行学习的方式,它自身具有的操作性就蕴含着对工具的使用效能和技术掌握;Makey Makey操控板能把所有的物体与计算机相连,或演奏乐曲,或进行赛跑……

这些林林总总的新技术的连续冲击,让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持续处于接纳新内容的状态,往往左手体验着新技术的应用方式,右手归纳着新技术的教学方式,转身进入教室又讲授着前一种刚刚领会的新技术。教研活动中,教师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应用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来引起听课同行的关注,表明自己紧密联系信息革命的态度。各类赛课活动中,教师又为新技术是否能承担起课程具有的常规评价过程而苦恼。信息技术教师们常常在教育主管部门发行的教材和当前纷繁复杂的新技术教程中不知所措,呈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究竟应是已成体系、有着较为成熟的学习形态的知识内容,还是带着时代的温度、触手可及却难以教学实践的新技术?

信息技术的传统知识中,以办公系统为代表的六大基础模块的内容较为经典,经过了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教学法和学习法,教师的操作性较强,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资源丰富,课堂的承载量可监控,是具有成熟属性的内容。因此,在大部分的学科竞赛和公开展示中,基本会选用这些内容。但随着信息化普及率的提升,学习者的技能基础水平在提升,此部分的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同时,以STEAM为代表的新技术带着浓浓的时尚性,它们紧贴时代的脉搏,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的冲击和活跃的经验,为学科的特色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是“新的”也是稚嫩的:3D打印技术创作作品的时间很长,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展示;VR技术的虚拟效果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无法让第二人进行感受;E-learning学习方式受网络的影响较大,没有充分的网速无法提供正常的教学。

相对较为成熟的机器人技术从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9个年头,才慢慢呈现出具有学科特征的内容方式。所以说,新技术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筛选后,才能渐渐沉淀为符合教学要求的知识内容,而其中的筛选、归纳、提升、理论化的过程,值得广大一线教师认真思考。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机器人学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