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中的猫腻

2016-09-10 07:22欣岩
检察风云 2016年14期
关键词:浪费商家招标

欣岩

每年的第四季度,是高校做下年度预算的季节。在强调实践教学的今天,不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每个学科都要制订各自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需要购置相应的设备仪器。按照规定,金额超过2000元的设备仪器,就应走招标程序。

实验项目建设方案的制订者,要标注每件设备的型号和价格。大多数实验岗老师并不懂得多如牛毛的设备仪器的价格,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互联网搜索,按照网上的价格填写预算。至于这些价格与实际售价的差距,可能只有参与投标和招标的人才清楚。

商家的嗅觉总是相当灵敏。教学单位这边准备做个实验项目的方案,要不了几天,通常会有商家的电话打过来,表示愿意帮着做规划。一些性急的商家,可能马上派人过来。2015年,我们无意中说准备购置一辆数百万元的设备,结果两天后,就有卖家把设备样品送到了学校,还通过其他关系召集学生试用。

服务热情没得说,但也是冷热变化快。商家希望做项目方案时,指定他们品牌的产品。他们一边推荐产品,一边私下许诺优惠推荐。当然,这些人暗地里在打听究竟谁负责采购设备,谁是招标的参与者。搞清楚了这些,商家很快会“移情别恋”他人。

实验项目方案的制订者,他们在制订方案时,会考虑到实际教学需要,填写需要设备的数量和型号。有趣的是,方案批下来的时候,可能意外发现购买设备仪器的数量多了,或者价格被抬高了。如果不留意这个变化,真的不会发现这其中的蹊跷。

实验项目购置需要走招标流程,这个流程最大的特点是耗时多,有时一两年后才能把购置的设备仪器送到教学单位。招标购置来的设备,也不能太过相信其质量和价格。比如说,某个实验室购置的椅子,不到半个月就坏掉了几个;购置的设备,用起来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更要命的是,有些设备要么太过超前,业内人士看了觉得真是浪费了;有的则属于半淘汰产品,用不了几年还得购置新的产品。

設备仪器的采购有无猫腻,这个只有少数“局内人”才会知情。对于设备仪器的使用者来说,往往并不在意这方面的事情。实验室的师生,比较容易感觉到变化的是采购来的设备仪器,不时会遇到数量对不上号的情况:我们明明申报的是10套器材,怎么只能领到6套器材?我们申请的电池是50节,怎么最多能领到70节?我们申报的电脑是10台,怎么交付使用的只有8台?我们申报的光盘,怎么也缩水不少呢?

学生跟老师抱怨,任课老师也未必清楚其中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实验器材,特别是那些常规的耗材,“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一位负责实验室建设的老师私下透露:这很正常。领导们用的电脑、相机等设备,不可能单独立项,只有在给某个专业制订实验项目规划时,趁机多填写一些设备。没有机会的时候,挪用一些实验项目的器材给他们长期使用。不这样做,领导怎么会支持你们的项目优先立项呢?

不久前,某个学校二级单位的中层干部换届,鼓励老师们竞聘。有个老师觉得实验室主任这个职位不错,就响应号召,递交了书面申请。其他岗位的申请者都有机会上台公开竞聘,唯独他这个申请被领导私下驳回,连登台竞聘的机会都没,让这位老师很是郁闷。事后,有知情者宽慰他:你也不看看这个岗位是服务谁的?别人伺候领导多年,关系早就默契了,你去竞聘,半道上杀出个程咬金,一旦投票过半,让领导们多不自在?

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但实践教学的比例有限,实验设备仪器的需要,是不是要高精端,不同学科间的差别很大。对于文科专业来说,超前的设备仪器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还有就是设备仪器的数量,少了当然不好,超量自然会造成设备的闲置,同样是不小的浪费。有些设备的数量,表面上看不出浪费,实际上存在隐形浪费的现象。有个学校的演播厅,灯光设备的密集程度,令业界的人感到不解:演播厅需要灯光设备,但密密麻麻的灯光设备,真的没必要啊。这么贵的灯光设备,虽然在实践教学中被使用,只是白白浪费电能,同时也挤兑了其他设备的购置。至于灯光设备的数量在立项时如何论证,则不大好说了。

设备仪器的使用和归属,有时也是笔糊涂账。某学校的一位院长卸任前,曾托人帮他卖掉一部录像机。没有发票,他说是自己去香港出差买来的,但数万元的机器就没用过,这样的贵重设备购买时没有发票,除非不考虑维修问题,否则有点不可思议。

前阵子,中纪委说天涯无净土。象牙塔是不是净土不清楚,但理应是净土却没错。实验项目里的那些猫腻事情,可能只是很不起眼的小打小闹。但由此牵扯出的诸多问题可能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的吧。

猜你喜欢
浪费商家招标
不浪费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浪费等于扔钱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