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2016-09-10 07:22臧涛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项王宿迁梨树

臧涛

有时聊天,别人会问我是哪里人。我一般回答:“我是南京人,祖籍在宿迁。”不知为何,若不说出这后半句话,而假装自己是“纯正”的南京人,我总会有种背叛故乡的不安。

我已在南京生活了十年,想必以后还是会待在南京。到我有了孩子的时候,他们或许不会再回到那个我所谓的故乡了。

我已经很久没回宿迁了。在我记忆中,宿迁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交通不甚发达,经济自然也不是很好。从小,我就不喜欢回老家,因为老家没有空调,没有热水器,没有舒适的大床;门口还是泥土路,一下雨就面目全非,踩上去鞋底都能陷进去一半;街道两旁是两层楼的旧房子,小小的窗,小小的门,男人或赤裸着上身在路边张望,或埋头专注于手中的行当,女人则坐在门内,抱着孩子,望着男人干活儿;每隔一大段路才有一个路灯,孤独地伫立在车轮的尘埃里。

虽然它并不美好,可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与生机,我深知自己永远不会忘记它。在一大片望不到尽头的梨园里,一个个硕大的白酥梨把梨树压弯了腰;随手摘个梨,洗都不用洗,直接啃上去,满口甘甜,汁水顺着我的嘴角滴落。我胡乱地抹一把嘴,手直接擦在梨树粗糙的树皮上。梨树健壮的身躯,墨绿色的叶子,踩在脚下的柔软的泥土,挂在枝叶间的小蜘蛛……一切,都显得那么可爱。

虽然我在许多地方都见过麦田,却始终忘不了第一次在故乡看到麦田时的震撼。大片的麦田连在一起,黄澄澄的,让我为自己语言的匮乏感到懊恼惭愧。饱满成熟的麦穗弯下了腰,而劳作的人们忙活了大半年后,脸上终于露出了丰收的笑容。还有那冬日的雪,那凌晨的鸡鸣,那万籁俱寂的黑夜,那铺满池塘的月光……虽已离开故乡多年,但一切还是那么清楚。

宿迁也是项羽的故乡,而项羽时代的宿迁与现在的宿迁自然不同,想必那所謂的项王故里也无什么实在的东西,因此我也从没去过。

项羽的结局,是死在了江边。而那过去沾过项王之血的土地,被千年来的灰尘掩盖了一层又一层。时代在变化,宿迁也在变化。今日的宿迁与过去相比已经天翻地覆,可有些东西,虽会被时间掩埋,但不会消失。

我心中的那个故乡永不会死去。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佳作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坦诚。每个人对故乡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探视地面上的故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故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象的愉悦。作为出生在项羽的故乡的少年,作者在文章里流露出来的故园情怀是很有英雄气概的。

(张勤敏)

猜你喜欢
项王宿迁梨树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The Way of Writing an Attractive Cover Letter Through Receptive Aesthetic Theory
大运河·宿迁
小气的梨树
以文化为支撑撬动宿迁融进“一带一路”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亚父之死
乌江自刎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