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课件也需“供给侧改革”

2016-09-12 01:51姜明广张丽华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教育工作者精品

姜明广 张丽华

一位和笔者熟识的远程教育工作者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现在的一些远教课件基层党员群众‘不感冒,是他们不需要党员教育片了?还是我们做不出、找不到大家爱看的片子?”这也是当前很多远程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困惑。尽管课件资源开发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但我们的基层受众却正在变得日益疏远,甚至这个群体也一直在萎缩,这已是一个日益严重的普遍现象。这使从业者忧心忡忡,有人开始觉得我们的工作无人喝彩,甚至无足轻重。

其实我们是当局者迷。任何复杂的局面,总会有一个破局的关键点。现在,“供给侧改革”是个高频语汇,它是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战略性改革措施。需求侧永远是相对恒定的,如果说出现了冷场,那么就是供给侧出现了问题,必须要改革。远程教育课件出现冷场,问题也多半出在供给侧上。不是党员群众不需要党员教育片了,是我们没有充分开发出能和基层需求精准对接的课件,是我们空有资源却没有有效地将其推向市场,是我们开发出的资源缺乏市场号召力。我们目前拥有庞大的课件资源库,也拥有众多的课件开发队伍,但是我们却常常面对基层有需求而我们不能满足、我们有资源却只能空置的窘境。供给与需求产生了矛盾,这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显然,课件开发工作也到了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时候。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革呢?方向几乎毫无疑问,就是要从粗放型发展转向战略型发展,调整资源结构,提升课件质量,追求精准供给。

首先,要合理优化供给结构,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以往我们制片是政策导向式的,上级要求我们做什么片我们就做什么片;今后我们要更多地结合需求导向,基层需要看什么片我们才做什么片。以往我们推送课件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是指令型推送,上级替下级决定他们看什么片;今后我们要提倡精准型推送,由下级自己来点播。以往我们在课件播放上更注重普遍性,全国看什么我们就看什么,而且是大家都看什么;今后我们要更注重本地化、个性化,针对本地地域特点和需求重点来制定节目单,并在满足普遍需求的同时兼顾个性需求。要调整我们的供给结构,以精准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去接地气,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其次,要科学创新供给渠道,精准对接基层受众。空有片源却多数闲置,是由于我们的推送渠道开始老化,已不能精准对接受众的接收习惯。制片—上传平台—站点播放,这是我们从远程教育工作开局时就一直采用的工作流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行之有效。但是,时代在发展,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在变化,加上受众群体流动性在增大、生产方式在改变,这种传统流程已经无法做到真正全覆盖,必须开发新渠道。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在探索新传播渠道,上电视、上手机、上网络,进广场、进企业、进农户,在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增加传播效率,使我们做到及时供给、有效供给、精准供给。这些探索只是开始,我们仍需积极进取、大胆创新,解决渠道与受众的矛盾。

最后,要努力提高供给质量,用好片子去增强关注度。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课件开发精品战略,但老实说我们制作的具有号召力的真正精品数量仍然远远不够。在课件开发上,应该重质还是重量是一个争议性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当前受众呼唤精品,我们也亟需精品来提升号召力,加强精品战略便成为必然。应合理调配资源,在完成制片任务的情况下,每年集中力量打造若干精品课件,用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去打开市场、争夺眼球,解决远程教育关注度下降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个经济命题,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亟需用一场课件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来打开新局面。远程教育工作者也无需忧心忡忡,只要我们能一直为受众及时便捷地提供他们迫切需要、喜闻乐见的课件,远程教育就能一直拥有广范的拥趸。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教育工作者精品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