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接待第二次访华的尼克松

2016-09-12 01:44李海文
世纪 2016年1期
关键词:乔冠华尼克松外交部

李海文

世纪遐想

华国锋接待第二次访华的尼克松

李海文

编者按:1976年2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第二次访华时, 中国由谁来接待尼克松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毛泽东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决定由代总理华国锋出面接待尼克松,晚会也由江青一个人出面改为华国锋和江青共同出面?华国锋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四人帮”又为何将华国锋的镜头删去?

本期刊登李海文研究员《华国锋接待第二次访华的尼克松》一文,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是作者正在撰写的华国锋传记的片断。作者李海文, 是本刊的老作者,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副组长,研究员;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中共党史资料》主编;长期研究周恩来、毛泽东、华国锋、彭真及中共党史,出版多部专著。

谁来出面接待第二次访华的尼克松?毛泽东拿定主意,要让世界了解华国锋。乔冠华帮江青捎话,华国锋说:要请示毛主席

中国是一个大国,从1972年起迎来了建国以来第三次建交的高潮,很多各国外宾来访。华国锋任代总理后,外事工作十分繁忙。1976年2月7日下午,华国锋会见委内瑞拉首任驻华大使。16日下午,会见毛里塔尼亚总统特使。18日晚,会见扎伊尔政府代表团。19日,会见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中央理事会成员、基督教民主联盟黑森州主席。特别是2月21日接待美国前任总统尼克松,这是华国锋当代总理后的第一件重大的外事活动。

这是尼克松第二次访华。第一次是1972年2月,他以美国总统身份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尼克松在美国力排众议结束了中美两国隔绝20多年的状况,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1972年是美国大选年,尼克松以压倒优势连任总统。后因“水门事件”,不得已于1974年8月9日辞职,由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尼克松下台后,美国对中国政策向后退。尼克松遭到蔑视,蒙受耻辱,辞职后深居简出,日子过得寂寞而悲惨。毛泽东决定邀请尼克松访华,时间定在2月21日-28日。因尼克松下台,由中国派专机到加利福尼亚接尼克松夫妇到北京,这是飞到美国的第一架中国飞机。同时,允许一批美国记者陪同采访。到北京后,他仍住在1972年担任总统时所住的国宾馆18号,并同毛泽东主席会见。接待规格相当于国家元首。

中国由谁来接待呢?这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1月28日,毛远新在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主席决定仍是小平负责外事。由于报纸连篇累牍发表文章,虽然没有点名,明眼人一看就知矛头直接指向邓小平。费尽心机捞取政治资本的“四人帮”不会放过此次机会。2月6日外交部上报接待尼克计划的通报:由张春桥出面接待尼克松,晚会由江青出面。邓小平不好讲话,当日,照批外交部的报告,即由张春桥出面接待,晚会由江青出面。毛泽东主席圈阅后,华国锋、张春桥圈阅。1

但是,几天后,毛泽东改变主意,要让全国人民逐步认识华国锋,要使世界了解华国锋,要宣传华国锋。决定华国锋出面接待尼克松;晚会由江青一个人出面改为华国锋和江青共同出面。2月18日,外交部发文件公布此计划。2

江青借此机会要在国际上突出自己,让乔冠华给华国锋捎话,提出许多非分的要求。这是华国锋当代总理后同江青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乔冠华的态度如何成为关键。

华国锋长期做地方工作,做农村工作,不熟悉外事工作。每次接待外宾,外交部都要准备三大件,第一所在国的情况;第二来访者的情况;第三会谈准备的材料。有备无患,为避免挂一漏万,都是尽可能地详细。每一件都是几十页、几百页。华国锋每晚回家就请外交部长乔冠华来谈情况,一起研究材料。当时他们都住在史家胡同,比邻而居。乔冠华到处讲他是陪太子读书。不仅在北京讲,6月到四川对新华社记者也这样讲。3

乔冠华是才子,比华国锋大八岁。他1929年16岁入清华大学学习,开始阅读马克思原著,1933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后被驱逐出境,1935年入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4精通英、日、德三国语言,1937年回国,写国际评论文章,影响大,成为文化名人。1939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底到重庆南方局,在周恩来、董必武的领导下,从事宣传工作并兼任《新华日报》社论委员会委员。1946年龚澎、乔冠华夫妇到了香港,乔冠华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华商报》社论委员,同时协助龚澎办英文《中国文摘》。1949年到北京,筹建外交部,龚澎任情报司司长,乔冠华任亚洲司副司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席位后,历年都是他率代表团出席联大会议,并代表中国发言。参加同美国尼克松、基辛格会谈,和日本首相田中会谈,是周恩来的助手。1970年龚澎因病逝世,过了三年,1973年12月乔冠华和章含之结婚。5“十大”乔冠华当选为中央委员,1974年11月任外交部长。

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章士钊是湖南长沙人,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1973年7月1日到香港探亲时病逝,享年92岁。1959年国家安排章士钊住在史家胡同24号。1960年章含之在外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教书。1971年3月调入外交部第一亚洲司,不久就由一般干部提升为处长。和乔冠华结婚后,章含之担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排在唐闻生的后面。她年龄大、学历高,却排在后面。

陈毅批评乔冠华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式的人物。江青认为“他是谁拉他即可以跟谁的”。1974年“批林批孔”时,外交部执行毛泽东指示,顶了江青。有一天晚上江青将王海容、唐闻生找去,瞪着眼睛说:你们两个要给我作检讨,乔老爷可以不作。他是谁拉他即可以跟谁的。6

1974年下半年,王洪文主持政治局工作时,乔冠华向王海容、唐闻生分析国内形势,认为毛泽东老了,周总理又病重,邓小平即使东山再起已是70岁了,又犯过严重错误,今后很难说。今后是“四人帮”的天下,江青是主席夫人现在谁也不能对她怎样,今后她也不会倒。王洪文是主席立起来的,尽管从心里对他不满,但是断言他犯不了大错误,更不会被人抓住把柄。

当时持此看法者并非只是乔冠华夫妇,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势力。

1974年11月,四届人大组阁时,周恩来深知乔冠华,没有推荐乔任副总理。但是,江青力荐,不得不将其列入副总理的名单。周恩来特别要唐闻生报告主席,听主席的意见。毛泽东将他的名字去掉,说了两条意见:一是老的不服气,二是他有一条尾巴,挂在天上。7乔冠华、章含之早就知道毛泽东对江青、对“四人帮”的批评,但是,乔冠华夫妇对江青投桃报李,心照不宣。

乔对多年的领导周总理都不太尊重,哪会将华国锋放在眼里。乔冠华和章含之结婚后住在史家胡同的章家,竟向华国锋的秘书提出他的院子小,要将华的院子东边的过道划给他。于重英、曹万贵秘书说:这也太过分了。乔冠华怎么能提出这个要求?华是副总理,只住前后两个院子,后院有个小跨院。院子很小,叶帅来看首长,汽车在院内都转不开,只能倒着进来,叶下来后,车再开出去。华国锋家里祖孙三代,首长在家里办公,办公室、会客室,还有秘书用房。当时于重英、曹万贵日夜值班,除了办公外,还要休息。房子很紧张,于、曹没有同意。

当时乔冠华到处散布:他是陪太子读书。既符合其性格、为人行事,也符合他的政治选择,是必然的。

虽然乔看不起华国锋,但是华国锋当了代总理后,又想在华身边安插人,说华的秘书不懂外语,要派一个外事秘书。华国锋一眼就看透他的用意,没有同意,顶回去了。

2月20日中午,就在尼克松来中国的前一天,江青找乔冠华和章含之谈接待尼克松的问题。江青说:在主席那已看到章含之写给主席的信(1975年11月章含之向毛泽东写信告王海容、唐闻生的状),你们在外交部的日子不好过,要主席帮助解决。8

乔冠华、章含之自然心领神会。

毛泽东已批准接待尼克松由华国锋出面,江青只出席23日文艺晚会。江青很想由她出面接待尼克松,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份,扩大影响。江青让乔冠华对华国锋说:“江青要主持小型宴会,请你(华)出席。”

外交无小事,接待外宾的规格、活动、谁出席、谁主持都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定的。在毛泽东已批准的接待尼克松的方案中并没有这项活动,这点乔冠华也是很清楚的。江青的用意是很清楚的,只要她主持宴会,见报时就可以说:她代表毛主席如何如何,以增加“四人帮”的政治资本。双方营垒分明。华国锋自然不能同意,说:“要加上这项活动,由外交部另写报告,请主席批。”

乔知道主席对江青的数次批评,不敢写这个报告。于是他将华国锋的话原封不动告诉江青。江青直接给华国锋打电话,说:“尼克松是毛主席的客人,主席有病,我该出面。你是新上来的领导人,我当场把你介绍给尼克松。”

华国锋很清楚,江青害怕毛主席,冷冷地说:“这件事要请示毛主席。”

她一听急忙说:“你不同意,就算了。”她不敢让毛泽东主席知道。毛泽东多次批评过她,不让她组阁,不让她代表主席。她害怕报上去,非但批不准,反而挨一顿批评。

江青不甘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她又派乔冠华来说:在招待尼克松夫妇的文艺晚会上,晚会结束时,她挽着尼克松走在前面,让华国锋扶着尼克松的夫人走在后面。华国锋不理睬她。江青为了能出人头地什么事都能做出来,1972年尼克松第一次访华离京前夕,原定7时半尼克松举行答谢宴会,并未请江青参加。宴会前20分钟,江青突然到人大会堂独自拜会尼克松夫妇,使宴会不得不推迟举行。这种行动不但违反外事纪律,也很不礼貌。9

1976年2月23日,华国锋等陪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观看演出

江青这个人处处以主席夫人自居,毛主席一再讲“她只代表她,她不代表我”,可是她就是不听。周总理主持会议时,为了表示自己与众不同,江青常常挨着总理坐。总理病了邓小平主持会议时,她也是挨着小平坐。华国锋主持会议后,她也是这样。她为了表示其特殊身份,常常给华国锋送一些文件、文章,如《触詟说赵太后》。华国锋在原则上问题坚决顶回,对这些小事不予理睬。

江青极卖弄,未获尼克松好评;邓颖超一席话,却获尼克松尊敬

2月21日晚,尼克松夫妇乘中国的专机从洛杉矶到达北京。华国锋、姚连蔚、乔冠华、刘湘屏、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同有关方面负责人章含之、朱霖、林平、唐闻生以及首都群众共三百五十多人到机场迎接。

江青不能到机场迎接,又不甘寂寞,想方设法往里钻。在尼克松到达之前,江青派乔冠华、章含之夫妇在尼克松夫妇下榻的钓鱼台18号摆上一盆玉簪花。江青还特别要求乔、章当面向尼克松说明这是她送的。乔冠华不敢造次,没敢出面,让礼宾司司长陪同尼克松夫妇进入房间时说明:这是江青送的,是她和她身边的工作人员种的,开白花,很香,像玉簪,该花从根到叶都是中草药,可以治很多病,可以避蛇等等。

22日下午,华国锋和尼克松会谈。唐闻生担任翻译。23日晚,华国锋在人大会堂宴请尼克松夫妇。首先,华国锋祝酒,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四年前尼克松访华签署的上海公报,重申:“中国政府都一贯遵循毛主席制定的对外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介绍国内情况时,他没有用反击右倾翻案风这个词语,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教育、科技等领域的革命大辩论。”10

江青不能出席欢迎宴会。尼克松夫妇到了中国,江青却见不到,又急又气,又令外交部转送她向尼克松夫妇赠送的一盆水仙花,要解释水仙花的含义,特别讲明:“这是江青同志亲自修剪的。”这次乔冠华没有派礼宾司长,而是夫人章含之亲自送去。尼克松对江青搞的这些名堂不感兴趣,没有出面,只有尼克松夫人出来应付。11

24日下午,华国锋再次和尼克松会谈。晚,在人大会堂举行便宴。这两个活动江青不能出席,她挖空心思,24日送去了一桌菜。她和尼克松说不上话,一大早就派礼宾司长到钓鱼台,向尼克松的总管家布伦南表示:“尼克松先生和夫人名义上是我国政府的客人,实际上是毛主席的客人,因此也是江青同志的客人。江青同志不太参加宴会,本来是想准备参加欢迎尼克松先生和夫人的便宴的,由于她最近比较忙,睡眠不太好,因此就不去了,很抱歉。由于不能陪他们吃饭,今天中午江青同志准备向尼克松先生和夫人送几样家庭菜(即煎牛排、红烧头尾、豌豆、菠菜和清蒸鸡汤)请尼克松夫妇品尝。”介绍“这些菜都是用文冠果榨的植物油烧的”。不厌其烦地介绍文冠果花、果的优点,要送给尼克松夫妇文冠果花和种子,要他们观看培植文冠果的电影。

江青是政治局委员,又有乔冠华的交代,礼宾司长只能执行。

布伦南报告尼克松,外宾出于礼节表示感谢江青周到的考虑和盛情招待。

江青得知此消息,备受鼓舞,又让礼宾司长再次回到钓鱼台,向总管转达:将江青选好的梅花盆景送给尼克松夫妇。12

中午,江青送去四菜一汤。尼克松夫妇有限制饮食的习惯,中午吃得很少,每样吃了一筷子,就让服务员端走了,说了几句恭维的话。 晚上,尼克松说有些疲劳,没有看送去的电影《文冠果》《西藏江南》,只有总管一个人看。13

尼克松在北京的短短5天之内,江青一会儿送水仙花,一会儿送梅花,搞得尼克松莫名其妙。江青费尽心机的表演适得其反。出于外交礼节,表面上,尼克松不得不表示感谢,其实他从内心看不起江青。他在《领袖们》书中,对比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后,评论这两位人物的夫人。他说:

蒋夫人与毛泽东的第四位妻子相比,其性格的差异比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的差异更大。蒋夫人是一位有教养的、修饰华美的、非常女性化但又意志坚强的人。江青是一位粗鲁的、缺乏幽默感的、一点女性特征也没有的人,是一个分不清性别的、狂热的、典型的共产党女人。惠特克·钱伯斯曾经告诉我:‘当您遇到一对信仰共产主义的夫妇时,您会经常发现,那个女的准是两个中最狂热的一个。’就江青而论,惠特克的话是完全符合事实的。我从来没有见过比江青更加冷酷、更为粗野的人了。14

2月23日举行晚会,是江青唯一见尼克松的机会,她十分重视,专门准备节目。为了让尼克松理解她的用心,委托乔冠华、章含之夫妇就晚会中古典节目的历史背景向尼克松夫妇做了说明。

下午,尼克松夫妇从中南海回到钓鱼台,晚8时要出席晚会,时间很紧张。一天活动已很劳累,特别是会见毛泽东后,他感触良多,本应休息,或者整理与毛泽东谈话的记录,可是现在碍于乔冠华外交部长的身份,只能硬着头皮听。乔冠华亲自对《文姬归汉》《满江红·写怀》《百字令·登石头城》《桂枝香·金陵怀古》《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春香闹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念奴娇·登多景楼》《江梅引·忆江梅》《柴桑口》等节目的时代、政治背景和人物作了扼要介绍。“15

1992年熊向晖在《1976: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先生》一文中写道:

当时知情的几位同志议论说:毛主席曾在政治局的会议上警告江青不要搞“四人帮”;并说,江青并不代表我,她只代表她自己。他揭露江青有野心;粉碎了江青“组阁”的阴谋。他向她指出:不见还好些,多见何益?江青非常不满,但并未死心。她经常吟诵这六首词,借前三首词表达她的“伤心”和“怨心”,借后三首词表达她的“雄心”即“野心”。选的古诗词节目,表示她不得志,有野心,告洋状。16

为文艺晚会,江青煞费苦心。不仅精心准备节目,还为梳妆打扮颇费心思。江青是演员,一向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她有20多箱衣服,平时让工作人员找衣服,因为箱子太多,常常忙三天才能找到。到节日和接见外宾,更难侍候,西服、裙服、中山服,这个料子,那个颜色,换来换去,还要随衣服配皮鞋。常常折腾好几天。17这次陪同美国总统,即使是前任的,她感到无尚的荣耀。在衣服上更是不能怠慢,一会儿穿上她自己设计的连衣裙,一会儿又穿戴上霞凤披肩(有流苏的披肩)。从头到脚,每换一身,都要让身边工作人员评论评论。

平时,江青的身边工作人员见了江青就像老鼠见猫一样,都是躲着。江青是一个很难侍候的人,第一怕吵。工作人员说话大声了,江青说:“你吓着我了。”如果接近她时,走快了,她说:“你让我紧张了。”走路脚步声重,也要遭到斥责。18所以她请身边工作人员评论,谁也不敢多嘴。

最后还是乔冠华说:“还是穿平时的衣服好。”这才使她拿定主意,不再换来换去了。

晚8点,尼克松夫妇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文艺演出。演出前,华国锋在人大会堂会见尼克松。江青格外活跃,她为了卖弄英语,弄巧成拙,将“晚上好”,说成“再见”。19为了表明自己是毛泽东主席的夫人,毛主席的客人就是她的客人,会见结束,江青抢先走在最前面,主动挽着尼克松的胳膊,昂首步入小礼堂。她的举止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习惯。她自鸣得意,而观众或瞠目结舌、或哂笑、或怒目而视、或窃窃私语,有的气愤地说:“恬不知耻!”

江青坐在尼克松夫妇之间,坐在最中间,而让毛泽东指定负责接待的华国锋坐在尼克松夫人的旁边。20座位的安排,经外交部长乔冠华之手下令才能办成。江青的后面坐的是章含之,让章含之翻译,为章含之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

江青向尼克松介绍《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时,谈到去年美国国务院无理不同意我艺术团演唱这首歌。美国政府这样做是毫无道理的,《上海公报》说得很清楚,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内政,任何人不得干涉,这是个原则。这件事发生时尼克松先生已不在白宫了。我想,如果尼克松先生当时还在白宫,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尼克松说:十分遗憾发生了这件事。他仔细阅读了歌词后表示,歌词内容与《上海公报》是一致的。我无意责怪任何人,但当时,我确实不在白宫。然后半开玩笑说:“你们应把歌词改成‘按照《上海公报》解决台湾问题’,国务院就没有意见了。”

歌曲唱完,江青带头站起来鼓掌,尼克松夫人也起立并示意尼克松起立。尼克松环顾四周后作了半起立状,向江青说腿不好,请原谅。

尼克松可能知道,基辛格1973年11月12日在北京再次会见毛泽东,“告辞时,毛泽东突然重新提到我们二月间谈话的主题,我们必须提防中国的女人——指他的夫人的阴谋诡计” 。21

在飞机上,尼克松提出见叶帅,他问:有无机会同叶剑英元帅面致问候,上次他访华时,有几场活动是由元帅陪同他参观的。但是,没有满足这个要求。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周恩来接触最多,那次是周恩来全程陪同,给尼克松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评价甚高。所以尼克松此次到中国的第一项活动是拜会周恩来的遗孀邓颖超。22

尼克松说:“现在美国开展妇女解放运动,使妇女获得和男人同等的权利。昨晚我读到了毛主席1955年所说的话,妇女应该参加工作,同男子同工同酬。各国伟大领导人,特别是外交家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身边的夫人。世界上为共同事业和她们的丈夫一起奋斗的夫人中,周总理夫人应当名列前茅。周总理知道你在他身边,而且会继承他的事业,所以这对他来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一种慰藉。如果有一天你来美国访问,希望你一定光临,当然周总理不可能去了,但他的精神还在。”

邓颖超说:“刚才尼克松先生提到我,我想在这里说几句。尼克松先生知道,中国的国家制度同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同,同时,中国有一个久经考验的,有毛主席思想正确路线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的工作都是由党组织来分配决定的。中国许多夫妻关系和工作关系同其他国家不同,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有自己的工作,尽他所承担的责任。尼克松先生说我对周恩来同志有所帮助,应该说,在这方面我做得很少。周恩来同志的工作成绩应该归功于毛主席的领导,归功于其他同志的帮助,至于我个人的工作,还做得很少,不够好。刚才尼克松先生说,美国妇女正在掀起一个解放运动,争取男女平等,但妇女解放不完全取决于男女平等。就中国实际情况来说,也还不能完全实现。我们听到美国妇女在觉悟起来,争取解放,十分高兴,我们也寄予很大的希望。”

尼克松听到这里有些激动,他说:“毛主席、周总理及其他中国朋友,包括黄大使能和我们相处得如此之好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双方谈话都不用外交辞令,把我们在哲学和其他方面的分歧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相反,我们不避免争论,而且把观点放到桌面上,分清哪些是我们的分歧,哪些是我们的共同点。对一致的地方,双方互相合作,这是和平谈判取得进展的唯一方法。签署的文件,写在纸上的东西都是不能算数的,只有双方坦诚相见,才能取得真正的谅解。因此,《上海公报》是真正有历史意义的,而且是永存的。”

邓颖超阐述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真理。23

尼克松在6年后写的《领袖们》一书中这样评价邓颖超:

周恩来夫人邓颖超与江青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另一位女性。我在1972年见过她;1976年周恩来去世后不久,又见到她。邓颖超看起来差不多与周恩来一样的优雅和干练。除了和周恩来的关系外,她本人过去是、而且现在也是一位具有献身精神的共产党人,在党内独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然而,邓颖超不像江青那样,她不允许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损伤她的妇女的气质。24

华国锋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四人帮”将华国锋的镜头删去

23日下午,华国锋先到达游泳池主席住处,在门口迎接尼克松,陪同客人一起进入毛泽东的客厅。会见时,毛主席和美国客人—一握手,对他们前来我国访问表示欢迎,并且同尼克松先生就广泛的问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唐闻生担任翻译。

一小时四十分钟会谈,比福特总统去年12月同毛的会谈少十分钟。会见后,尼克松回到宾馆,向礼宾司长兴奋地说:今天能同毛主席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广泛的交谈,感到非常愉快。他说:使我惊讶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龄,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锐,对当前国际重大问题仍如此关切注意。历史上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25

几年后,尼克松描述这次会见:

毛泽东的健康已严重恶化了。他的话语听起来就像一些单音字组成的嘟哝声。但是,他的思维依然那么敏捷、深邃,我说的话他全听懂,但当他想回答时,就说不出话来了。他以为翻译听不懂他的话,就不耐烦地抓起笔记本,写出他的论点。看到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难受。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经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毛泽东的行动当时已经很困难。他不再是体魄健壮的人了。这位八十二岁的、步履蹒跚的农民,现在变成了一个拖着步子的老人。毛泽东像晚年的邱吉尔那样,仍旧非常自尊。我们谈话结束时,他的秘书们把他从椅子上扶起来,让他和我一起朝门口走去。但是,当电视镜头和聚光灯对着我们,要录下我和他最后握手的镜头时,毛泽东推开他的助手们,独自站在门口向我们告别。26

2月23日下午,新华社发表消息和照片,只有毛泽东同尼克松握手的照片,而没有华国锋的形象。

华国锋在毛泽东主席住处门口迎接外宾,这本是毛泽东接见外宾的一部分,“四人帮”为了贬低华,在审查电影时有意将此镜头删去。周总理健在时,都是周总理最后审查毛泽东会见外宾的电影。现在周总理逝世后,本应由代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华国锋审查,但是控制舆论的“四人帮”排斥华国锋,事先不通知,事后也不向他通报。他们借周总理逝世的形成的权力真空,将宣传舆论更加严密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许任何人染指。华国锋对此看得很清楚。他深知这些人的本质,和这些人无理可讲,他不争辩,尽量不和“四人帮”发生正面冲突,有事向毛泽东报告,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当毛泽东逝世后,他提出:用什么方式解决和“四人帮”的矛盾?当有人说召开中央全会,在会议上解决时,他立即回答:不行。因为他深知“四人帮”严密地控制着舆论、宣传。

(作者为中共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特约编辑 殷之俊 /责任编辑 秦明章

注释:

1. 2.熊向晖日记。

3.2005年电话采访赵淮青。

4.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1921-2003),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587页。

5.章含之:《风雨情——忆父亲、忆主席、忆冠华》,第182页。

6.7.1976年唐闻生在外交部核心组发言。

8.熊向晖日记。

9.外交部新华社揭发江青在插手接待外宾时崇洋媚外大搞投降主义和卖国主义的罪行。

10.《人民日报》1976年2月23日。

11.《尼克松访华简报》第5期。

12.《尼克松夫妇访华简报》第9期(1976年2月24日)。

13.外交部新华社揭发江青在插手接待外宾时崇洋媚外大搞投降主义和卖国主义的罪行。

14.《尼克松夫妇访华简报》第9期(1976年2月24日)。

15.尼克松:《领袖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331页。

16.《尼克松夫妇访华简报》第7期(1976年 2月 24日)。

17.采访熊向晖。

18.1968年8月到11月在江青处的海军总院的护士刘杰揭发,新华社《内部参考》1976年12月18日,第172期,第23-24页。

19.外交部新华社揭发江青在插手接待外宾时崇洋媚外大搞投降主义和卖国主义的罪行。

20.外交部新华社揭发江青在插手接待外宾时崇洋媚外大搞投降主义和卖国主义的罪行。

21.基辛格:《动乱年代》第二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335页。

22.23.《尼克松访华简报》第4期。

24. 尼克松:《领袖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331页。

25.《尼克松访华简报》第6期。

26.尼克松:《领导者》,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325-326页。

猜你喜欢
乔冠华尼克松外交部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小小冠华,抱负不凡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乔冠华最后的日子
乔冠华,令人倾倒的外交风采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