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研究

2016-09-14 02:19秦凡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论空间环境

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研究

秦凡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是在环境生态学和文化学意义基础之上,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念建立起来的设计理论思想。近现代的设计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对环境的整体化、系统性思考线索。在后工业社会来临之际,生态学的观点将成为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当代系统论和全息理论更深入地表明了环境系统间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统一,使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研究获得了理论深度;广义建筑学的概念夯实和加深了环境一体化设计思想的内涵,为当前的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思想研究确立了目标与任务。要充分发挥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的学科综合性、创新性与边缘性特点,服务于我国当前与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

环境空间 一体化设计 理论研究

引子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东部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已经处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的社会发展阶段。面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问题以及环境综合质量的营造,必须从设计方法论的源头入手,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归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相对应的技术措施、实践方法。本文拟从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的角度展开理论逻辑研究。

1 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人类所生活栖息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人类生存、繁衍、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它有着人类文化学上的深刻含义,是人类总体的精神家园。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改造和建设中综合各个层面的问题统筹考虑,整体而系统的把握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是在环境的生态和文化意义基础之上,用系统论的方法和环境生态学的观念建立起来的设计理论思想。它的主要任务包括:对处于环境系统间与环境空间营造相关的专业设计活动进行整体而系统的理论研究,确立基于综合环境效益评价的设计同一性目标及标准;在设计实践上注重科学技术应用与具体的时空条件相结合,注重信息化、人工智能化条件下设计方法的创新;研究探索适用具体项目的,从策划、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与管理、营造实施、运营与维护的一揽子可持续发展方案;将设计活动视为一个整体,在把握专业相对性的基础之上协调各专业工种的具体内容,避免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研究从宏观环境到微观环境的空间一体化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2 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思想的既往研究

人类使用机器化生产方式以来,在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中对环境及其间的建筑、风景乃至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的一体化设计的探索从未停止。十九世纪中期至末叶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早期工业产品的粗制滥造提出了激烈反对。他们的主张中包含着某些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主张设计与制造的统一。提倡手工业时代的工匠精神,认为设计者本身就应是产品的制作者。这主张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设计与生产的一致性关系;其二,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所谓“技进乎道也”,认为精湛的手工艺本身就是艺术形态和艺术精神的体现,现代设计理论中的技术美学思想初现端倪;其三,主张形式结构与自然形态的统一。认为自然环境中的有机形式包含着造物选择上的合理性;其四,主张装饰与功能的统一。反对装饰上的繁文缛节,认为取材于自然的、质朴而简洁的外观更能够体现设计的本质属性,即体现出功能的本来意义;其五,主张为大众而设计,其本质是提倡设计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相统一。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曾风靡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与英国工艺美术艺运动在时间和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新艺术运动用一种积极地态度去看待工业化条件下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在实践中更为重视机器化生产方式为设计带来的契机和时代特征,在理论上更加明确了一体化设计思想的逻辑表达内容。新艺术运动中流行所谓“整体艺术”的设计哲学思想,新艺术运动中的理论家、艺术家、设计师致力于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与自然的形式融为一体,全面整体地探索着属于工业时代的新风格。

尽管早期工业化阶段的设计思想不乏与工业革命潮流以及世界宏观发展方向相抵触的内容,但这种质朴的设计观念却唤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是新世纪到来时人们要重新思考的设计哲学问题。他们对设计活动的一体化主张成为宝贵的资源,并在二十世纪得到继承和发展。

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人格罗佩斯直接继承了新艺术运动中的“整体艺术”的设计思想。包豪斯的专业设置包含从建筑、室内设计到工业产品的几乎所有内容,并为这些专业设置了共同的、具有普适性的基础课程。这正是出于全面综合的看待设计问题,希望将设计活动——“环境的创造和环境中的创造物”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他提倡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致力于探索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建筑设计方法与审美观念;他主张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为此他专门聘请艺术家、工程师、工匠来担当课程教师,以期学生们对设计活动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认知过程。格罗佩斯主张设计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设计活动在观念和方法上即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深刻内因: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将整个社会连接为一个围绕生产与消费的整体,个体的劳作和个别的需求已不再是工业社会需要关怀的对象。他认识到设计必须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相互统一,推进了设计民主化进程,设计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主义运动在实践上注重环境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思想的探索。格罗佩斯就极为关注场地、建筑、环境的同一性,从包豪斯校舍到后来的哈弗中心研究院完整的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表现出其早年在场地与建筑功能意义上的同一性探索,以及之后在自由化构图中达到空间的相互渗透、虚实相生的环境一体化精神追求。他的后继者们也就这一课题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和表现手法。密斯.凡.德罗提出了著名的“流动空间理论”,使主从空间关系变得更加整体而连贯;约翰.波特曼提出了著名的“共享空间理论”,将本属于城市的空间尺度组织到建筑室内空间中,使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摆脱了早期现代主义功能化、可分割的、小空间单位的集合。黑川纪章提出了所谓“灰色空间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室内外空间一体化、情境逻辑同一性的思想。他通过创建室内外过渡空间来加强空间的沟通,为人们所栖息的环境空间营造了更多“共生”的空间,弥补了现代建筑因片面强调功能和技术而造成的情感疏远。波特曼和黑川纪章都注意到了运用环境空间的一体化手法来寻求一种基于环境心理的情境化空间,这是由空间形式表像到空间意境探索的进步。

深受美国自然主义美学传统影响的莱特,将人、建筑、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思想体现在他的有机主义建筑理论之中。在莱特看来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建筑和风景以及它们的意义交融在一起,建筑赋予环境以新的意义,而环境本体的意义需要建筑去发现。莱特的设计中环境和建筑不仅在空间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美学意义上也没有差别,它们共同地体现几何化的宏观宇宙的秩序。这种有着全息论观念的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如出一辙,风景与建筑难分彼此,相互依存。当欧洲现代主义青年还在争论技术与功能的革命主张时,莱特在实践中已将环境空间一体化的思想指向人类文化学的高度。

近现代的设计发展历程表明,设计实践和理论中存在着对环境的整体化、系统性思考线索。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对于感官空间的审美协调性方面的内容。这里面既有技术生产方式的因素也有环境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其二,是环境空间与人的文化情感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美学与人类文化学方面的内容。在后工业社会来临之际,怎样在新的高度诠释设计活动与环境的逻辑同一性问题,是环境与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思想将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3 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思想的新发展

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采用,它是一个与全球化同时性的概念,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摆脱对传统资源的依赖,走向知识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生态学的观点将成为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将超越物态形式、文化意境和主体意象的含义;绿色设计理念使生物多样性原则不仅是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的技术措施,更是一种将人工环境从属于自然环境,两者间和谐共处、相互促进,从“人化的自然”走向“人的自然化”的发展目标。

当代科学理论的发展为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广泛运用的系统论思想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在分析事物内部结构关联要素的同时,也强调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在原理上将事物看作为环境中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和系统要素既相互关联,也具有相对性。人类的环境改造和设计活动在目的性特征上反映为人的意志,具有某种改造自然的相对性,但人类归根到底是从属于宇宙自然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统一系统。

所谓“一沙一世界”,全息理论认为宇宙是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的整体,在整体之中各子系统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反映为一种全息的对应,即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有整体的信息。这种系统间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统一的基础理论,使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开拓了视野、获得了思想深度。由于全息理论研究的对象范畴过于笼统,因此全息理论在研究方向上被分为三个主要的基础研究层面,这些研究成果为环境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方向提供了启发。其一,对于物理信息性质的全息性研究,使人们对物理世界的整体关联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了对时空观念的崭新认识。其二,对于生物器质性质的全息性研究,使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所处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含义,对生物圈中宏观与微观世界对应联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三,对于数学与哲学性质方面的研究,则使人们对于理解自身所处环境与宇宙秩序之间的一体化空间结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对哲学以及精神方面得全息性研究,提高了人的认识水平,使人们重新在思想观念和文化情感上理解到宇宙万物间生生不息的精神联系,重新在科学理论层面来诠释古代“天人合一”的环境美学传统。

第20届建筑师大会在回顾百年建筑设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人类的未来和将面临的环境挑战进行广泛讨论,发布了《北京宪章》。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广义建筑学概念与人居环境学说,拓宽和加深了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思想的现实主义思想内涵。他提出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观念的三位一体,即,广义建筑学是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的综合;着眼于人居环境设计的整体性、创造整体的环境艺术;在强调技术与人文结合的同时,要注意到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合理利用;要考虑人类社会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在对人居环境的总体关照下建立全方位、全社会的建筑学。广义建筑学的传播使当前的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思想研究确立了目标与任务,为今后更加长远而充分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随着我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当前对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理论探索,既有技术适应性的内容也有人类文化学上的内容。这就使以环境为对象的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理论与实践不仅仅只停留在形式与审美协调性上的探讨层面,而是要树立起符合历史地域时空特征的、符合后工业化社会发展方向的设计观念,在方法上研究探索实践环节的可行性与技术措施,搭建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框架;发挥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理论的学科综合性、创新性与边缘性特点,服务于我国当前与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

[1]金维克.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思想——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学术交流,2003(10)

[2][挪]诺伯舒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的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美国]阿诺德·伯特林(著).张敏、周雨(译).环境美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技科学院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理论空间环境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