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9-14 09:00王志德达州市农科院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6年4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达州达州市

□王志德/达州市农科院



达州市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志德/达州市农科院

1 达州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自2011年以来,市、县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保供稳价”目标,狠抓蔬菜产业发展,达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达州市蔬菜播种面积达9万hm2,产量280万t,其中,商品蔬菜产量为130 t,常年蔬菜基地0.63万hm2,0.67 hm2以上适度规模基地近0.27万hm2。达州主城区本地蔬菜市场占有率达60%,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供应数量增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保障城镇居民蔬菜供给和蔬菜价格的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全市蔬菜产业重面轻质、标准化水平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商品化程度低、加工严重滞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外销半径不大、大宗品种季节性烂市等问题日渐突出,蔬菜整体效益和风险掌控能力远远低于产业发达地区。因此,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蔬菜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契合市场需要,提高蔬菜供给的有效性,破解蔬菜产业发展难题,已成为“十三·五”期间达州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现实选择。

2 达州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

达州市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促进蔬菜生产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去库存就是适当调减大众蔬菜品种种植面积,以减少产量。

降成本就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时,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手段降低蔬菜生产成本。

补短板就是针对达州蔬菜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全市蔬菜产业需要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一是加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商品(加工)蔬菜基地建设,着力扩大黄花、椿芽、竹根姜、芦笋等特色蔬菜,辣椒、榨菜等加工蔬菜,万源高山生态富硒蔬菜,有机绿色蔬菜以及功能性蔬菜基地规模;三是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着力提高蔬菜加工转化能力;四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拓展蔬菜外销市场;五是创建蔬菜知名品牌,着力提高达州蔬菜知名度和美誉度。

3 达州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2016年初,达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意见》,是“十三·五”期间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一个目标,两个定位”,即打造“百亿蔬菜”工程,建成川东北特色商品蔬菜基地和秦巴地区蔬菜产业强市。要实现这个目标,唯一路径就是加快推进蔬菜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此,建议在全市开展蔬菜产业“七项行动”,促进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1)开展标准化基地创建行动。加快建立健全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要在达州市蔬菜主产区,特别是常年蔬菜种植区和特色蔬菜种植区推进一批蔬菜标准园的创建。一方面,通过标准园创建为抓手,促进特色商品蔬菜基地、加工蔬菜基地、高山生态富硒蔬菜基地扩大规模、夯实基础,从而推进全市蔬菜“三区三带两基地”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园的创建,促进蔬菜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

2)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转型升级行动。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快推进现有农业示范园区转型升级。一要全面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打造科技型现代农业园区;二要强化园区蔬菜“三品一标”质量品牌论证,支持园区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品牌型现代农业园区;三要坚持“外引内培”,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基地,大力发展净菜以及包装、储藏、产地加工,打造产业型现代农业园区。四要紧扣当下“回归自然、亲近自然”需求,拓展园区休闲观光功能,鼓励园区自主创新,开展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渔业文化等休闲农业创意活动,打造魅力型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和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加快发展。

3)开展蔬菜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以标准化生产为引领,坚持“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方向,形成从土壤环境质量到种养生产过程,从收获、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在达州市建设一批蔬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引领全市蔬菜生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4)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加强引导与政策扶持,着力培植一大批运行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业主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产品质量安全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5)开展外销市场拓展行动。支持蔬菜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力开拓重庆、西北等市场,在重庆、西安设立达州蔬菜营销中心,真正解决蔬菜外销障碍,实现达州蔬菜外销大突破。建立产销平台,及时发布蔬菜产销、市场供求信息,一方面引导农户调整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利用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实现产销对接。组建和培育蔬菜营销协会,营销专合组织;大力培育蔬菜营销大户、经纪人,引导企业组建农产品经销公司、直销中心;大力发展网上销售、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加省内外蔬菜大型展示、展销、博览活动。

6)开展蔬菜加工企业培育行动。积极引进蔬菜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企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蔬菜加工项目。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和市场带动能力强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扩大加工规模,提高加工增值水平。通过加工不仅能增加蔬菜附加值,同时还可以拓展销售市场。

7)开展蔬菜品牌创建行动。品牌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标志,也是市场的“通行证”和“绿卡”。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和品牌特点,将达州市蔬菜“源于巴山,富硒生态”的品质特征融入其中,着力培育达州蔬菜品牌,把规模做大,把产品做精,把品牌做响;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达州达州市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吉尼斯世界纪录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