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9-15 15:50林世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海南岛海南旅游

林世平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林世平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对海南岛域范围内的景源建设进行深入调研,利用景源所含属性数(属性多重性)、(所含)属性比、建设属性、建设属性比,发现海南景源建设存在错位性、结构失调、同质化等诸多涉及到方向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并就海南景源建设现状的成因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对改善和调整海南景源建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景观资源;景源属性;自然景源;人文景源;综合景源;海南岛域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有着极为丰富的景观资源[1-2],应该说,海南之所以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丰富而又富有特色的景观资源。也可以说,如何培育、保护、开发和管理好这一丰富的景观资源,关系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水平和程度。海南经过6 a多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景观资源开发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国际旅游岛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为此,对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现状展开摸底式调研就显得十分必要。

1 调研对象和样本

1.1 确立调研对象

以海南岛域(本岛)范围内已开发建设的景观资源为对象,空间上按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中的“北部、南部、中部、东部、西部”组团为基本单位划分[3-4]。景源分类按“风景名胜资源分类表”[5]进行分类。通过现场调研、地方政府提供资料文献及网站查阅资料,最终确定能代表海南景源建设现状并已在海南旅游市场上市的景观资源857份作为研究对象。

1.2 选取样本数据

以县市为单位,以已建成并投入旅游市场的景源为对象,以本区域典型代表性为原则,对岛域范围内各县市的景源选取基本数据样本857份,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 研究方法探析

由于研究对象为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现状,其研究方法应当结合海南特殊情况,探索符合海南实际的新研究方法,主要考虑2方面原因:一是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之下,海南的各项规划建设首先应当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全盘考虑,2015年开始执行的《海南总体规划(2015—2030)》[5]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海南景源建设现状研究也应当把海南岛岛域这个“面”作为对象。而传统的景源研究方法(无论是风景园林行业还是旅游行业)基本上都是把单个的风景单元(如某个风景旅游区或点)这个“点”作为研究对象。为此,在面对海南岛域为对象时,对传统的景源研究方法做出调整或完善已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无论是风景园林规划还是旅游规划,对景源的研究基本上是从本专业角度出发,采取本行业的研究方法,这就容易形成同一景源却各说各话,难于形成交集的局面。针对上述2方面原因,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 “属性”这一景源研究的共性特征作为切入点,探索性地提出“属性分析法”作为本文研究的突破口开展对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现状的研究。之所以提出“属性分析”方法,一是因为无论是风景园林还是旅游行业,“属性”都是景源分类的基本依据[6],属性的变化还可以作为判断景源建设合理与否的重要依据。二是如果研究对象为整个海南岛岛域范围,则属性分析可以通过景源属性的多重性来评价景源建设的多样性和建设结构的合理性,而传统的景源分类容易以一刀切的方式对某个景源进行定性。

表1 海南岛域各县市景源建设调研样本选取情况

*:括号内数据为占总数的百分比。

所谓属性分析法就是对所调查的景观资源的所含属性及建成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此找出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所涉及到的几个基本概念为:景源所含属性数(属性多重性)、所含属性比、景源建成属性、建成属性比。

所谓景源所含属性数是指单位景源具备某种或某些属性数。其反映的是景源价值的多重性,也反映景源开发的潜力和可能性。以海口万绿园为例,如果把其作为海口市的单位景源,则万绿园所含属性数有5种(日月星光、海岸景观、海湾海域、现代公园、水上运动)[7]。这意味着万绿园作为海口的景源之一,可以在这5个方面进行景源的开发建设,其潜力和可能性非常大。

所谓景源所含属性比,指单位区域内景源各属性占比,即该区域内景源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综合属性所占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某一区域内景观资源的主体属性,也暗示该区域景源建设的主体方向。如某区域景源所含的自然属性占比较重,意味着该区域内自然景源的开发建设将是该区域景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或者主要方向而不是其它方向,否则,则意味该区域景源建设出现方向性问题。

景源建成属性,指在承认单个景源属性多重性的前提下,该景源建设以其中的某类属性进行建设,反映的是该景源开发建设总方向,同样以海口万绿园为例,其建设在承认其具备5种景源属性(日月星光、海岸景观、海湾海域、现代公园、水上运动)的前提下,主要作为海口市综合公园(属性为“现代公园”)进行建设,在景源建设总属性上归为“园景”,在方向上作为城市综合公园进行开发建设,该指标作为反映景源建成后的主体属性指标。

景源建成属性比,指单位区域内所建设的自然类景源、人文类景源、综合类景源分别所占比例。反映该区域内已建成景源的主体属性、景源建设的现状结果和景源建设的主体方向。

由于数据过于庞大,本文以海口市为例,景源属性分类及景源的定性参照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8]、《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7]及“1997版旅游资源分类分级系统”,并通过表1~表2来说明景源建设现状上述相关分析数据的取得过程。其它县市相关数据的取得方法与表2相关数据取得方法一致。

表2 海口市景源建设现状分析

3 景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景源样本的分析研究发现,海南景源在属性多重性、丰富性明显的同时,也暴露出景源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3.1 景源建设的错位性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且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海洋、热带雨林及黎苗文化形成了海南景观旅游资源基础和特色[1]。通过对岛域范围内各县市景源样本所含属性比及建成属性比的数据对比发现(表3),除东部组团的琼海市外,大部分县市原本优越的自然景源并未得到应有的建设释放,反而人工化浓郁、投入大、消耗强(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消耗)的人文景源(如商业建筑类景源等)、综合景源(如高尔夫球场、别墅类度假景地等)的开发建设却得到强化,使得海南优势景源应优先建设的策略产生错位,这种错位性的开发建设模式在海南已然成为一种普遍性现象,以表3中海口市为例,有22.0%的景源含有自然属性,建成后只有6.70%的景源以自然属性为主体,而原先25.50%含有综合属性的景源在通过诸如高尔夫球等途径的景源建设后,使建成后以综合性为主体属性的景源比例飙升到了36.30%。这种现象在海口、文昌、三亚、保亭等旅游重点县市表现尤为突出,在北部和南部组团最为严重。这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所提出的以资源优势为依托[3]的发展策略不相符。

3.2 景源建设结构失调

海南景源建设的另一个问题是建设结构失调。本次调研发现存在2方面的结构失调问题:一是不同类型景源建设结构不合理。从海南各县市景源建成属性比可以看出,在已进入海南旅游市场的景观资源中,大部分景源建成属性表现为人文景源属性,从表4不难发现,在岛域范围内,景源在旅游市场上呈现出来的建成属性平均60.8%属人文景源类,这与海南具有丰富的海洋、热带雨林等自然景源现实资源基础不符。这种建设重心过度偏向人文景源的现象已经成为各组团景源建设的一种基本现状,北部组团表现最为突出,建设属性比达到70.43%,其次分别是西部组团(67.60%)、南部组团(58.72%)、中部组团(51.15%)。最趋向合理的是东部组团,自然、人文和综合建设属性比分别是32.85%、47.90%、19.25%。二是占各县市建成属性比重最大的人文景源中,其内部的组成结构也不合理。以海口、三亚2市人文景源属性分析为例(表5),主要景源建设内容都集中在2个子类中,即:商业建筑和地方物产。这2个子类正好是旅游活动中的购物、地方特产和酒店住宿。因此,通过表5的分析表明,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过度依赖酒店、商业购物的建设模式,使得海南景源结构严重失调,造成以景源建设为基础的旅游产品日益狭隘和单一。

表3 海南岛域景源所含属性比与建设属性比对照 %

*:表中除海口外,其它县市的所含属性比与建成属性比的计算方法均在该县市景源现场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表2的计算方法取得;表中加粗部分为错位比较严重的县市。

表4 岛域范围内景源建成属性比 %

3.3 景源建设差异化弱,同质化强

在海南众多的景源建设中,有一个共同的现状特点是景源建设同质化强差、异性弱。这一方面体现在景源建设内容上的同质化,主要集中在海岸景观、酒店、购物、地方物产、高尔夫球场几大景源建设方面。另一方面是景源具体的游憩内涵相似甚至雷同(表6)。这种景源建设的同质化建设现状直接导致2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对于游客来说,因为游憩内涵相似,只能采取点式或者片段式游览方式,例如到三亚体验了海景就不必要到万宁、琼海、文昌、海口等东线城市体验海岸景观了,因为都差不多。这种点式或片段式体验方式对海南岛域范围内成网络状旅游廊道体系建设[9]来说可谓是致命的,难于让旅游业形成体系和规模。二是对于景源建设经营方来说,同质化建设极易导致旅游市场的恶意竞争,直接抹杀海南各县市在自然气候、风土文化、物产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性,形成景源的高品位和开发建设低档次的尴尬局面[10],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

表5 海口、三亚2市人文景源属性详细分析表

3.4 景源建设管理的多头性

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本身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在一定的协作机制下通力合作。但目前景源建设的这种协作机制较混乱。主要表现在景源建设管理的多头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规划的多头性,缺乏景源建设统一的规划蓝图。目前,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火爆,海南几乎每个县市甚至乡镇都有自己的景源开发建设规划,这些规划基本上都是从本地经济发展的角度展开,形成一种各干各的建设局面。这就极易把全岛优越的景观资源进行分割式开发,在全岛范围内形成景源建设的零散化、破碎化局面。二是行政管理的多头性。尽管在国际旅游岛大背景下,海南加强了在省级层面上对景源的开发建设控制和协调能力,但在各级地方政府具体的管理操作过程中各自为政、各图所需的景源建设管理现状仍然非常严重,如此管理,出现恶性竞争、同质化建设、高档景源低品开发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三是参与建设的企业主体的多头性。景源的建设离不开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介入,目前,在海南从事景源开发建设的企业繁多,背景上有地产企业、农业企业、旅游企业等,在规模实力上,有国际(家)大中型企业,也有数量众多的小微型企业。在没有大型专业的景源建设管理企业对全岛景源市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控制的前提下,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市场主体——企业,多头性的市场竞争必然会直接致使景源建设形成“小、乱、散、差”的无序性、唯利性和破坏性。

表6 海南海岸景源同质化分析

3.5 景源建设手法的“城市化”

海南岛域范围内大多数的景源都处于非城市区域,阳光、海洋、沙滩、森林、田园、果林、胶园等自然景观已经成为海南景源的代名词,也是海南景源热带、生态、人文特色最好体现的物质基础。如果以“城市化”建设的思维和手法去处理城区外广大自然乡村中的景源,必然会使其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归宿感[11]。例如近几年开发建设的蜈支洲岛,作为自然环境优越但生态格局却非常脆弱的小岛山顶,却密集规划布置了大约63栋独栋别墅,把原先以凤凰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龙血树及大量的青皮林灌木组成的自然生境变成了犹如城市高档别墅区的城市环境。同时,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化的建设手段让本已十分脆弱的生境遭到严重的打击,三通一平、开山炸石,把每一栋别墅的建设变成了蜈支洲岛一个个生态溃烂的伤口(图1、图2),大量开挖出来的泥土在暴雨冲刷下冲到了蜈支洲岛四周的海滩,沙滩的泥化危机非常严重。这种景源建设 “城市化” 的手法着实让人痛心。应该说,蜈支洲岛的开发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但这种动辄以造城方式进行的景源开发建设活动,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开发模式。

4 景源建设现状成因体系分析

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上述现状由来已久,并非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产物,但这种景源建设现状必然会对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必须逾越的一道障碍。为此,理清海南景源建设现状的成因体系已经成为寻找解决办法的关键。

从景源建设现状表现来看,造成上述现状与3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即:景源建设的小农意识、景源建设管理的多头性以及景源建设的急功近利性。这3方面的因素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催化的关系(表2)。首先,景源的建设是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下形成的。由于行政区划、土地归属、行业管理等方面因素的作用[12],造成同一景源的建设往往要体现多个管理主体的利益,景源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主体的多头性。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景源位于广大的乡村自然地区,且景源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为拥有土地的农民或者地方政府,这就使得景源的建设极易参杂小农经济意识。作为小农意识的直接表现,自私自利、安分守旧以及封闭排外的小农意识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些观念与多头的利益主体相结合,在急功近利这一催化剂的催化下,最终使得海南景源建设出现错位、结构失调、同质化、高档低品的现象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5 对海南景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5.1 “多头联席”形成统一决策,“多规合一”制定统一景源建设规划

当前,海南岛域范围内的景源建设应该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总体规划及《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下开展。在这一背景之下,海南省在2011年审议通过了《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以及在2015年开始执行的《海南总体规划(2015-2030)》这一系列涉及到海南岛域范围内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建设的规划文件。虽然这些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诞生的新的规划文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一步统一了建设行动,但涉及到具体领域诸如关乎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景源建设问题却仍然空洞,景源建设管理的多头性以及行业间各唱各戏的不一致性使得海南景源建设难于发挥其强大的综合实力。这就需要政府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海南岛域范围内打破多头管理及地方各自为政、各自为己的小农意识,在景源的管理上,以省政府牵头,实行“住建、农林、水利、旅游” 等部门多头合一或联席会议的工作形式,统一决策。在落实措施上,“多规合一”,以相关总体规划为指导,实行绿地系统与旅游总规合并,统一制定形成“岛域景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规划”,形成一部能够覆盖整个岛域范围,统一全岛景源建设行为的强制性执行文件。从而打破地方壁垒、多头管理、建设标准参差不一的现实境况,避免景源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造成景源浪费。

5.2 优先建设优势景源,确实发挥海南的景观资源优势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资源(滨海景源、森林景源、火山温泉湖泊水景景源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资源(历史文化景源、民俗风情景源、工业和农业景源)[13]。应该优先建设东线以海口、文昌、琼海、万宁、三亚为中心的滨海景源,以中线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七仙岭、霸王岭为核心的热带雨林景源,并深挖以黎族文化为核心的海南地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并积极把西线以儋州为核心的热带高效农业资源转化为综合性景观旅游资源。确实发挥海南的景观资源优势,扭转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景源建设的错位性。

5.3 优化景源建设结构

海南绝大部分县市景源建设主要集中在人文景源方面,平均占整个景源建设的60.8%,然而,在这占比最重的人文景源板块中,以人工化浓郁、投入大、消耗强(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消耗)的地产、酒店、购物为核心的建设所占比重非常大,而真正代表海南黎苗文化、地方历史风情的景源所占比重却非常小。因此,调整和优化现有景源建设结构,提高自然景源以及人文景源中代表海南黎苗文化、地方风情的景源比重,减少伪人文景源,按实际需求量建设诸如酒店购物等设施类景源,避免急功近利式的景源建设。

5.4 建立准入制度,引入专业建设及管理团队,让政府成为真正的公仆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专业化的建设过程,其建设的质量取决于建设过程中专业化的水平和程度。要使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上述现状问题彻底得到解决,避免小农经济意识、急功急利心态和多头管理带来的内耗,需要建立严格的专业准入制度,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景源建设及管理专业团队,在预先制定好的相应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对海南景源建设进行托管。而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的角色应通过简政放权,转化成为景源建设过程中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公仆,,避免以城市化手段在全岛“造城”式的景源建设现状。

6 小结

通过此次对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现状的研究发现,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仍然存在着错位、结构失调、高档景源低品开发、同质化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景源建设方向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关乎到海南景源开发建设的结构转型,是海南旅游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是海南进入国际旅游岛建设深水区改革探索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在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存在较大差异的前提下,海南景源建设的这种转型几乎没有外来范例可参考。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这些景源建设结构性问题,必然会触碰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私利,各种人为的阻力随之剧增,这2方面困难的克服将关系到海南景源建设现状能否得到彻底改善,能否真正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刘小航,唐卉.海南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探索[J].热带地理,2002,22(2):152-155.

[2]彭京宜.海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论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14(4):107-109.

[3]苗树彬,夏锋.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趋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潭丽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N].海南日报,2010-06-19(A01).

[5]朱和春.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N].海南日报,2015-09-29(A01).

[6]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59-163.

[7]张国强,贾建中.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建设部.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

[9]侯娇,文彩丰,林世平.海南慢行旅游廊道空间体系的构建[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4):163-168.

[10]沈世顺.海南国际旅游岛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创新,2012,6(4):48-51.

[11]杨强,盛锴.村居意向系统与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及利用[J].城市问题,2011(5):97-101.

[12]蔡湛,郑振华.旅游区多头管理的弊病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4):132-133.

[13]李华丽.海南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态势分析及策略[J].旅游经济,2012(3):145-148.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bout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ConstructionAmong Hainan Island Region

LIN Shi-ping

(CollegeofHorticultureandLandscapes,HainanUniversity,Haikou570228,Hainan,China)

The article seriously studied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within the scope of Hainan island,and found some directional and structural problems, such as dislocation、structural disorder、homogeneity and so on,by means of the number of attributes (attribute multiplicity)、attribute ratio、construction attribute and construction attribute ratio of landscape resources and put forward with some advices to improve and adjus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inan′s landscap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landscape resources;landscape resource properties;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comprehensive landscape resources;Hainan island domain

2015-12-23;

2016-03-05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岛域范围内慢行旅游廊道系统的构建基础性研究,412104)

林世平(1972—),男,江西南康人,海南大学副教授,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研究。E-mail:lsplxy@163.com。

10.13428/j.cnki.fjlk.2016.03.047

F590.31

A

1002-7351(2016)03-0223-07

猜你喜欢
海南岛海南旅游
中国游客的海岛旅游需求时空特征分析——以济州岛和海南岛为例
怀念海南
基于气候季节划分的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探析
海南人为什么说福建话
“早春茶”开采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