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影响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析
——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为例

2016-09-15 02:38李秀锦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我院政治

李秀锦,雷 竞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7)



新媒体影响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析

——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为例

李秀锦,雷竞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7)

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如极大地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加剧了学生的不成熟心理和信仰危机等。因而,高校须寻求“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新媒体;“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7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据统计,在整体网民当中,仍然是学生占的比例最高[1]。“90后”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且普及率不断上升,逐渐形成“新媒体型”。他们好奇于外界的一切新鲜事物,新媒体的使用更为广泛。因此,如何借助新媒体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新颖性、交互性、便捷性、时效性等,是值得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最早提出“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是美国人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他把新媒体界定为“用以指代和传统印刷媒介不同的、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样态。”[2]事实上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更多的是指利用网络媒体、户外高清视频、手机媒体、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的介质,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电脑、手机等,向大众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一种方式。此外,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具有交互性、共享性、虚实性、个性化和即时性等特征,因而特别适合当今高节奏生活的人们获取海量信息,尤其是极大满足了校园里“90后”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但是同时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也给“90后”大学生的各方面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因而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新媒体。

二、“90后”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现状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90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状况及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笔者在参照国内相关调查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90后”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概况》的调查问卷,共16道题,主要涉及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5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剩余有效问卷共计366份,有效回收率为91.5%。其中有30名学生接受了个别访谈。参与调查的学生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90后”大学生登陆互联网使用的新媒体主要是手机和电脑,共占97.32%,其中主要使用手机上网的同学占81.25%,主要使用电脑上网的同学占16.07%。我院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媒介主要有微信、微博、QQ,其中使用微信和微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0.12%、76.20%,使用QQ的比例为40.17%,其他为26.19%。调查结果还显示,我院“90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均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在对“因学习需要使用新媒体的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50%的同学因为学习需要而使用新媒体查询资料,但是时间很短,仅仅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短暂接触新媒体,满足学习需要后便不再接触。经常会使用新媒体学习的同学占35%,偶尔会使用新媒体学习且学习时间比较长的同学占9.8%,这些同学大多数是因为兴趣而主动学习的。因课程学习需要而使用新媒体的学生主要分布在我院计算机科学系的一些专业里,如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其余多为大四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而主动使用新媒体。从表2可以看出,被动学习和不学习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65%,主动学习的学生仅占35%,非主动运用新媒体学习的学生比例远远高于主动使用新媒体学习的学生。

表2 因学习需要使用新媒体情况调查表

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98.7%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产生了影响,可见新媒体对我院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力极大。

表3 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情况调查表

针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院95.6%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新媒体1小时及以上,仅有4.4%的大学生少于1小时。可见,我院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范围。

表4 平均每天使用新媒体时间长度情况调查表

而在对“因为无法接触社交媒体而感到焦虑不安的情况”的调查中,78.7%的大学生反映,自己会因为无法接触到社交媒体而感到焦虑不安。可见,未能使用社交媒体给大部分大学生的情绪造成了消极影响。

表5 因为无法接触社交媒体而感到焦虑不安的情况调查表

综上,新媒体对于我院“90后”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涉及其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

三、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冲击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及普遍运用,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总是掌控全局,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90后”大学生接触的信息进行渠道、形式及内容等多方面的把关,担负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职责。但是,新媒体的逐渐渗入从根本上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给“90后”大学生传输信息的优势和威信。如上文表2“因学习需要使用新媒体情况调查表”所示,我院大学生因为学习需要而使用新媒体的比例高达94.8%。这说明我院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新媒体接收外界新知识,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统意义上单方面传授知识信息的权威地位,迫使其以开放的模式接受更大信息量的挑战。

(二)虚拟网络成为“90后”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的温床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渗透,部分“90后”大学生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逐渐忽视了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渐表现出学习上不思进取,陷入网络深渊,人际关系上缺乏沟通交往,情绪上极不稳定等思想不成熟的现象。正如上文表5所示,我院78.7%的大学生会因为无法接触到社交媒体而产生负面情绪。可见,“90后”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世界里的长期沉迷,将会导致他们脱离现实,缺乏和周围现实世界的沟通,进而容易出现心慌、虚幻、思维迟钝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其危害不容小觑。所以,虚拟网络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的温床。

(三)加剧“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因我院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与外界接触甚少。因而,我院大学生主要依靠新媒体接触外界信息,相应地,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步上升。如上文表4所示,我院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占比很高,平均每天使用新媒体时间1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95.6%。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之间习惯以流行的网络用语代替规范语言进行交流,且缺乏正确的引导。这就使得部分“9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出现思想多元化倾向的信仰危机,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

众所周知,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种种隐患。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考虑身处新媒体时代,如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3],减少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让更多“90后”大学生主动参与新媒体的各项活动,加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高效、快捷的特点,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提倡师生平等交流,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帮助他们在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首先,利用新媒体技术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4],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约束。例如,可以在我院校园网上增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栏目,进一步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

其次,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我院可以依托校园网络,引导“90后”大学生开通微信、微博,建立论坛、QQ群等新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及时关注“90后”大学生价值观趋向和思想动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新媒体素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帮助“90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进而营造一个全新的、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最后,我院还可以运用校园新媒体建设具有特色性、服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采用贴近学生实际且网络流行的表达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中迅速传播的一些榜样的正面信息,强化对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增强我院“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广泛性,为“90后”大学生创建健康的新媒体网站和精神家园。

[1]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16-03-29].http://www.22zy.net/news/15573.html.

[2]蒋宏,等.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

[3]欧阳明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0):21-22.

[4]许珊,方章东.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7):90-92.

[责任编辑]李小蒙

2016-04-08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A类课题(JA13647S)

李秀锦(1978—),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6.02.023

G648.7

A

1673-5935(2016)02- 0078- 03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我院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