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钻机局部问题改进

2016-09-15 07:22刘洪军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侧板漏油绞车

刘洪军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机械修理厂金属部件分厂,黑龙江大庆163413)

浅谈钻机局部问题改进

刘洪军*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机械修理厂金属部件分厂,黑龙江大庆163413)

由于传统市场格局的变化和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给石油机械开发和设计创新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①个性化和多样化:由于各油田各地区情况不同,用户使用习惯、文化水平的差异,要求设计的钻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适用性,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用户的要求。②模块化设计:由于油气田钻井周期越来越短,搬家次数在迅速增加,相应费用也将上升,这就要求钻机向装卸快捷的模块组合型发展。③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钻井作业现场环境差、噪音高,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要把健康、安全、环保的观念充分融入钻机总体方案中,体现在总体设计、加工制造的每个环节上,体现在钻机的每个部件上。要从设计和制造质量上彻底解决漏油问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要求,完善紧急状态下的现场逃生装置。④要有良好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钻机使用寿命长、经久耐用、操作安全可靠、维护简便。

钻机局部;改进;细节设计

1 钻机滚筒、排绳器问题改进

因滚筒排绳不畅所导致乱绳、跳绳问题,长期以来绞车滚筒缠绳乱绳、跳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钻机使用者和设计者,在实习过程中,由于见到的钻机种类型较多,所以对这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里将其摆出来。

(1)滚筒导绳部分:在滚筒部位的区别,经过在井队实际观察情况,得出几种不同类型滚筒槽体的区别,其中,美国IDECO的E2100型钻机绞车滚筒槽体为4片对焊,在侧板开槽进行导绳;兰石国民ZJ32L与罗马尼亚F320-4DHG滚筒结构一样,均为侧板开槽型;侧板开槽导绳均是直接加工而成,精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而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导绳块是用手工打磨最终加工出来的,因而导绳块的尺寸精度、质量都无法保证,使我们的导绳作用不理想,每次在滚筒上起始缠绳时都要用榔头等工具进行敲打引导,使钢丝绳的寿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排绳器部分:快绳快速移动时所产生的力,可以简化成水平方向上左右、前后2种主要的作用力。由以上可知大多排绳器可以抵消大部分快绳迅速移动时产生的水平、前后2种力;而我们2015年5月20日前大多的排绳器由于弹簧的作用有限,而且实际使用中不可能将弹簧的张力调节的恰如其分,因而达不到设计中的使用标准。所以,我们的排绳引导整体效果远不如其他国外公司的稳定。

滚筒问题实例:2013年11月,钻井一公司一套ZJ70D20绞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绳问题。通过对事故绞车的观察得知:绞车在挂合Ⅰ档低速时,滚筒产生在第二层左边侧板处出现跳绳现象,当缠至第二层第9~15圈时又出现了一次跳绳,留下了25mm宽的缝隙,到缠绳至第三圈时就出现了夹绳现象;当滚筒挂合至Ⅰ档高速时,乱绳现象就更为严重,绞车Ⅱ档无法使用。由前述可知缠绳发生:该滚筒的乱绳、跳绳现象主要是由于设计、加工方面的原因,而非单单是由滚筒高速引起的。通过对问题滚筒的现场测绘可知:挡块基本符合设计要求,但滚筒左侧紧贴侧板处直槽宽度约为32.5mm,此处绳槽中无钢丝绳压痕,钢丝绳在此处就高出15~20mm左右,故而在此处出现跳绳。处理过程及效果:现场对侧板进行修磨,将此处侧板磨6mm深,1m左右长度的绳槽,并对绳窝处进行了打磨,处理后再次试验时,无论Ⅰ、Ⅱ档高低速直至第五层第一圈才有跳绳现象,其余排绳均很整齐正常,由于此时已接近游吊系统极限位置,故而可以认为此问题基本解决。

综上所述,针对滚筒乱绳、缠绳问题,有以下几点认识:

①滚筒加工最好采用整体加工法,而且不要再用导绳块,而应该为在侧板中开槽引导快绳的缠绳,同时在加工滚筒侧板时,应事先铸好与绳窝对称的配重块,做静平衡时,采用钻空减重法,不用加配重块法;②排绳器的设计上应重点做好水平方向上纵向(即前后)力的抵消工作,或加钢丝绳抵效力、或改进弹簧的使用。③抓好生产质量问题,尽量避免出现像上例中所出现的加工质量问题,避免因加工而引起的连锁质量隐患。钻机漏油问题的进一步优化解决建议,在这里,钻机漏油,主要指的是绞车、变速箱及机械传动的并车箱漏油问题。虽然经过公司各级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漏油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和改善,但是漏油问题并未得到真正的全面解决,时不时还发生绞车漏油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防治漏油的思想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过去以堵为主,忽视了疏导的重要性。以我在大庆油田钻井二公司实习时所在井队所用罗马尼亚F-320-4DHG型钻机绞车、兰石国民公司的ZJ32L中的JC32L绞车及美国E-2100型钻机绞车为例。两型绞车在各个观察窗、盖板、联接部位均有防漏及回油装置,不仅在堵漏的同时还积极引导流油迅速有效地回流到油箱中,而且E-2100型绞车与动力机组联接部位的螺栓在三面仅仅各只有3枚,转盘传动箱连接处螺栓也只共有7枚。这些国外或其他公司所设计的治漏措施要比我们的设备好得多,我公司的设备防漏,无非就是加密封垫、抹密封胶,这些措施,初期效果明显,一旦经过油田实际恶劣工况的检验就漏形必出。再者,针对各种轴头渗、漏油,也应进一步完善其回油渠道,并且要经过进一步缜密的计算、试验,来取得最佳的油槽尺寸。

2 钻机一些细节设计问题改进

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现在我公司所用各种液压系统的设计也越来越完善和美观。但过分追求外观,会给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外形过于紧凑小巧。有些液压站把电机、油路板、集成块、冷却器、过滤器、蓄能器、仪表、连接管路、电控箱等部分全部集中在油箱下,使得油箱被立体包围,元件、管件立体交错,出油管要么是沿箱壁顺势而下,要么是齐刷刷穿墙而出直奔执行器,其构思可谓精巧。然而,这样一来就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

首先,维修困难。由于过于紧凑,许多地方没有足够的扳手空间及人体活动空间,给维修保养带来困难,甚至影响生产效率。

其次,用户不易判断各部分间的连接关系,给故障的判断处理带来困难。

另外,过于紧凑使设备的振动加大。振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而且会使各接头处松动而引起泄漏,甚至发生危险。同时,过分的堆积也会使设备的刚性受到影响。

(2)直角弯曲过多及变径过于简单。因受空间狭小的限制,为了能将两部分连接起来,直角弯曲就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弯管机及热煨法也就得不到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直角弯或自制弯头(图1)。有时为了将两连接尺寸不一致的元件连接起来,连接管件就需要变径。同样,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有些变径就显得过于简单(图2)。过于简单的变径会直接影响油液的流动状态,使油液由层流急剧转化为紊流状态,产生大的液压冲击,引起振动及压力波动,同时还会引起局部高温。过多的直角弯曲及简单变径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损失,增加功耗,而且会使油温上升,加速油液的老化,影响元件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这样不仅增加了用户的成本,而且影响了正常的生产。

图1 直角弯曲

图2 变径连接

(3)颜色统一。有些液压站的吸油及回油管、压力油管、加工件、油箱及液压件等都涂成了统一的颜色,这样用户就不大容易分清各部分的工作性质及哪些区域为危险区,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应该根据不同的使用和功能,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以利于用户的使用、检修、维护工作。

(4)关于大、小鼠洞位置的设定。大鼠洞主要是在钻井钻进过程中存放方钻杆,小鼠洞主要是在钻井钻进过程中接单根时存放单根(此为不用TDS顶驱、风动上、卸扣设备时的情况)。因此可知在正常钻井钻进过程中,大、小鼠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公司生产钻机中大、小鼠洞与井口位置关系。其中,3000m钻机中L1=1050mm,L2=900~1100mm,L3=1400~1550mm;5000m钻机中L1=1190~1200mm,L2=795~1100mm,L3=2020~2160mm;7000m钻机中 L1=1200mm,L2= 800~1100mm,L3=2200~2400mm;另,水龙头和方钻杆总长300m约为15000mm,5000m约为16000mm,7000m约为17500mm。由此可知为保证风动上、卸扣器的正常使用小鼠洞应后倾角约3.94°~4.1°,同时在钻台面以下的空间中应以小鼠洞中心为轴直径在300mm内在其向后倾4.1°时,立根台周围不应有任何阻碍。在这里,有的钻机在立根台的布置上与我公司的产品有所不同,其在小鼠洞正前方、钻台大门后方不合立根台一体设计,而是自己自成一体,这样也就在钻台下方空出一块空间,以供小鼠洞的后倾要求。对于大鼠洞的位置,应处于当水龙头、方钻杆放入大鼠洞后,既不影响立根的排放,也不影响无司钻控制房时司钻的视线(即不影响司钻、钻工观察指重表、立管压力表等设备),同时还要有利于钻工的操作。也就是说,大鼠洞中心也要向左后方(即大鼠洞中心与井口中心连线向井口方向)倾斜,其中3000m钻机约为6.82°~7°,5000m钻机约为7.81°~8.22°,7000m钻机约为7.69°~8.68°,同时相应的在钻台面以下的空间中应以大鼠洞中心为轴直径在400mm内在其向后倾相应角度时,周围不应有任何阻碍;同时大鼠洞在延伸到钻台面以上后,向前其与立根盒的直线距离要大于水龙头的最大外径,向后以不挡住司钻、钻工观察立管压力表、指重表的视线为宜。

(5)各型钻机气控系统中的布置。在同一类型的钻机中,气控系统中各种管线的排布、走向,都应一致、整齐、易于修理更换。切不可出现同一型号的钻机,却没有任何两套走线、布置一样的情况,这样做不仅规范、美观,而且也利于油田客户的修理、维护、保养等日常工作。最好将主气管线,阀件的进气管线、出气管线、控制气管线等,用不同的颜色指明,更加利于辨别、维护等工作。另外,在同一套钻机中,各种接气铭牌上的名称都应保持一致,切不可在司钻控制房中是一种叫法、在绞车上是一种叫法、在动力机组上又是另一种叫法,这样做让使用者难以适应,只能是机械式的死记,一旦在接法上出现问题,后果则不堪设想。

(6)细小处产品质量的控制。在钻井公司实习、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型号的钻机进行的观察,可以发现。以罗马尼亚F320为例,使用过二十多年的钻机,其钻台面上铺台与铺台之间的间隙大小基本一样,而且均能保持在5mm以内;而反观我们的钻机,在井场试验时,基本上没有几台钻机的铺台是一次到位(这一、两年),不少铺台之间的缝隙在15~20mm之间徘徊,虽经过多次整改后会有较大改观,但是这仍说明我们在细节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很不够。再者,以美国E2100型绞车为例,E2100绞车上面的一些观察口盖(如气胎离合器上的观察口),非常容易打开,而且安装时也很方便,反观我们的绞车上的观察口,直接用螺丝上紧时难开、难上,用斜铁搭扣把又上不紧,一有振动就会松动乃至脱落。再者,在我们所用50D、70D系列钻机中,动力机组后边、储气罐上边的铺台只有左右两边分别与左右上船有联接,其余部位没有联接或支撑,导致中间悬空,由于此铺台较长,几乎每台钻机上的这块铺台都是中间低、两边高,且当设备正常运转时振动比较明显,这时人走在上边也有较大晃动,建议在绞车(动力机组)底座上配焊支撑,起到加强作用,减小高度差、降低振动幅度,符合要求。

3 结语

在今天,技术含量日趋同质化的石油机械行业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深入实践,真正地找到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点缺点,把先进的技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研发出更有效,更实用的产品。

P634

A

1004-5716(2016)05-0053-03

2015-05-14

2015-05-20

刘洪军(1984-),男(汉族),辽宁昌图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钻机修理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侧板漏油绞车
JC-70DBZ型直驱绞车研制
一种轮胎模具
立式电动机推力轴承漏油事例分析
关于船舶互有过失碰撞导致的油污责任问题
全向可调卫星侧板安装设备设计与应用
双螺杆挤出机
振动筛侧板裂纹的处理方法
机床漏油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业内专家解读汽车漏油故障6情形
矿用调度绞车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