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

2016-09-15 06:05燕宪俊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韵部音系合流

燕宪俊

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

燕宪俊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6)

以入声韵的演变轨迹作为研究的视角,考察2500个常用字中460多个入声字在《徐州十三韵》中入声韵消失后韵母归向的规律;并对比考察《徐州十三韵》、北京话中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情况,证明《徐州十三韵》音系既具有北方官话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

徐州十三韵;入声韵;消变轨迹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里指出,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是近代汉语三大音变特点之一。[1]近代汉语北方官话入声消失后,入声韵归入阴声韵,促声调归入舒声调。以往对于入声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入声的调类归并,却忽略了入声韵母的走向,而入声韵的归向比入声调的归向规律性更强。

本文以入声韵的演变轨迹作为研究的视角,考察2500个常用字中460多个入声字[2]在《徐州十三韵》(以下一般简称《十三韵》)中入声韵消失后韵母归向的规律,并对比考察《十三韵》、北京话中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情况。

一、《徐州十三韵》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

《十三韵》13韵部中,鼻音韵尾韵部4部:青请倩情、秧养样阳、温稳问文、焉衍彦言;非鼻音韵尾韵部9部:屋武误吴、吉纪记极、灰惑会回、豁火货和、邰咍泰台、腰咬要尧、鸭雅亚牙、叶野夜爷、幽有又尤。中古入声韵和阴声韵合流,分归在这9个非鼻音韵尾韵部中。[3]

考察时分别列出《十三韵》9个非鼻尾韵部字的中古音来源。这里以八鸭雅亚牙韵部为例,如表1。

表1 《十三韵》9个非鼻尾韵部字的中古音来源

综合9个非鼻尾韵部字的中古音来源材料,归纳出《十三韵》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结果,如表2。

二、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和北京话中的消变轨迹对比考察

徐通锵先生认为:“语言中的差异是语言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差异就不会有比较,没有比较也就看不出语言的发展。对历史语言学来说,差异的比较是它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4]

在此我们通过对比考察《十三韵》、北京话中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情况,来探索北方官话入声韵消失后韵母归向的规律。有关北京话中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情况,我们采用刘淑学教授的专著《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归纳得出的《中古入声韵与阴声韵在北京话中的合流叠置表》[5]53-55,把《十三韵》音系和北京话音系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情况进行比较。这里对比的是入声韵的归向,即某一类入声韵的韵尾消失后,与什么阴声韵合流叠置,而不考虑音值的异同。因为入声字的韵尾消失后,它的读音随着与之叠置的阴声韵字的读音一起变化,在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方言对同一类入声字读音也可能不同。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十三韵》、北京话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一些主要特点:咸摄、山摄、深摄、臻摄、曾摄三等(庄组之外)、梗摄三四等、通摄一等,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轨迹在《十三韵》和北京话中是相同的。这几摄的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在北方官话很多方言中都是一致的。刘淑学教授指出:“从入声韵的归向,即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角度看,上述这些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在《中原音韵》音系、北京话、顺平方言、洛阳方言、牟平方言、荣成方言中是相同的。……这体现出了北方官话共性的一面。”[5]114通过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对比,证明《十三韵》音系具有北方官话的共性。

而宕摄、江摄、曾摄一等、曾摄三等庄组、梗摄二等、通摄三等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轨迹在《十三韵》和北京话中则有所不同,这体现了《十三韵》音系的特性。

1.宕、江摄入声字在《十三韵》中归为一韵部,读音相同,跟果摄合流,没有文白异读;在北京话中宕、江摄入声字有文白异读,白读音跟效摄合流,文读音跟果摄合流,读音不同。

例如,《十三韵》中,宕摄开合口一三等“博莫各落掠脚雀削弱药泊络若错索扩阁却”、江摄“桌确驳捉觉角浊学乐”等入声字,与果摄开合一三等“歌河个可我驼坐朵过播婆魔多挪罗妥科所靴”等字合流,归为“五豁”一个韵部,韵母为 [o、uo、yo]。

2.曾摄一等、曾摄三等庄组,梗摄二等入声字在《十三韵》中并为一个韵部,读音相同,没有文白异读,与蟹摄合口一三四等、止合三庄组之外阴声韵合流叠置,归入“肆灰”韵部,韵母为[e、ue]。

3.通摄三等入声字在《十三韵》中大都归入两个韵部:通合三见系之外入声字与遇合一、遇合三非组知系字合流叠置,归入“二屋”韵部,韵母为[u],如入声韵“烛束触熟祝”等字与阴声韵“布土苏枯吴、夫舞除书处”等字合流叠置;通合三精组大部分、见系入声字与遇合三泥精组、见系字合流叠置,归入“三吉”韵部,韵母读为 [y],如入声韵“肃粟俗曲局菊蓄育”等字与阴声韵“需居区愈”等字叠置。此外,归入“十一幽”的入声字极少,只有来母日母的“六陆肉褥”4字,与流摄字叠置,韵母为 [ou、iou],这是权威方言读音的渗入。

在北京话中,通摄三等入声字有文白异读。通合三见系之外文读音与遇合一,遇合三非组知系阴声韵字合流叠置,韵母读[u];通合三见系来母邪母入声字文读音与遇合三泥精组、见系字合流叠置,韵母读[y];通合三屋韵知系、泥精组入声字的白读音与流摄字合流叠置,韵母为 [ou、iou]。

通摄三等入声字在《十三韵》中没有文白异读,与流摄字合流的很少,只有4字,而这4字在二屋韵部中都有又读;而北京话中,有文白异读,与流摄合流叠置的通摄三等入声字则较多,有“轴粥熟肉六陆宿”等几字。

结语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十三韵》、北京话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一些主要特点:咸摄、山摄、深摄、臻摄、曾摄三等(庄组之外)、梗摄三四等、通摄一等,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轨迹在《十三韵》和北京话中是相同的,证明《十三韵》音系具有北方官话的共性。而宕摄、江摄、曾摄一等、曾摄三等庄组、梗摄二等、通摄三等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轨迹在《十三韵》和北京话中则有所不同,这体现了《十三韵》音系的特性。

我们通过对比考察《十三韵》、北京话中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叠置情况,探索北方官话入声韵消失后韵母归向的规律,可以看出《十三韵》音系既具有北方官话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35.

[2]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1—216.

[3]无名氏.徐州十三韵[M].徐州:同德善堂石印局,1934:1 —140.

[4]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81.

[5]刘淑学.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 锐)

[Key words]Xuzhou Thirteen Rhymes;Ru rhyme;track of disappearance and change

Research on the Track of Disappearanceand Changeof Old Ru Rhyme in XuzhouThirteen Rhymes

YAN Xian-jun
(Xuzhou VocationalCollegeof Bioengineering,Xuzhou,Jiangsu 221006)

Thispaperobserves the regularpatternsof the disappearanceof460Ru rhymesoutof2500 commonly used characters in Xuzhou Thirteen Rhymes.Italso compares Xuzhou Thirteen Rhymesw ith themerging and overlapping of Ru rhyme and Yin rhyme,and it findsout that the sound system of Xuzhou Thirteen Rhymesshares the common featuresof Chinesenorthernmandarin and has its own features.

H17

A

1008—7427(2016)02—0057—04

2015—12—2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徐州十三韵》与徐州方音的比较研究”(2014SJD488);徐州市2014年度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徐州十三韵》音系研究”(2014XSZ-085)。

燕宪俊(1968—),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韵学、方言学。

猜你喜欢
韵部音系合流
高速公路合流区信号灯限流策略优化与仿真——以虎门大桥为例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李绅诗歌用韵考
快速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方法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胰腺分裂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奇台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
再談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