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3不同处理对温克葡萄二次果穗轴的拉长效果

2016-09-16 06:00陈爱军何建军刘萍宋雅琴白先进娄兵海韦励业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桂林54004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年5期
关键词:穗轴增长量盛花期

陈爱军,何建军,刘萍,宋雅琴,白先进,娄兵海,韦励业(.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桂林 54004;. 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 530007)

GA3不同处理对温克葡萄二次果穗轴的拉长效果

陈爱军1,何建军1,刘萍1,宋雅琴1,白先进2,娄兵海1,韦励业1
(1.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桂林 541004;2. 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 530007)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二次花序较短小,影响二次果果实品质和生产效益提高。本试验以温克葡萄为材料,研究了GA3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期对二次果穗轴拉长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花序分离前、花序完全分离期,采用2.5 mg/L GA3浸泡花序3~5 s,拉长果穗轴效果最佳。

温克葡萄;GA3;二次果;果穗轴;拉长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近年广西主推的一项实现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4年全区累计推广一年两收栽培面积2.84万 hm2,累计新增产量30.57万 t、新增产值23.47亿元、新增利润19.63亿元。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有一、二次果重叠生长的两代同堂栽培模式和一、二次果不重叠生长的两代不同堂栽培模式,分别在年均温度低于20 ℃地区、年均温度高于20 ℃地区推广应用。广西桂林市推广应用的是一、二次果重叠生长的两代同堂栽培模式,二次花由于花芽分化时间短,花序往往较短小,使果粒着生紧密,影响疏果工效;生产中存在因不能及时合理疏果,引起果粒相互挤压,影响果粒正常膨大的问题。影响二次果果实品质和生产效益提高。

赤霉素在拉长果穗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对葡萄果穗拉长效果明显[1-4],外源GA3的有效期为7~15 d[5]。但这些报道均是在葡萄常规栽培(一年一收栽培)条件下对果穗拉长效果的报道,鲜见有在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拉长二次果穗方面的研究。本试验以温克为试材,研究GA3不同处理对温克二次果穗轴生长的影响,以探讨GA3拉长温克二次果穗轴适宜的时期、浓度,为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在位于桂林市的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葡萄试验园中进行,试验园平棚架H形整形,避雨栽培,株行距4.0 m×6.0 m,供试品种为4年生温克,树势正常。选择果园中部生长势相近的植株和花穗为试材,田间其它日常管理相同。

供试植株采用两代同堂模式一年两收栽培,一次果2015年3月14日萌芽,4月19日初花,4月22日盛花;5月中旬开始剪梢促放二次花,由于部分结果母枝需经2~3次剪梢处理才能形成二次花,因此,不同枝梢间二次花开放时间差别较大。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时期,分别为花序分离前、花序完全分离期、盛花期、谢花期、幼果直径0.8~1.0 cm期,每时期设3个处理浓度,分别为5.0 mg/L、2.5 mg/L和清水对照(CK)共15个处理,每处理随机选择大小相近的10个花序进行。供试药剂为美高华伦生物科学公司生产的赤霉酸可溶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20%。

试验于2015年6月2日进行,将需处理花序或果穗放入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3~5 s。6月2日、6月12日、6月23日分别用直尺测量每个处理的花序轴或果穗轴的长度,计算出6月2日至6月23日期间每个处理果穗轴增长量。试验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和SAS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GA3不同时期处理对温克二次果穗轴的拉长效果

根据表1和图1可知,五个处理时期采用2.5 mg/L 、5 mg/L GA3处理温克葡萄二次花序,均有拉长二次果穗轴的效果,且均以花序分离前进行处理效果最佳、花序完全分离期进行处理效果次之。

表1 GA3不同处理后21 d温克二次果穗轴增长量 (cm)

图1 GA3不同时期处理21 d温克二次果穗轴增长量

不同时期采用2.5 mg/L GA3处理花序后,6月2日至6 月23日共21 d二次果穗轴增长量大小顺序依次为:花序分离前、花序完全分离期、盛花期、谢花期、幼果直径0.8~1.0 cm期、CK;花序分离前、花序完全分离期两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均与谢花期、盛花期及幼果直径0.8~1.0 cm期等3个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谢花期、盛花期、幼果直径0.8~1.0 cm期3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时期采用5 mg/L GA3处理花序的二次果穗轴增长量大小顺序与2.5 mg/L GA3处理花序的结果一致。花序分离前处理与各处理间有显著差异,花序完全分离期、谢花期、盛花期及幼果直径0.8~1.0 cm期4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2.2GA3不同浓度处理对果穗轴的拉长效果

从图2、表1可以看出,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浓度GA3处理温克二次花序,二次果穗轴拉长效果均为2.5 mg/L GA3处理优于5.0 mg/L GA3处理。

图2 GA3不同浓度处理21 d温克二次果穗轴增长量

花序分离前处理:2.5 mg/L GA3处理果穗轴增长量比对照增加100.8%,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5.0 mg/L GA3处理果穗轴增长量比对照增加78.5%,两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花序完全分离期处理:2.5 mg/L GA3处理果穗增长量比对照增加101.6%,2.5 mg/L GA3处理的增长量显著高于5.0 mg/L GA3处理和对照。

盛花期处理:2.5 mg/L GA3处理果穗增长量比对照增加53.8%,5.0 mg/L GA3处理果穗增长量比对照增加3.4%;但3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谢花期处理:2.5 mg/L GA3处理果穗增长量比对照增加60.5%,5.0 mg/L GA3处理果穗增长量比对照增加51.9%;但3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幼果直径0.8~1.0 cm期处理:2.5 mg/L GA3处理果穗增长量比对照增加9.4%,5.0 mg/L GA3处理果穗增长量比对照增加35.8%;但3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果穗拉长是通过果穗上各小穗间的距离拉长实现的,拉长了果穗轴,即可增加果穗上各小穗间的距离。赤霉素能促进穗轴细胞中淀粉、果聚糖和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同时提高细胞壁的可塑性,降低细胞的水势[6],使细胞迅速吸水引起细胞的伸长生长,进而使穗轴伸长[7]。

本试验结果表明:花序分离前、花序完全分离期、盛花期、谢花期、幼果直径0.8~1.0 cm期5个时期采用GA3处理温克二次花序,均有不同程度拉长二次果穗轴效果,以花序分离前处理最佳,花序完全分离期处理次之,这两个时期是进行温克二次果穗轴拉长适宜时期;除幼果直径0.8~1.0 cm期外,其它各时期使用GA3拉长温克二次果穗轴的效果,均为2.5 mg/L优于5.0 mg/L。本试验与谢周等[4]研究结果不一致,该研究在花前以3 mg/L、5 mg/L、7.5 mg/L 3个不同浓度GA3处理温克葡萄花穗,花穗长度随赤霉素浓度增大而增加,这可能与GA3处理时期的温度差异较大有关。

由于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二次花的花期不整齐,因此,生产中建议在花序分离前至花序完全分离期,采用2.5 mg/L GA3浸泡花序3~5 s,促进果穗轴增长,以便于疏果,提高二次果品质和生产效益。

外源GA3的使用可促进葡萄果穗轴长度的拉长,但葡萄果穗轴拉长还与树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生产中必须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做好夏季修剪等工作。

[1] 吴伟民, 钱亚明, 赵密珍, 等. 赤霉素处理对魏可葡萄果穗长度和坐果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06(6): 257-258.

[2] 苗博英, 李树海, 张富, 等. 利用赤霉素处理红地球葡萄果穗试验[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4, 11(2): 29-31.

[3] 张继明, 李广文, 黄瑞, 等. 激素对红地球葡萄果穗生长的影响初报[J]. 落叶果树, 2006, 38(4): 53-54.

[4] 谢周, 李小红, 程媛媛, 等. 赤霉素对魏可葡萄果穗及果实生长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1): 50-53.

[5] 张静, 任俊鹏, 杨庆文, 等. 花前GA3处理对夏黑葡萄果穗生长的影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2): 48-50.

[6] 王中原, 朱学俭, 张永祥. 赤霉素、2,4-D对金水一号梨推迟物候期、提高坐果率的试验[J]. 落叶果树, 1990(2): 29.

[7] 周宇, 佟兆国, 张开春, 等. 赤霉素在落叶果树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 8(2): 27-31.

10.13414/j.cnki.zwpp.2016.05.020

2016-07-27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特色水果创新团队(nycytxgxcxtd-04-19-4);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桂科农2015JZ85);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转14251007)

陈爱军,男,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葡萄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 glcaj@163.com

猜你喜欢
穗轴增长量盛花期
丽水市桂花盛花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
玉米穗轴长与穗轴粗的QTL定位及全基因组预测
花海泛波春意浓
玉米穗轴粗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花海泛波春意浓
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与穗轴特性关系分析
玉米穗轴粗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不同配比的基质对不同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坡度和不同坡向对金花茶生长量的影响
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