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分析与预测

2016-09-20 02:39张吉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贸易额引力潜力

□文/侯 蕾 张吉国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泰安)

中日贸易分析与预测

□文/侯蕾张吉国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

[提要] 本文在考察中日两国贸易现状基础之上,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其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进行预测。

贸易流量;影响因素;潜力预测

原标题:中日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及潜力预测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9日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经济实体,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两国间的国际经济合作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排名第二位的经济大国,2014年首次突破60万亿元,达到636,463亿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其进出口的贸易总额两年蝉联世界第一位,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日本的经济在亚洲乃至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的GDP居世界第三位,并且是世界第四大进口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亚洲的两大巨头,中日之间的国际经济合作备受关注。据统计局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中日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以来,双方贸易额就一直处于平稳的变动之中。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国。面对中日巨大的进出口贸易额,双方在经济贸易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关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以及三国之间的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或是就两国之间某一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单独就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研究甚是罕见。为了进一步把握中日两国之间开展贸易的潜力,本文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就中日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进一步合作的潜力进行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分析中日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所要分析的数据同时包括中日两国之间贸易的样本,即数据类型为时间序列数据。而作为国际贸易研究领域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贸易引力模型的主要特点恰为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因此贸易引力模型能够整体解决本节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过去学者对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为基础,试图建立反映中国与日本贸易的引力模型。在建立模型的变量选取时,既要对前人模型变量进行一定合理的扩展,又要考虑本文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因为本文主要是研究中日两国之间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所以在经典模型中引入人口解释变量更具有合理性。为了避免人均GDP与人口、GDP存在多重共线性,内生变量除距离和GDP只选人口。另外,考虑经济一体化对中日两国之间的影响而引入制度安排。所以假设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由两国之间的相对距离、GDP、人口及制度安排(哪年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选取1995~2014年两国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实证检验的对象。中日两国之间的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于联合国

UN COMTRADE统计数据库。两国之间的GDP以及人口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两国之间的距离采取相对距离的计算方法,相对距离disr=GDPf/GDPw×dis,GDPw表示世界GDP总额,dis表示日本首都东京与中国首都北京之间的绝对距离(Soloaga&Winters,2001)。之所以采取相对距离的计算方法,是因为时间序列数据较少,在使用绝对距离进行计量分析时呈现奇异矩阵的问题,导致估计无法进行,采用相对距离后这一现象消失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制度安排的虚拟变量,加入WTO的年份,将该变量赋值为1,否则为0。中日两国分别于2001年和1994年加入WTO,该数据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数据统计。由于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从1995年开始的,所以虚拟变量WTO项代表中国是否加入该组织。

二、模型设定及检验

本文拟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95~2014年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了使序列平稳化,并考虑到消除异方差性的影响和对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后不会改变时序的性质和关系,笔者对虚拟变量以外的各序列都采用了取对数的处理,模型设定如下:

式中β是常数项,Trade表示中日两国之间的进出口的贸易总额,GDPc和GDPj分别表示中日两国的GDP,POPc和POPj分别表示中日两国的人口,disr表示两国之间的相对距离,WTO表示中国于哪年加入该组织。

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6.0对模型(1)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为了防止多重共线性,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STEPLS),p值为0.1,向后回归,最终得到表1。(表1)

回归结果显示,由于原始模型(1)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排除了LnPOPj变量,保留了其他变量,调整后的R2为0.9947,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为0,表明模型拟合的很好。中日两国的GDP、中国的人口、中日两国的绝对距离以及虚拟变量WTO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而且所有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均与预期符号相同。

为了使模型结果更具说服力,我们将对模型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查D.W.检验上下界表,在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n= 20,k(解释变量的个数)=5,知dL=0.79,dU=1.99.又根据D.W.检验法的考察准则,当D.W.值在2附近时,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所以D.W.=1.8110,即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三、模型回归结果分析及潜力预测

以上计量经济学检验结果说明本文设定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中调整后的R2值为0.9947能够显著的反映各解释变量与中日两国之间贸易流量间的相关关系。因此,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影响因素分析的多元回归方程最终可确定为:

从回归结果来看,中日两国的GDP,中国的人口和两国之间的相对距离对中日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都非常显著,这说明这4个因素是目前影响中日双边贸易的最主要的因素。首先,当中国的GDP每增加1%时中日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流量增加0.719%;其次,当日本的GDP每增加1%时中日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流量增加2.543%;日本GDP对贸易流量的带动作用远大于中国GDP对贸易流量的带动作用;再次,当中国的人口每增加1%时中日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流量增加13.197%;最后,WTO和中日两国之间的相对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正如贸易引力模型所示,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但距离对贸易的阻碍作用远大于WTO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表1 中日两国贸易影响因素分析表

表2 中日两国T′/T的计算结果

依据中日两国最终回归模型,可以预测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日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额与其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模型预测值T'与其实际贸易额T的比值T'/T,该值越大说明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越大,该值越小说明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越小。其中存在的特殊情况是,当该比值为1.00左右时,说明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额与其模型预测值之间吻合的比较好,两国的贸易状况比较合理。笔者根据学者们对两国之间贸易按T'/T的比值大小的分类方法也将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状况分为三种类型:

1、潜力衰退型。这种类型的双边贸易主要指一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潜力已经达到顶峰,即预测值远大于实际值。本文中将T'/T的比值定义为小于或者等于0.70。属于这类双边贸易状况的国家,两国应该保持现有的积极因素,努力培养其他有利的贸易因素,使两国之间的贸易更加健康的发展。

2、潜力发掘型。这类双边贸易主要指一国对其贸易伙伴的贸易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有很大的贸易空间。本文将T'/T的比值定义在1.00~2.00之间。属于这类双边贸易状况的国家,两国应该发掘可以继续促进两国贸易发展的积极因素。

3、潜力巨大型。这类双边贸易主要指一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潜力特别巨大。本文将T'/T的比值定义在大于2.00。

笔者对中日两国的模型预测值T'与其实际贸易额T的比值T'/T进行了计算,其结果如表2所示。(表2)

由表2所知,中国-日本,日本-中国属于潜力发掘型,说明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两国之间扩大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关系,一定会促进中日、10+3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日两国之间进出口的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预测,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流量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成正比,其中日本GDP对两国之间贸易额的贡献作用远大于中国GDP对两国之间贸易额的贡献作用。(2)由中日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计算得到的相对距离是阻碍中日两国之间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且其阻碍作用远大于中国的GDP和WTO对贸易的促进作用。(3)目前中日两国之间经贸合作的制度性要素还没有显著影响到两国实际的贸易往来。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两国之间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积极作用并不显著。(4)人口因素对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具有双重作用。人口因素对贸易的双重作用表现为:一方面人口增加,国内分工深化,减少国际贸易;另一方面人口增加会创造需求,增加国际贸易。在上述模型中,两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这一因素通过了验证,并且中国的人口对两国之间贸易额的促进作用显著。(5)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以上对中日两国之间贸易流量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两国之间的相互贸易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针对上述对模型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以中日两国为核心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在上个世纪末之前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靠WTO、APEC等多边贸易合作体制来推动。但是近年来随着这些组织成员国的不断增加,多边谈判的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多边贸易合作组织的作用优势难以发挥。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困境,建立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中日两国之间有必要积极推动中日韩、10+1、10+3为中心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第二,解开政治经济因素,加强制度性合作。中日两国之间就许多政治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经济上两国之间对敏感政治话题关联的部门不够放开,严重制约了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应该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摒弃前嫌,开拓创新。

第三,中日两国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引导两国之间的贸易,积极解决贸易摩擦,消除贸易壁垒,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创设良好的贸易环境。

第四,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其他各种贸易成本。虽然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无法改变,但是两国之间可以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降低两国之间的交易成本。两国交易成本的降低必然会促进双方之间的贸易,增加贸易额。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新飞.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FD I与省区双边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2.

[2]王英.中国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基于服务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7.

[3]薛坤,张吉国.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16.1.

[4]王磊,陈柳钦.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2.57.

[5]吴丹.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与潜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5.

F742

A

猜你喜欢
贸易额引力潜力
潜力榜
引力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感受引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