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身临其境”

2016-09-20 14:30吕厚力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分数创设

吕厚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多少知识与技能,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与鼓舞。”作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情境教学有着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根据实际,于课堂中采用新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教师创造出的活跃氛围中发挥出各自本领的特点。这就实现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积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他所熟悉的或曾经经历过的事物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联系实际生活,营造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在教学“厘米、分米与米”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建构,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一米相比,看看是几个一米,与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进行测量……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情境所提出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迁移情境,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当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体系时,会主动将自己早先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拿出来,与所学的新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属于学生自己的新知识结构。因此,在编写数学课本时,编者都是非常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的,提示学生及时温故知新,对旧知识进行不断总结和复习,找出和新知识之间相通的地方,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在新旧知识之间形成迁移的情境,让学生从自己原本掌握的知识出发,运用自己的思考探索新的知识技能,发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的,每一阶段的学习都非常重要,万万不可学一点忘一点,要注重学习的连贯性。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时,就先出一道题目:“妈妈今天买了10个苹果回家,准备每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那么需要几个盘子呢?”学生经过计算得到了答案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竖式中的余数“0”的含义。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白了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意思,接下来教师再把10个苹果改成13个橘子,让学生思考同样的问题,竖式中的余数“1”是什么含义。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穿透力

有人说,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并且思维随着问题的难度加大而变得越来越深刻。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新知识的兴趣比较浓厚,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当对这点有着充分了解,并且加以利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探索未知的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个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印象深刻的悬念,激发他们探索的好奇心,通过悬念丛生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促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可是同学们却不知道,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如果有人不信,不妨寻找一下有什么样的秘密,学生果然发现分数是可以转化为小数的,但是不知道怎样转化这一秘密,如此就产生悬念,问题情境也随之创设出来。学生非常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寻找真相,一窥分数和小数之间转化的秘密,这是非常成功的引导式教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传授知识刺激学生思维的穿透力。

四、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一般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数学知识虽然包含了很多概念、公式和定理等,但绝不是说想学好数学只需要动笔头就足够了的,其实数学也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才能加强能力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创设操作情境,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思维能力要从亲手操作中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多安排一些操作课,不应该只满足于教师自己的讲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找来一些长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纸片,准备在学生认识几分之几时配合展示。比如在认识“三分之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选择一张纸片,将其折叠成三份,再用彩笔将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这就表示出了“三分之一”这个分数,随后再让学生用纸片认识分数,这样既让学生学到分数的知识和基本概念,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懂得了如何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明白了怎样才能把数学学好的道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各种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构建,并且要紧密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对自己原本学过的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加强学生对于新旧知识之间的把握,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有所得,感知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分数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可怕的分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算分数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