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让语文教学更诗意

2016-09-21 19:16何美萍
关键词:墙根改编整本书

何美萍

一、案例背景

我校每周有1节校本阅读课,开学前四周主要布置学生阅读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本书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描写了苇岸眼中的大地,抒发了对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的了悟,对最初原风景的深情一瞥和缅怀,表现了作者的温情、诗意和生态思想。书中文字很多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充满诗意和哲理性,语言背后完全统摄整体情境和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主题思想。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品味洗练精当、富有诗意的语言,从而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二、案例描述

师: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三月是远行者上路的日子,他们从三月出发,就像语言从表达出发,歌从欢乐出发。三月连羔羊也会大胆,世界温和,大道光明,石头善良。三月的村庄像篮子,装满阳光,孩子们遍地奔跑,老人在墙根下走动”。这段文字非常有特色,你们能把它变成一首现代诗吗?

(生小组讨论5分钟)(播放轻音乐《故乡的原风景》)(小组展示)(小组点评,推选第5组的改编)

三月,是远行者上路的日子,他们从三月出发,就像语言从表达出发,歌从欢乐出发。

三月连羔羊也会大胆,世界温和,大道光明,石头善良。三月的村庄像篮子,装满阳光,孩子们遍地奔跑,老人在墙根下走动。

师:把这段话进行断句、分行,就变成了一首诗,感觉很神奇,现在请大家用心感受,并且集体朗读这首诗歌。

(配乐朗读——轻音乐《暖阳》)

师:为什么这段文字可以直接变成诗呢?

生1:描写得很生动,而且内容很丰富,很有画面感。

生2:因为这段文字描写得很美,本身就富有诗意。

师:那美在哪里?

生2:远行者的身影、阳光温和、三月的村庄,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师:这不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吗?在这里为什么就觉得美呢?

生3:阳光、大道、石头虽然很普通,但他们“堆积”在一起,就构成意象了,构成了一幅美好的农村田园图。

师:意象这个词用得真好,那么这个意象是怎样构成的?大家想想,这是个什么季节?这是个什么地方?

生4:这是三月的春天,地点是在一个偏远的农村。

师:文字中提到了哪些人?

生5:远行者、老人、孩子。

师:还有没有拟人化的事物?

生5:羔羊、三月的村庄。

师:这里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6:有的在大路上走着、有的在村里玩乐奔跑、有的在墙根晒太阳聊天,羊儿们也自得其乐……

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生静思默想2分钟,配乐——轻音乐《布列瑟农》)

(小组讨论,展示)

第3组:三月,阳光明媚,世界温和。阳光洒在路上,一片光明,路边的石头这时也显得温柔起来。孩子们在村庄里奔跑,老人们在墙根下走动,远行者已经踏上行程,他们怀揣希望与梦想,向远方出发。

第7组:春天的三月,午后的阳光更加灿烂,整个村庄都沐浴在阳光下。田地上,石头静默,羊儿吃草。大道上,远行的人带着欢乐、带着不舍离开家园。村子里,孩子们脱下棉衣出来戏耍,老人们出来活动筋骨。啊,多么美好的家园,多么美好的春天。

师:大家描述的画面都很美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了美好的感觉,大家还有其他的感觉吗?

生:7:有种淡淡的的忧伤。

师:为什么会有忧伤的感觉?请大家欣赏一下本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多媒体)。

师:谁能结合背景及作者经历谈谈感想?

生8:作者热爱自然,在他的眼里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而和谐的就是美的。

师: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呢?

生9:人类破坏自然的事情屡屡发生……

师:如果这样下去,人类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文字中总有一种担忧,既是对自然的担忧,也有对人类命运的担忧。那么,人类的出路在哪?

生10:人类应该保护自然,不能为了暂时利益而牺牲了人类的未来。

生11:人类应该正确定位与自然的关系,我觉得人类应该是“大地的守望者”。

师:对,人类应该重新建构与土地的联系,就是和大地万物“荣辱与共”。

师(总结):苇岸喜欢徒步旅行,通过旅行亲近大地,投入大地的怀抱并细致的观察,进而从中汲取创作的材料和灵感。“自然本身的丰富蕴含”使他在阅读大地,书写大地的旅行中,获得一种精神家园的归宿感和满足感。”他在这个他并不满意却又热情爱恋着的喧嚣的世界上生活,总共不足四十个年头,在短暂的一生中,苇岸生活在“天明地静”淳朴平和的都市边缘,一生关注的是“大地上的事情”。

三、案例反思

1.注重整本书教学方法的提炼。单篇阅读的教学方法往往撬不起整本书的阅读,整本要有整本的教法。笔者认为,整本书的教学应该选取一个强而有力的“支点”撬起整本书的解读。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作品语言充满诗意而蕴含哲思的特点,选择改编语言作为支点撑起对本书语言风格及作品背后生态观的解读,这样的巧妙改编给阅读教学打开了思路。

2.“支点”的演绎要杜绝平面化。笔者认为,一定要摆脱单一的罗列,比如说,你觉得书中描写好的句子有哪些?或自己喜欢的句子有哪些?这样一来,学生东找一句、西找一句,往往都是平面化的分享和收获。课堂上的思维容易处于低端重复的状态,课程就很难向深处去。其次要摆脱教法的单一,比如说,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句……这样就把阅读中丰富的语言解读变成单一的语句训练了。

3.改编的形式要灵活丰富。诗歌、词曲、小说、散文等文学创作形式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他们之间的“相似点”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再创造,他们之间的“差异点”也可以相互进行“客串”,进行改编。“改编”可以从散文到现代诗歌,也可以从现代诗歌到散文,还可以把古文言改编成古诗词等等,这样的改编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才能支撑起学生思维、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墙根改编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奶奶的童话(外一首)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墙头草与墙根草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迷你商店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