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对寒门弟子好的教育?

2016-09-21 03:42冰启
关爱明天 2016年8期
关键词:寒门弟子公平

冰启

什么才是对寒门弟子好的教育?

冰启

上海教师,一直持续地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曾发表过《从留守儿童问题看国家监护制度》《不能仅从数量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不要矮化了自主招生的价值》《官员读博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文章。

对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全面的教育公平,不是只增加重点大学招生名额,而是让所有教育、学校平等竞争,让上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发展前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份报告分析了2011届至2015届高等学校毕业生中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所占比例,发现高职院校农家子弟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53%。

对于这一调查结果,舆论应该关注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以给农村学生更高的教育回报。可是,笔者却看到有声音感慨,我国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太少,只能进高职院校,为此呼吁应该推进教育公平,给更多农村学生进重点大学的机会。

这迎合了社会的名校情结,以及重点大学是“命运上升通道”理论,然而,就是把所有重点大学招生名额都给农村学生又如何?我国重点大学的招生总名额不到50万(2016年,中央各部门所属高校本科计划招生486356人,其中教育部属高校招生344120人),而全国总招生计划为700万。940万考生只有5%多一点可能进重点大学,其余的只能进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招生334万,所有被录取的学生有47%进高职院校。这是我国高考升学的现实。

不关注必然有50%左右学生进的院校,却只关注前5%的机会,这不可能给中国教育带来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而只能恶化基础教育的畸形竞争,扭曲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对于我国的教育问题,必须有理性的分析。如果失去理性分析,开出的教育药方,很难治疗教育病症。近年来,我国在努力推进高考公平,增加农村贫困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这被舆论解读为给农村学生命运上升的通道,笔者反对这种提法,如果上重点大学才能给农村生命运上升的通道,那上普通院校呢?这是给农村生更多的选择,还是堵死农村生的选择呢?增加农村生进重点大学的机会,这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方面,但这对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全面的教育公平,不是只增加重点大学招生名额,而是让所有教育、学校平等竞争,让上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发展前途。

类似的漠视我国教育具体现实,对教育现象进行功利化解读,以追求功利化目标的事例,在我国社会还有很多。

这只能说明,功利的名校情结、唯分数论,蒙蔽了很多人的双眼,即便畸形的名校情结,疯狂的应试教育,已经制造严重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可功利教育的捍卫者,还会拿出为底层家庭、寒门弟子机会的“理由”来裹挟民意。50%以上的寒门弟子必然在高职;一个建在不发达地区的超级高中,本地学生难进;花十几万去复读,结果还是进普通本科……面对这些事实,该用一点理性来思考,什么才是真为寒门弟子、农村孩子服务的教育了。

猜你喜欢
寒门弟子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寒门不能出贵子吗?
弟子规
公平比较
弟子规
教育观察:“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
700寒门学子上北大,没什么好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