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取经”中式教育 中国又完胜了?

2016-09-21 09:59王健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中式纪录片英国

王健

英国教育部2016年7月宣布,全国约8000所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为此向这些学校拨款4100万英镑(约3.6亿人民币),这项改革涉及全英国约一半小学。英国教育部官员说,英国向中国数学教育“取经”,主要在于“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强化数学基本功”。

去年,BBC发布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网上引起热议。纪录片中,5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博亨特中学,开办“中国学校”。在4周内给50名英国中学生上课,然后,让“中国学校”的学生与“英国学校”的同龄学生一起考试。最终,中国实验班学生的分数比英国班学生高出10%。

这个纪录片播出后,引起了中西教育方式大讨论。一年前,上海的“一课一练”进入英国课堂,一年后的今天,英国半数小学将采取“中式方法”教数学,英国的一系列组合拳让国人着实感到自豪。

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的代名词,这些变化是在印证中式教育的“逆袭”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英国虚心做起了学生?

理性看待:中式教育VS英式教育 英国并非“全盘皆输”

东西方教育的优劣评判和学习历程,有史考证就至少几百年了。近代史上,中国“师夷长技”,更多就是从教育发力,追赶欧美工业化的进程。近年来英国反向学习中国,究其原因在于英国基础教育的某些方面凸显了不足,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然而说英国学习中式教育,其实我们必须要看到其中有明确的指向和范围,在许多方面,西方教育体系依然是中国的老师。

当前,每年有超过15万中国学子在英国留学,足见高等教育领域英国依然优势明显。即便在基础教育领域,英国也并非满盘皆输,而是各有所长——中式教学效率较高,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受损;英式教学恰恰相反,学生自由度较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制容易让学生各显所长、竞相发展,但学习效率却低下。

此番英国虚心当中式教育的学生,就是看到了自身教育模式的不足,通过学习中式教育的精华,弥补自身的不足。但并不是就意味着对中式教育的顶礼膜拜,也并非全盘照搬。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忘却了中式教育的短板和不足。

冷静思考:教育成功的关键更多在“观念”

钱学森老先生的“大师之问”告诉我们,中式教育还不是成熟模式。这一次英国向中国“取经”改革教育模式,行为和勇气本身就值得赞赏。对于中式教育,英国的家长和老师们同样存在广泛的不同意见,敢于尝试不能不说是勇气使然。反观我们,面对中式教育的不足,我们是否亦应该大胆尝试呢?对于西方教育体系中科学有效的做法,我们是否敢于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在“取消作业”和“严禁补课”等改革上,我们同样面对老师和家长的质疑和压力,我们能否坚持到底呢?

教育方法只是形式,重要的是参与教育活动的人要改变观念。东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争论,最终也要落足到“有益学生成长”的初始点上。西方学生的天性、文化背景、教育传统都和中国不同,因此教育模式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

这些年,中国的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完胜”二字还很远。面对英国虚心当“小学生”,我们也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探索、借鉴和反思不应止步!

[怦然心动]

去年,BBC发布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网上引起热议,5位中国老师在英国中学的教育实践,完胜英国老师教出的学生。当时就有许多中国教育学者以事实胜于雄辩的态势否定英国的基础教育,而大力宣扬中国教育的高效率。如果单纯用学习成绩来作为评价教育优劣的标准的话,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优于中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培养了许多高分数学生的教育方式却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科技人才,获得象征最高成就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者少得可怜。如今,英国向中国数学教育“取经”,我们也不必沾沾自喜,反而要学习他们这种善于反省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毕竟,教育不光是提高成绩,它更关乎心灵和思维方式,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的教育也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探索、借鉴和反思不应止步!

【文题延伸】成绩单和成长哪个重要;反思才能进步;自省很重要……(平子)

猜你喜欢
中式纪录片英国
Rough Cut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