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间品出口、服务最终品出口与服务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
——基于WIOD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2016-09-22 03:21
关键词:中间品服务行业高技术

蒋 庚 华

(山西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服务中间品出口、服务最终品出口与服务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
——基于WIOD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蒋 庚 华

(山西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数据,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对服务业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中间品出口将扩大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服务最终品出口会缩小服务业中资本和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服务中间品出口在扩大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和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的同时,还扩大了服务业中资本报酬与高技术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服务最终品出口虽然在总体上会缩小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但扩大了中技术劳动者报酬和低技术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差距。

服务中间品;服务最终品;出口;生产要素;分配

一、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以及由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服务产品可贸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商务部的统计,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25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仅为0.7%,至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已达到2 105 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4.6%,中国已成为世界5大服务贸易出口国①数据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保持世界第三进口跃居第二。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c/2014-06-10/235885.shtml.。服务贸易出口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就业的增加。根据对离岸服务外包行业的相关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81万家,从业人员607.2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04.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7%②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l/201501/20150100874409.shtml.。服务贸易出口在促进中国服务行业就业增加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中国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但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服务行业中不同生产要素报酬之间的差距会产生什么影响?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的增加将导致出口的相对价格上升,相对价格的上升将会提高生产该种商品时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降低其他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那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将导致服务业中所使用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之间在生产要素报酬方面上的差距缩小,但本文通过计算1995—2009年中国服务行业中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却发现,这一时期,上述三个数值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这其中的原因是否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产品性质有关,即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既包括服务最终品出口,也包括服务中间品出口,那么,中国服务行业中不同生产要素报酬之间的差距的扩大是否缘于服务中间品出口与服务最终品出口之间的差异?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从理论上来看,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不同形式的服务贸易的出口(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对发展中国家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影响的理论机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如何保证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要素报酬方面的差距不被过分拉大,将是一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从中国的视角,通过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解为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两部分,来具体研究不同类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

二、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与两个问题直接相关,一是按照其最终用途的不同,将服务贸易出口分解为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的分解方法;二是服务贸易出口对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

在对服务贸易出口按用途进行分解的方法上,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部分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作为服务中间品出口的替代变量,如陈银娥和魏英君(2010)使用IT服务与金融服务两类服务贸易出口数据作为测算中国服务贸易中间品出口的指标[1]55-64。对服务贸易出口按最终用途进行分解的第二种方法是基于投入产出表将一国服务贸易出口进行分解,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作为对一国出口附加值进行分解的一部分来进行的。R.Koopman、W.Powers、Z.Wang和S.J.Wei(2010)将一国出口产品按照其去向不同分解为最终品出口和中间品出口,其中中间品出口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直接用于进口国消费的中间品出口、经进口国间接出口第三国的中间品出口以及最终回到出口国的中间品出口等3个部分[2]。由于对一国出口产品在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进行分解的结果存在差异,Z.Wang、S.J.Wei和K.F.Zhu(2013)基于行业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进一步将一国出口的中间产品按最终去向分解为8个部分[3]。

在服务贸易出口对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影响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差距影响的研究,其结果多表明出口将导致不同技术工人工资差距的扩大(M.Rama,2003[4];于洪霞和陈玉宇,2010[5]47-57等)。单纯地对服务贸易出口对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仍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出口对不同技术工人工资报酬差距影响研究。范爱军和卞学字(2013)[6]98-105对1982—2011年的年度数据的研究表明,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使得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不同生产要素分配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服务贸易出口的整体对一国劳动力报酬分配差距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均为服务贸易出口会扩大中国不同技术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在目前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可能进一步得以改进之处包括:一是由于在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的大的背景下,一国所出口的服务中间品和服务最终品中所包括的技术水平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类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一国不同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可能也存在差异;二是由于生产要素不仅包括不同技能的劳动者,还包括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因此,可以将研究视角由单纯的研究服务贸易出口对不同技术劳动工资差距的影响扩展到对服务贸易出口对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上。鉴于此,本文的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按照最终用途分解为服务最终品出口和服务中间品出口,将中国服务行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4种类型,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着重考察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对中国服务行业4种不同生产要素在要素分配差距上的影响。

本文接下来包括几个部分:第三部分,理论框架;第四部分,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行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变化趋势;第五部分,模型、变量和数据;第六部分,计量结果及分析;第七部分,结论和政策启示。

三、理论框架

在对出口对一国生产要素分配差距的理论分析中,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Stolper-Samuelson定理在两国、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的2×2×2模型下证明了,出口将导致出口中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获益,进口中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受损,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差距扩大[7]11。R.W.Jones和J.A.Scheinkman(1997)[8]909-935、W.J.Ethier(1984)[9]133-184进一步证明了在N种商品N种生产要素的条件下,Stolper-Samuelson定理仍然成立,只是结果的可靠性不如2×2×2模型。

Stolper-Samuelson定理所研究的是最终品出口的情况,在全球生产价值链按照不同生产环节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差异被分置于各国,中间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的背景下,Stolper-Samuelson定理是否同样适用于中间品出口?对于这一问题,相关学者基于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研究均表明,中间品出口将扩大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滕瑜和朱晶[10]3-13,2011;程惠芳、丁小义和翁杰,2014)[11]58-70。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最终品出口还是中间品出口,其对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分配差距的影响都源于其出口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密集度不同,即出口将扩大其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在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根据产品价值链的“微笑曲线”,最终品生产处于产品价值链的末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其出口更多地使用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中间品的生产处于生产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和中游环节,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其出口更多地使用资本和高技术劳动。

基于此,本文提出可供实证检验的理论假说: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最终品出口将缩小中国服务行业中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与资本、高技术劳动之间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国服务贸易中间品出口则扩大中国服务行业中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与资本、高技术劳动之间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

四、服务贸易出口与服务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变化趋势

(一)服务贸易出口与服务行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测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1.服务贸易出口的分解方法

在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按照其最终用途进行分解的方法的选择上,本文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采用Z.Zhi、S.J.Wei和K.F.Zhu(2013)[3]所提出的基于行业层面的分解方法,同时参照了卫瑞和张少军(2014)[12]133-144以及蒋庚华和张曙霄(2015)[13]94-102的计算方法。

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s国对r国的总出口Ers可以分解为最终产品出口(Yrs)和中间品出口(ArsXs)两部分,即:

Ers=Yrs+ArsXs

(1)

r国总出口Er为对各国的最终产品出口和中间产品出口之和:

(2)

2.服务行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计算方法

在服务行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计算方法上,本文采用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这4种生产要素报酬分别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若某种生产要素报酬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所占比重上升,则说明其与其他生产要素报酬之间的差距扩大。

(二)相关数据来源

本文在对中国服务贸易按最终用途进行分解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该投入产出表提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4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除上述国家和地区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35个行业(其中包括18个服务行业)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中国服务行业不同生产要素报酬的数据来自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社会—经济账户表(SEA表),该表提供了不同服务行业中资本报酬以及高、中、低三种技术劳动者报酬的相关数据,将接受第二阶段教育但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定义为中技术劳动者,将接受高等教育及以上教育的劳动者定义为高技术劳动者[14]。

(三)中国服务贸易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的变化趋势

图1计算了1995—2009年中国15个服务行业*虽然WIOD数据库中提供了18个服务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但由于针对中国的数据中存在部分服务行业数据为0的情况,本文将上述为0的服务行业予以剔除,最终选择15个服务行业作为分析样本。的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的绝对额均值及各自所占比重均值的变化趋势*虽然目前WIOD数据库中所提供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截止到2011年,但SEA表中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只截止到2009年,为了便于分析,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数据均截止到2009年。,从中可以发现这一时期中国服务行业中间品出口和最终品出口的变化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中国服务行业的服务中间品和服务最终品出口的绝对额均呈上升趋势;第二,从不同服务行业中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占全部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的均值的变化趋势来看,这一时期服务中间品出口所占比重始终高于服务最终品出口所占比重,且服务中间品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服务最终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图11995—2009年中国服务行业中间品出口和最终品出口及其所占比重均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WIOT)中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在图1的基础上,考虑到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在中国出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构成可能存在差异,本文进一步计算了中国出口到东亚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欧盟27国、美国、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俄罗斯、巴西、印度)以及除上述国家和地区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中间品和服务最终品占对各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并对1995年和2009年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2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第一,中国对除美国以外的其他4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均以服务中间品出口为主;第二,中国对欧盟服务贸易出口中服务中间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中国对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服务最终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第三,相对于1995年,除新兴市场国家外,2009年中国对其他4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中间品出口占全部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综合对图1和图2中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服务业与全球生产体系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服务业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实。

图21995年和2009年中国出口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最终品和中间品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WIOT)中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四)中国服务行业生产要素报酬变化趋势

图3计算了1995—2009年中国15个服务行业中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以及上述4种生产要素占该行业全部生产要素报酬的均值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发现:第一,这一时期上述4种生产要素报酬的绝对值呈上升趋势;第二,这一时期资本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最高;第三,从变化趋势上看,这一时期资本报酬所占比重和高技术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与之对应的是,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则呈下降趋势。

这一时期中国服务行业生产要素绝对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的原因可能在于:伴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服务业中所使用的各种生要素的绝对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中国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则可能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对中、低技术劳动,中国所积累的资本和高技术劳动以更快的速度提高,相应的,服务行业中资本和高技术劳动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二是与垄断而导致的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有关。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当前中国服务行业的垄断程度仍然较高,服务业的垄断一方面导致了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片面发展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另一方面在生产要素使用方面,由于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人为压低资本、高技术劳动等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导致服务企业过多使用中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而导致原本在中国属于稀缺的资本、高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在中国服务业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图31995—2009年中国服务行业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均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社会—经济账户表(SEA)表中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五、模型、变量和数据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为检验文中第三部分所提出的理论假说,在这一部分中,本文进一步对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对中国服务行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这4种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在计量模型的选择上,借鉴了R.C.Feenstra和G.Hanson(2003)[15]、滕瑜和朱晶(2011)[10]3-13、单希彦(2014)[16]155-165的计量方法,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作为基本的计量模型,其基本形式如下:

假设生产某种服务产品i需要4种生产要素:资本Ki、高技术劳动Hi、中技术劳动Mi和低技术劳动Li,生产函数为:

Yi=f(Ki,Hi,Mi,Li,Zi)

(3)

其中Zi代表其他影响i服务行业产出的结构性因素,相应的,i服务行业的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4)

其中r、w、q、m分别代表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在长期,企业为了使生产成本最小化,需要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进行选择,即:

(5)

假设成本函数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形式:

lnC=α0+α1lnr+α2lnw+α3lnq+α4lnm+α5lnYn+α6lnZn+β1(lnr)2+β2(lnw)2+β3(lnq)2+β4(lnm)2+β5(lnYn)2+β6(lnZn)2+γ1lnrlnYn+γ2lnrlnZn+γ3lnwlnYn+γ4lnwlnZn+γ5lnqlnYn+γ6lnqlnZn+γ7lnmlnYn+γ8lnmlnZn+φ1lnrlnw+φ2lnrlnq+φ3lnrlnm+φ4lnwlnq+φ5lnwlnm+φ6lnqlnm+η1lnYnlnZn

(6)

将方程(6)中左边的lnC分别对lnr、lnw、lnq和lnm求导并取差分。

将服务中间品出口(intra)、服务最终品出口(fitra)、行业生产率(pr)作为外生结构性变量纳入到方程中,考虑到生产要素报酬的变化受到其前一期的影响,因此,在计量模型中加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1期,最终得到本文用于估计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对中国服务行业中4种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影响的计量方程:

ΔSrn=γ0+θ0ΔSrn,t-1+γ1ΔlnY+τ1Δlnintra+τ2Δlnfitra+τ3Δlnpr

(7)

ΔSwn=λ1+θ1ΔSwn,t-1+γ2ΔlnY+ρ1Δlnintra+ρ2Δlnfitra+ρ3Δlnpr

(8)

ΔSqn=λ2+θ2ΔSqn,t-1+γ3ΔlnY+φ1Δlnintra+φ2Δlnfitra+φ3Δlnpr

(9)

ΔSmn=λ3+θ3ΔSmn,t-1+γ4ΔlnY+ω1Δlnintra+ω2Δlnfitra+ω3Δlnpr

(10)

其中,Sin(i=r,w,q,m)为第i种生产要素报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在估计方法的选择上,由于本文使用的是面板数据,考虑到计量方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可能对计量模型的估计造成偏误,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系统GMM)作为估计方法,将服务中间品出口、服务最终品出口这两个本文所关心的主要解释变量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采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1—3期的滞后值作为工具变量。

(二)相关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ΔSrn:服务行业中资本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的比重,方程(7)中的被解释变量;ΔSwn:服务行业中高技术劳动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的比重,方程(8)中的被解释变量;ΔSqn:服务行业中中技术劳动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的比重,方程(9)中的被解释变量;ΔSmn:服务行业中低技术劳动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的比重,方程(10)中的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方程(7)—方程(10)中的解释变量包括4个。Δlnintra:服务中间品出口的对数的差分;Δlnfitra:服务最终品出口的对数的差分,上述两个变量为4个计量方程中的主要解释变量;ΔlnY:服务行业总产出对数的差分,用于衡量服务行业产出变化对服务行业生产要报酬差距的影响;Δlnpr:服务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数的差分,用于衡量生产率变化对服务行业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变化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上,本文计算不同服务行业中间品出口和最终品出口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WIOT),服务行业中不同生产要素报酬所占比重、服务行业总产出、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数据来自于WIOD数据库中的社会—经济账户表(SEA)。

(三)数据处理

由于WIOD数据中的部分服务行业的数据为0,对于上述数据的处理,本文采用两种方法:首先,对于全部年份数据为0的行业进行剔除;其次,在此基础上,对于某些行业存在部分年份数据为0的情况,参照陆铭(2013)的处理办法,将原始数据加1后再取对数[17]58。原始数据共225个观测值,取差分后共210个观测值。所有数据均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SEA表提供的以1995年为基础的总产出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

样本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六、计量结果及分析

(一)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对中国服务业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

表2显示了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对中国服务业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影响的计量结果。根据表2的计量结果,4个方程中的 AR(1)检验和 AR(2)检验表明,在至少10%的显著性水平下,每个回归方程扰动项的差分均存在一阶自相关,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故接受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统计量则表明,每个计量模型的工具变量均是有效的,故可以使用系统GMM方法对每个方程进行估计。

从4个计量方程的估计结果来看,在至少10%的显著性水平下,服务最终品出口的变化显著降低了服务业中资本和高技术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报酬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的比重,增加了服务业中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报酬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的比重;服务中间品出口的变化则显著地增加了服务业中资本和高技术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报酬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的比重,降低了服务业中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报酬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的比重,这也验证了文中第三部分所提出的理论假说,即中国服务最终品的出口将缩小中国服务行业中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与资本、高技术劳动在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国服务中间品的出口则扩大中国服务行业中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与资本、高技术劳动之间在要素报酬上的差距。

从4个变量中主要解释变量的影响来看,服务最终品出口对服务业中中技术劳动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比重的影响最大,对服务业中资本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比重的影响最小;服务中间品出口对服务业中资本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比重的影响最大,对服务业中中技术劳动报酬占全部生产要素报酬比重的影响最小。上述计量结果表明,首先,服务中间品出口将扩大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服务最终品出口会缩小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其次,服务中间品出口在扩大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的同时,还将扩大服务业中资本报酬与高技术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与之对应的是,服务最终品出口虽然在总体上会缩小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但却可能扩大服务业中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

通过对比表2中服务中间品出口与全员劳动生产率对中国服务行业4种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的系数可以发现,在促进服务业中高技术劳动报酬所占比重的提高方面,全员劳动生产率对高技术劳动报酬提高的作用高于服务中间品对其的作用,其对中技术劳动者和低技术劳动者报酬的作用也高于服务中间品出口对上述两类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上述结果说明,服务行业生产率的变化对中国服务行业4种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要大于服务中间品出口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表2 服务中间品和服务最终品对中国服务行业生产要素分配差距的影响:计量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Arellano-Bond AR(1) 和AR(2) 检验的零假设分别是模型不存在一阶和二阶自相关,Sargan统计量的原假设为工具变量是有效的。

(二)分组回归

考虑到中国出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产品以及不同生产率的服务行业的服务出口对中国服务行业不同生产要素报酬差距可能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8]74-82,因此,本文接下来从中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进行分组回归,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为中国对东亚(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欧盟27国、美国、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以及除上述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

在计量模型的选择上,本文同样使用系统GMM方法作为计量检验方法,使用主要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1—4期滞后值作为工具变量,计量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计量结果,至少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中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服务最终品和服务中间品对中国服务业中4种生产要素报酬差距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中国对东亚和欧盟出口的服务最终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和高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负,对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正,中国对东亚和欧盟出口的服务中间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和高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正,对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负;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服务最终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和中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均为负,对低技术劳动者报酬的影响为正,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服务中间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和中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均为正,对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负;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和除上述4个国家和地区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服务最终品和服务中间品对中国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和中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均为正,对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负。出现上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仍在于服务贸易双方在生产率方面的对比,如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服务最终品以技术水平较低的最终品为主,从而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将扩大低技术劳动报酬在总生产要素报酬上的比重,与之对应的是,在服务业的生产率方面,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服务行业的生产率可能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出口到上述两个地区的服务最终品和服务中间品都将促进中国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和中间技术劳动报酬的增加。

表3 中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服务行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

注: *、**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Arellano-Bond AR(1) 和AR(2) 检验的零假设分别是模型不存在一阶和二阶自相关,Sargan统计量的原假设为工具变量是有效的。

七、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主要结论

本文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对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对中国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4种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服务中间品出口将扩大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服务最终品出口会缩小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服务中间品出口在扩大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的同时,还将扩大服务业中资本报酬与高技术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服务最终品出口虽然在总体上会缩小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但却可能扩大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

第二,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从中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的角度来看,中国对东亚和欧盟出口的服务最终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和高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负,对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正,中国对东亚和欧盟出口的服务中间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和高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正,对中技术劳动报酬和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负;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服务最终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和中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均为负,对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正,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服务中间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和中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均为正,对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负;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和除上述4个国家和地区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服务最终品和服务中间品对中国服务业中资本报酬、高技术劳动报酬和中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均为正,对低技术劳动报酬的影响为负。

(二)政策启示

在全球价值链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中间品出口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19]1-9,服务中间品出口增加又将扩大中国资本、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中技术劳动、低技术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从缩小服务行业4种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角度来讲,本文的政策启示是:

一是在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要统筹安排服务中间品出口和服务最终品出口之间关系,在扩大服务中间品出口的同时,也要兼顾服务最终品的出口,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部分有比较优势的服务最终品的出口,特别是要鼓励对中、低技术劳动需求较大的资源密集型服务最终品和中、低技术密集型服务最终品的出口;

二是要通过诸如鼓励服务企业对中、低技术劳动者的在职培训、加大对中、低技术劳动者的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来缓解服务中间品出口对中国中、低技术劳动者在收入方面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是要看重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工资报酬方面的作用,虽然技术进步在短期会对中、低技术劳动者收入造成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偏向型技术进步将扩大劳动者的收入份额[20]70-80,从而有利于缩小中国资本和劳动者报酬的差距;

四是鉴于中国服务业中资本、高技术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报酬所占比重上升可能是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所导致的,因此,还应通过诸如进一步打破服务业中所存在的垄断,促进服务企业的竞争,降低服务企业的生产成本,缓解服务行业中存在的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来达到提高服务业中中技术劳动者和低技术劳动者报酬的目的。

[1] 陈银娥,魏君英.国际服务外包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基于1997—2007 年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10(2).

[2] Koopman R.,W.Powers,Z.Wang,S.J.Wei.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Z].NBER Working Paper,No.16426,2010.

[3] Wang,Z.,S.J.Wei,K.F.Zhu.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 at the Bilateral and Sector Levels[Z].NBER Working Paper,No.19677,2013.

[4] Mara,M.Globalization and Work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Z].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s,No.2958,2003.

[5] 于洪霞,陈玉宇.外贸出口影响工资水平的机制探析[J].管理世界,2010(10).

[6] 范爱军,卞学字.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及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3(6).

[7] [美]罗伯特·C·芬斯特拉.高级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M].唐宜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 Jones,R.W.,J.A.Scheinkman.The Relevance of the Two-Sector Production Model in Trade Theor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7(85).

[9] Ethier,W.J.Higher Dimensional Issues in Trade Theory.[M].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1.Amsterdam:North Holland,1984.

[10] 滕瑜,朱晶.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工业部门31个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5).

[11] 程惠芳,丁小义,翁杰.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对中国工业部门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7).

[12] 卫瑞,张少军.中间品出口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技能、来源地和部门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4(11).

[13] 蒋庚华,张曙霄.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中的生产要素分解[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2).

[14] Timmer M.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Contents,Sources and Methods[Z].WIOD Working Paper,2012(10).

[15] Feenstra,R.C.,G.Hanson.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the Impact of Trade and Technology on Wages: Estimates for the U.S.,1972—1990[Z].NBER Working Paper,No.9717,2003.

[16] 单希彦.中间产品进口与工资差距——以进口关税为工具变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10).

[17] 陆铭.空间的力量[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3.

[18] 梁俊伟,马卫红.服务贸易结构、比较优势与劳动力成本[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19] 丁一兵,等,贸易产品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对日元国际化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4(4).

[20] 王林辉,袁礼.要素丰裕度、技术进步偏向性与中国农业部门要素收入分配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责任编辑:秦卫波]

The Impact of Intermediate Service Export and Final Service Export on the Gap of Factors Payments:the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the WIOD Database

JIANG Geng-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Based on the WIOD database and use the 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this paper gives the empirical test of the impact of the intermediate service export and final service export on the gap of factor income distribu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ermediate service export will exp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capital and high skill labor and middle skill labor and low skill labor,the intermediate service export also exp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capital and high skill labor,the final service export will reduc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capital and high skill labor and middle skill labor and low skill labor,the final service export also exp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middle skill labor and low skill labor.

Service Intermediate Goods;Service Final Goods;Export;Factors;Distribution

2016-01-0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JL04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4YJC790058);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44901003)。

蒋庚华(1981-),男,吉林吉林市人,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F752.68

A

1001-6201(2016)05-0080-10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5.016

猜你喜欢
中间品服务行业高技术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语言服务行业的本地化专业建设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文献述评
立足学术传承 服务行业创新——《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第五届编委会2018年会议
进口中间品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研究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2016年《黄金》 传播信息 传递经验 促进创新 服务行业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