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恐惧症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2016-09-23 05:27黄英民周作杰牟艳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恐惧症心理治疗团体

黄英民 周作杰 牟艳卉 黄 芳

广西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 玉林 537000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恐惧症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黄英民周作杰牟艳卉黄芳

广西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玉林537000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恐惧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4-05收治的100例恐惧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药物,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连续治疗8周后停止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并随访1 a。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及随访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2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SAS、SDS和SSRS评分基线水平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及开始随访后4、8和12个月时的SAS、SDS和SSR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恐惧症患者在给予常规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恐惧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社会生活质量。

恐惧症;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恐惧症是一种以恐惧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精神疾病,发病期主要集中在人的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且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常见主要有3种类型: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单纯性恐惧症。恐惧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对某些特定的事物和所处的环境产生强烈的、通常认为是不必要的恐惧感,恐惧感产生的同时,患者还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并会产生应激反应和主动回避这些事物或场景以解除这种不安情绪[1]。恐惧症患者深知产生这样的情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控制恐惧的产生,因此需要尽力回避或忍受,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相关研究显示,精神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恐惧症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证实,但目前国内尚无应用认知行为团体“三位一体”心理疗法治疗恐惧症的相关报道[2-3]。韩永慧[4]研究表明,认知行为团体心理疗法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具有普同性,促进患者自我了解,提高患者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旨在为临床治疗恐惧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精神科2011-01—2014-05收治的经我院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确诊为恐惧症患者100例,男41例,女59例,年龄19~71岁,平均(49.4±7.9)岁,病程1~9 a,平均(4.7±1.9)a。恐惧症分型:场所恐惧症32例,社交恐惧症41例,单纯性恐惧症29例。所有患者临床总体严重程度(CGI-SI)评分<3分,对SSRIs类药物无过敏史,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抑郁症、癫痫或其他精神疾病,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恐惧症发作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头晕、脸红、窒息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性别、年龄、恐惧症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本资料比较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其焦虑紧张情绪的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SSRIs药物治疗,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等,合并严重焦虑情绪或惊恐发作的患者可加服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和氯硝安定。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SSRIs类药物给药初期剂量应减半,根据患者耐受逐渐增加剂量。观察组在上述SSRIs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另外安排至少1名精神科主治或副主任医师、1名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和1名主管护师负责计划和实施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1次/周,1 h/次,均连续治疗8周后停止,但继续给予SSRIs药物。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1)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前阶段:①从认知、情绪、压力管理、社交等方面入手,整合心理治疗、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编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的具体内容;②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对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记录,并建立档案;③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自身的问题形成正确认知,向患者解释这些问题可能就是导致恐惧感产生的诱因,选择主要存在的问题作为首要治疗目标;④详细讲解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建立过程、护理实施过程以及团体治疗的意义,使患者以较好的状态进入到认知护理中。(2)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开始阶段(1~2周):①组建6~8人的团体,由团体成员作自我介绍使彼此间消除陌生感,解释团体中每个成员都有恐惧症,希望彼此帮助;②制定详细的团体规则,回顾每位患者的恐惧症状,提示患者恐惧症的发生与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关;③鼓励团体内成员分享讨论引起恐惧的事物或场所,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3)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中间阶段(3~6周):①组织所有患者学习放松训练,掌握基本内容和方法,提醒患者注意察觉自我情绪的变化,并做好记录;②指导患者将恐惧症状和引起恐惧的原因相结合,寻求解决方法;③指导患者进行情绪体验与宣泄,团体成员间互相倾诉恐惧症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并互相提供解决的办法;④针对不同类型的恐惧症患者,以团体为单位接受认知治疗,如针对场所恐惧症患者则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引导患者主动想象会让其产生害怕的场所和情景,在医师和团体成员的陪同下进入场所内暴露,反复多次训练以提高护理效果,团体成员间互相鼓励,最后让患者独自在场所内暴露,如社交恐惧症患者将其暴露在适当的环境中,在医师言语的引导和团体成员陪伴下,想象患者身处患者自己恐惧的社交场所,让患者逐渐放松不安的情绪,与此同时可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帮助患者适应社交行为,如单纯性恐惧患者,适当给予其系统脱敏、想象冲击、持久暴露、参与模仿和强化练习等技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消除其恐惧的心理。(4)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最后阶段(7~8周):①鼓励患者记录自己每天的思想变化,包括情绪、情景、自动思维、挑战旧思维、新的想法以及新的情绪等内容;②帮助每位患者谈论恐惧症,互相交流通过治疗自身的哪些症状消失,哪些症状仍然保留,如何处理;③指导患者谈论对未来恐惧的事物,以及生活中还未改变的事情并询问感受;④鼓励患者分享团体治疗的感受。

1.3观察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以及随访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2 结果

2.12组SA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SAS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SAS评分在治疗和随访各个时间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SAS评分仍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随访12个月时的SAS评分显著低于随访4个月时的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期间SAS评分变化不明显。见表2。

2.22组SD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SDS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SDS评分在治疗和随访各个时间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期间SAS评分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期间SDS评分比较±s)

2.32组SSR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SSRS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SSRS评分在治疗和随访各个时间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期间SSRS评分比较±s)

3 讨论

恐惧症属于一种轻度精神障碍,患者在面对特定对象或场所时恐惧心理常反复发作,且在精神的交互作用下,症状表现越来越明显。目前医学界对恐惧症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全面的认识,但多数学者认为恐惧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个体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通常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恐惧症发作的最主要原因[5-6]。一方面,罹患疾病作为患者生活中的负性事件会使患者产生诸多负性情绪,另一方面,负性情绪使患者的人格特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发生改变。在长时间恐惧心理的强烈影响下,患者容易产生持续的焦虑、不安甚至严重抑郁等不良后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7]。

SSRIs类药物是目前治疗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精神疾病的常用药物,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则是治疗恐惧症的基本方法。杨建琼[8]应用SSRIs类药物联合心理治疗28例社交恐惧症患者,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症状、认知水平以及行为表现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恐惧症患者联合应用SSRIs类药物和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的SAS,SDS和SSRS评分均显著优于仅采用SSRIs类药物治疗的患者(P<0.05),提示对恐惧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随访1 a,结果显示,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各时间段的SAS,SDS和SSRS评分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观察组SAS、SDS和SSRS仍有较明显的改善,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提示SSRIs类药物和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延长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具有明显的优势。

认知行为治疗的重点是对患者不健康和不正确的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进行矫正,从而改变患者对特定事物、场所或情景的错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认知行为治疗认为由于患者本身对引起其恐惧的事物、场所等的认知、判断以及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只要弥补了这些缺陷,不良情绪即可得到改善[9]。同时该方法还注重于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逐渐消除患者的担忧、恐惧,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团体的形式开展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首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重点在于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注重患者的情绪体验,通过有效的训练使患者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解自身的心理活动,降低恐惧情绪的唤醒水平;其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的环节,使患者学会调整自身认知和评价过程,建立起积极正面的心态,控制和管理恐惧情绪对自身的影响,消除由于恐惧感造成的不良影响;再次,单个患者处于同质性的团体成员中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患者对只恐惧症状的焦虑水平、增加社会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分享彼此感受,增强对恐惧症的认识、对恐惧情绪的控制能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10];最后,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案也同样关注恐惧症患者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充分利用,因此设计了有助于加强人际资源寻找、利用和改善主观感受等的缓解,有利于患者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相处,从而消除在面对特定人、场所或事物的恐惧感。

总之,临床上结合规范化、整合性心理治疗作为恐惧症的辅助方法,是今后恐惧症治疗的发展方向。而如何制定全面、科学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和评价体系加强心理干预的效果,并加强团体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1]Davis III TE,May A,Whiting SE.Evidence-based treatment of anxiety and phob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urrent status and effects on the emotional response[J].Clin Psychol Rev,2011,31(4):592-602.

[2]艾丹,李红霞,焦亚辉,等.MRI检查中发生幽闭恐惧症的心理疏导对策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5):947-950.

[3]McAleavey AA,Castonguay LG,Goldfried MR.Clinical experiences in conducting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social phobia[J].Behav Ther,2014,45(1):21-35.

[4]韩永慧.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9):69-71.

[5]Chapman LK,Vines L,Petrie J.Fear factors:Cross validation of specific phobia domains in a community-based sample of African American adults[J].J Anxiety disord,2011,25(4):539-544.

[6]麻爱华,王相立.家庭环境,认知倾向,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58-61.

[7]林子江,何金彩,杨闯.温州市某医院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7):75-76.

[8]杨建琼.SSRIs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在社交恐惧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5):667-669.

[9]吴艳,许冬梅,李菲菲,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394-396.

(收稿2015-08-12)

R749

A

1673-5110(2016)18-0020-03

猜你喜欢
恐惧症心理治疗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错失恐惧症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密集恐惧症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我有开学恐惧症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仕途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