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引流疗效观察

2016-09-23 05:27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微创

凡 奇

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内科 亳州 236800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引流疗效观察

凡奇

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内科亳州236800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引流的疗效。方法 抽选2011-01—2014-11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行硬通道穿刺引流,对照组行软通道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引流时间,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术前、后2组患者血肿量及ADL评分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引流时间、术前血肿量、术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3.4±0.4)min、术后血肿量(10.5±2.7)mL、术后ADL评分(68.9±10.4)分与对照组(7.5±0.3)min、(11.8±2.4)mL、(50.3±1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1%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穿刺引流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骤,发病后患者严重头痛、意识障碍,并会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随之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中枢性衰竭。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能有效降低因抢救不及时导致的死亡病例,且病程早期患者清醒时治疗能逆转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外科治疗中微创穿刺引流术对该病治疗效果较好[1-2],本文采用硬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选2014-01—11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所有患者临床有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等症状,经CT检查确诊,均在我院接受硬通道引流术或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排除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不能耐受手术者,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及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病变者,排除年龄>65岁者,精神异常及试听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男62例,女42例,年龄41~64岁,平均(54.3±6.2)岁;出血量20~90 mL,平均(41.6±9.7)mL。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2组年龄、性别、出血量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准确定位血肿最大层面穿刺点,估测硬通道穿刺针长度及软通道穿刺深度,麻醉后对照组采用颅脑外引流器行软通道穿刺引流,观察组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硬通道穿刺引流,2组患者穿刺后行头颅CT监测针刺位置再清除血肿,剩余血肿使用尿激酶和生理盐水作为冲洗剂将血肿溶解排除,当引流液呈清亮色泽(脑脊液)或行CT示血肿清除80%以上时方可拔管。引流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补液、抗感染等对症处理。

1.3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1)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判定治疗疗效,显效:NIHSS减少80%以上;有效:NIHSS减少60%~80%;无效:NIHSS减少60%以下,死亡病例列入无效组,参照有效率和显效率计算总有效率。(2)参照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ADL)。(3)详细记录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引流时间、治疗前后血肿量。(4)观察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2.22组患者术中、术前、术后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血肿量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术前血肿量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术前、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2.3并发症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在血压增高的基础上,因情绪激动或活动而发病,多发于50~70岁男性。中老年患者发病后会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应尽早治疗,尽可能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逆转神经功能缺损[3-4]。临床治疗主要外科手术有小脑减压、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5],开颅清除术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患者住院修养时间长,刘涛等[6]相关研究显示,微创穿刺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患者Barthel指数高、Glasgow预后评分高,提示患者预后神经功能较好,意识障碍轻,其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优于开颅术。孔刚等[7]学者同期报道,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均有明确疗效,但微创穿刺术操作方法更简单、创伤更小、住院时间更短,且患者花费少,是更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研究结果可知,微创穿刺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手段。袁鹏等[8]学者报道,软通道引流技术能有效降低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颅内压并改善患者后期生存质量。张安庆[9]报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安全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可见软通道和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临床上均取得良好疗效,但这两种方式均有各自优缺点,临床应用中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更适用哪种方式仍得到医学学者的关注,李玉辉等[10]学者研究对比了软、硬通道引流术的疗效,结果显示,硬通道手术操作时间平均3.8 min显著低于软通道7.6 min,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也具有明显差异。笔者对此做进一步探索,临床观察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硬两种通道穿刺引流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术前血肿量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10.5±2.7)mL、ADL评分(68.9±10.4)分与对照组(11.8±2.4)mL、(50.3±14.2)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虽引流时间无差异,但手术操作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可见硬通道引流操作更简单方便;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硬通道引流碎骨残留更少,术后通道并发症更少。

综上,硬通道穿刺引流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1]张岩睿,常剑,齐欣,等.软通道与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68-69.

[2]黄春刚,张国栋,郭金栓,等.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36-38.

[3]李学良,王力伟,郝晓,等.醒脑救神汤对高血压脑出血硬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1):1 542-1 544.

[4]潘国军,刘延浩.硬通道与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50-52.

[5]朱端权,张晓亮,蒋向东,等.软-硬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积血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9):904-905.

[6]刘涛,聂智品,李书元,等.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11):1 015-1 018.

[7]孔刚,祝海平,封硕,等.硬通道微创穿刺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1(5):378-380.

[8]袁鹏,方波,黄涛,等.早期软通道技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4):2 493-2 495.

[9]张安庆.YL-1型硬通道双针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4,35(8):1 134-1 135.

[10]李玉辉,王美清,李东升,等.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95-98.

(收稿2015-09-12)

R743.34

B

1673-5110(2016)18-0089-02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疗效观察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