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6-09-23 05:27王观华向海霞张高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神经病低剂量神经

王观华 向海霞 方 鹏 张高峰

陕西柞水县人民医院内科 柞水 711400



·用药与体验·

不同剂量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王观华向海霞方鹏张高峰

陕西柞水县人民医院内科柞水71140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0 μg/20 μg)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40)给予控血糖、血脂以及营养周围神经药基础治疗,低剂量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10 μg前列地尔静滴,高剂量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0 μg前列地尔静滴;比较3组治疗3周后的效果。结果高、低剂量组的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与S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高剂量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0 μg与20 μg两种剂量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均有较好疗效,但20 μg较大剂量疗效更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糖尿病神经病变;前列地尔;不同剂量;安全性

痛性神经病变临床上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1]。有研究结果表明[2],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加快病变神经传导速度。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10 μg/20 μg)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3];(2)血糖控制基本稳定,空腹血糖<9.0 mmol/L,餐后2 h血糖<15.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3)血压控制达标,血脂谱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3)无心、脑、肾、肝胆、胃肠道等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4)研究方法符合伦理学标准并报经我院医学伦理会研究同意,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1)因脑血管病、古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 Barre综合征)、颈腰椎病等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血糖波动大或严重高血糖需以控制血糖作为首要治疗目标的患者;(3)既往有胃溃疡、间质性肺炎及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4)青光眼或眼压亢进者;(5)治疗期间使用止痛药、末梢血管扩张药及其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患者。

1.3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68例;年龄48~77岁,平均(55.6±6.7)岁;病程5~16 a,平均(8.5±1.2)a。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所有患者分配为对照组(n=40)、低剂量组(n=40)、高剂量组(n=40)。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对照组均常规控制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5.0~7.0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0~10.0 mmol/L,血压、血脂均控制达标,同时给予甲钴胺片,口服,0.5 mg/次,3次/d;依帕司他片,口服,50 mg/次,3次/d。低剂量组另加用10 μg前列地尔+100 mL生理盐水,静滴,2 h内滴完,1次/d。高剂量组另加用20 μg前列地尔+100 mL生理盐水静滴,2 h内滴完,1次/d。3组患者均治疗4周。

1.5疗效判定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参数。临床效果判定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4]制定:(1)显效:患者跟膝腱反射或深浅感觉完全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超过5 m/s,临床症状好转;(2)有效:患者跟膝腱反射或深浅感觉有较大幅度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但幅度不超过5 m/s,自觉症状改善;(3)无效:患者跟膝腱反射或深浅感觉无变化,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自觉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临床效果高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VAS评分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高剂量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见表2。

2.3神经传导速度3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与S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高剂量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见表3。

表1 3组临床效果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③P<0.05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低剂量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表3 3组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与SCV值变化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低剂量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2.4不良反应3组均依照试验要求完成治疗,均未见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以肢体远端尤其是下肢皮肤或躯干皮肤有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感、痉挛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伴感觉过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还可存在心理与情绪异常,如抑郁、焦虑等[6]。痛性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患者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该病临床治疗困难,常用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

有研究结果表明[7],神经缺氧缺血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般认为采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前列地尔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其主要成分是前列腺素E,具有优秀的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2形成、抗免疫复合物形成作用,可靶向扩张病变的末梢神经滋养血管,具有很好的改善机体微循环尤其是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的功能[8]。其作用机制是,调节腺甘酸环化酶及磷酸二脂酶的生物活性,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含量,激活依赖环磷酸腺苷(cAMP)的蛋白激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游离钙离子,进而抑制血管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舒张血管平滑肌,最终实现改善机体微循环、修复因微血管异常致周围神经功能损伤的目标[9]。前列地尔注射液就是把前列腺素E1(PGE1)密封于直径0.2 μm的脂微球当中,由于脂微球的载体作用及其所具有的良好靶向性,能够让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聚集于病变部位并发挥功效,不仅有效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还可以提高其在肺部的活性,延长代谢时间,使药效更持久。大量研究显示[10-11],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但使用剂量一般均采用10 μg,关于更大剂量的疗效如何,尚无较多报道[12]。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10 μg和20 μg两种不同剂量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后VAS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与SCV值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同时,高剂量组的所有患者均依照试验要求完成治疗,均未见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也表明20 μg大剂量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0 μg与20 μg两种剂量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均有较好疗效,但20 μg较大剂量疗效更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1]唐 果,张 蕾,曹秀堂.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12(1):866-867.

[2]蒋艳华.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5(20):920-921.

[3]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9.

[4]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8):638-640.

[5]邱越,葛翠翠.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8(14):367-368.

[6]宋乐芹,吴丽萍.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0):152-154.

[7]钱峰,李辛,祝应俊,等.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9(1):150-151.

[8]金雪花,付鸿玉,唐海燕,等.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4(3):522-523.

[9]王萍.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74-75.

[10]马咏梅,费小薇,徐邦奎.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9):103-107.

[11]乐有晴.甲钴胺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74-175.

[12]彭祖江,曾芳馨,刘玉溥.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35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28-29.

(收稿2015-09-07)

R587.2

B

1673-5110(2016)18-0106-02

猜你喜欢
神经病低剂量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
“神经”病友
FBP重建与iDose4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