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

2016-09-23 05:27马丽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吸入性风险管理住院

马丽惠

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 义马 472500



风险管理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

马丽惠

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义马472500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易患吸入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探讨风险管理预防其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 2011-11—2015-11入我院住院治疗的17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5),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吞咽能力、自理能力等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风险护理方案,并根据此方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2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统计分析2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9.4±1.8)d,住院花费(6448.5±389.2)元,护理质量评分(9.1±0.7)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4±0.5)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9%,病死率为1.2%,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易误吸、咳嗽反射减弱等因素使此类患者易患吸入性肺炎,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能显著降低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风险管理;脑卒中;吸入性肺炎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PA)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1]。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吞咽功能及个人自理能力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但给临床护理工作制造了困难,还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我院神经内科护理部结合自身实际并借鉴上级医院经验的基础上实验性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2]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11—2015-11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7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近1周内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脑梗死等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2)伴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验≥2级;(3)诊疗依从性佳,愿意配合完成此次调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吞咽功能无明显障碍;(2)合并有严重的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3)颅内恶性肿瘤;(4)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1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5)。观察组男52例,女33例;年龄61~78岁,平均(69.5±5.9)岁;体重指数(BMI)21.4~35.2 kg/m2;平均(29.4±1.5)kg/m2,合并高血压38例,合并糖尿病20例。对照组男50例,女35例;年龄62~76岁,平均(69.1±5.6)岁;BMI 21.8~35.1 kg/m2,平均(29.1±1.66)kg/m2;合并高血压者36例,合并糖尿病者21例。2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吞咽功能障碍等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备案。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模式[3],具体包括遵医嘱饮食、饮食方法宣教及指导、清洁、翻身、拍背、吸痰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包括:(1)风险管理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认知,提高其预防意识;(2)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根据2007年美国脑血管病分会制定的脑卒中治疗指南,患者入院后应行吞咽功能的评估。对于吞咽功能较差者留置鼻胃管,进行鼻饲饮食。(3)合理选择食物,尽量选择易于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材。肉及蔬菜应切成小块,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对于鼻饲患者除牛奶、豆浆外应加入蔬菜汁、米糊、蛋羹等食物;(4)纠正进食体位,禁止卧位进食,尽量采用坐位进食,瘫痪患者一般采取躯干与地面成45°或以上角度或30°仰卧位、头前屈,偏瘫侧肩膀垫起,鼻饲患者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至少30°[4]。(5)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对于正常饮食患者口腔护理至少2次/d,对于鼻饲患者应及时用吸痰器吸取口腔、气管内分泌物,鼓励患者多拍背、多咳嗽,每次管饲后用温开水冲净置管内残留物,15~30 d更换胃管1次;(6)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每周予紫外线进行病室消毒。

1.3观察指标[5]对比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统计2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分,得分越高者说明护理质量越好,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2 结果

2.12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者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2.22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9%(5/85),病死率为1.2%(1/85),均优于对照组的12.9%(11/85)、3.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卒中相关性肺炎在2003年由德国克隆大学附属医院Hilker首次提出[6],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长期卧床、吞咽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受损咳嗽反射减弱导致误吸、胃管因素等。

护理风险管理[7]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本研究通过风险管理培训、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合适膳食、纠正进食体位、口腔护理、胃管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方案,将脑卒中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控制在5.9%,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同样优于国内基层医院的类似统计结果[8]。另一方面,通过这种风险管理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能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肖庆余.不同护理方法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价值比较[J].河北医学,2014,(7):1 204-1 206;1 207.

[2]刘晓红.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83-84.

[3]陈素枝.风险管理在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4):120-121.

[4]江仙菊.早期饮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12(3):264-266.

[5]孙红.3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病因探讨及护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4,(2):153-153.

[6]庞利红.吞咽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21):269-270.

[7]朱兆凤,李学军,付金英,等.两种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5):415-416;423.

[8]周阳,丁玲,童希,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及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5,39(9):1 095-1 096.

(收稿2016-03-14)

R743.3

B

1673-5110(2016)18-0134-02

猜你喜欢
吸入性风险管理住院
妈妈住院了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