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结构变化视角的产业投资方向演进

2016-09-23 05:55马秀贞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投资率消费率消费结构

□ 马秀贞



基于消费结构变化视角的产业投资方向演进

□马秀贞

基于消费结构变化视角对产业投资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可为政府选择投资方向、引领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思路。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投资方向历史演进看,消费率、投资率变化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投资方向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具有一致性,二者互动演进,推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投资与消费、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一般关系是由生产与消费与的关系决定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上升为主要矛盾。基于消费结构变化视角的产业投资须:基于消费率变化的阶段性规律确定投资规模;以合理消费率为基准确定适度的投资率;投资方向选择要抓住消费热点、民生改善、高端产业等关键点。

消费结构产业投资机理

产业投资*投资按内容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按投资的主体和方向,又可分为政府为主体的民生投资、企业为主体的生产性投资(产业投资)和公众为主体的资产性投资。本课题主要研究是通过政府引导投资方向和企业为主体的生产性投资即产业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它不仅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还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热点形成和消费升级。而产业投资方向如何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如何避免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基于消费结构变化的视角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这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和经济规律,也是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客观要求。一方面,这是由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关系决定的;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外需低迷导致出口压力加大,对中国形成产业挤压,国内房地产调控逼迫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亟待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文章基于消费结构变化来研究产业投资方向问题,可为政府选择投资方向、引领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思路。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消费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种消费方式、消费形式、居民各阶层、各地区消费水平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总和。我国经济学界对消费结构的划分,按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不同层次划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按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不同方式,分为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统计年鉴》中按人们实际支出的不同划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其他等八类。考察消费结构,目的在于掌握和探索消费的变动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衔接好产需关系;同时,可以借此剖析和评价某一产业系统的经济效率以及衡量与检验人们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状况。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及其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许多理论。如威廉.配第、库兹涅茨、钱纳里、霍夫曼、筱原三代平等经济学家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等经济学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理论;恩格尔、马歇尔、凯恩斯、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理论及研究方法。

消费问题更应该和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结合起来研究。国内学术界已有许多代表性成果,如:徐杏(2000)对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消费结构影响并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受到就业结构的影响制约,而就业结构则同时受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影响和作用。张贡生、吕良宏(2006)运用实证方法探讨了区域消费支出与第三产业产出的关联程度。向晓梅(2007)分析了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拉动机理,并对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展望。陈新年(2008)通过来自统计年鉴上的相关数据,用类比的方法分析了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以及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并对消费结构趋势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预测分析。尤其是尹世杰教授作为我国消费经济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自1979 年在《 光明日报 》发表《加强对消费经济的研究》一文以来,一直矢志不渝地研究消费经济问题。特别是对作为消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两个重要范畴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理论概括和探索。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学创始人李江帆教授在其代表作《第三产业经济学》和国家社科重点课题结项成果《第三产业经济分析》中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上述研究对于消费与产业投资二者互动机理及实证分析得相对较少,本文尝试基于消费结构变化视角对产业投资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

二、 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投资方向演进的历史考察

(一) 消费率与投资率变动轨迹

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消费、投资变化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消费率变动呈现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并趋于相对稳定的变动过程,近似一条平缓的“U”型曲线;投资率变动过程则呈现与消费率相反的平缓的倒“U”型曲线。收入水平在1000 美元以下的工业化起始阶段时,投资率小于25%,消费率60%-85%以上。收入水平在1000 美元至16600美元之间的工业化时期,投资率平均在30% 左右,消费率在60%—80% 之间,并且投资率整体呈现“倒U”型变动趋势。收入水平达到16600 美元之后的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投资率表现出进一步的下降,直至20% 左右才基本稳定。[1](P25)原因可能在于技术进步提高了高收入国家的资本效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在60%以上,始终占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后,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逐步得到加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投资的2-5倍。

投资率和消费率变动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引起的。这是因为工业化过程中,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居民消费结构由食品等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会上升。工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中间投入,其所需要的投资强度远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导致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当工业化进入后期、经济发展趋向发达阶段时,居民消费结构又会从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向以住房、休闲、旅游、文化等服务产品为主,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会相应提高。第三产业需要较少的中间投入,因此会导致消费率上升和投资率下降。但从长期看,第三产业发展要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依托,为满足消费结构不断提升的要求,第二产业比重不会一直下降,它需要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因此,投资率和消费率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下降和上升后,会在新的起点上达到平衡并维持相对的稳定。

(二) 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变动轨迹

1.消费结构变动轨迹、规律

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个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另一方面,消费结构良性变动具有显著规律。表现为:生存资料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逐步上升;在各种消费形式的支出中,食品比重逐步下降,衣着、用品的比重逐步上升;食品的支出比重中,主食品的比重下降,副食品的比重上升;在穿用的消费支出中,购买中档、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上升,低档品比重下降;在住房建设中,新建扩建投资比重上升,维修投资比重下降;商品性消费比重增加,自给性消费比重下降;在消费总量中,服务性支出比重上升,商品性支出比重下降;用于精神消费比重上升,用于物质消费比重下降等。在总的良性变动趋势中,不排除个别时期内某个局部的逆向转化。[2]例如,由于供应条件的改善和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使食品支出增大(见表1)。

2.投资结构演进轨迹、规律

参考国际统计年鉴用总资本的行业构成来反映投资结构,以美国、英国为例从总资本的行业构成看投资结构演进轨迹、规律(见表2、表3)。

美国、英国等制造业占总资本的行业构成15%左右,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占比重35%左右。

表2 美国总资本的行业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1995)整理)

表3 英国总资本的行业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1995)整理)

将上述表格中的行业资本构成按三次分类进行归类合计计算,可得到三次产业的资本构成数字(见表4、表5),从这些国家三次产业的资本构成看,是典型的“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的资本份额45%-60%,说明第三产业是资本流向最集中、最多的部门。进一步分析,第三产业中的交通、仓储和运输业、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本份额又占服务业比重80%左右。

表4 美国三次产业的资本构成

表5 英国国三次产业的资本构成

从上述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投资方向演进进行历史考察,受统计数据限制,难以获得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口径一致的数字,消费结构数字比投资结构数字细,但也发现一些二者互动的演进规律。投资方向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具有一致性,资本行业构成占主要份额的领域,往往是产业热点领域,是产业发展最快的热点消费领域。投资是消费升级的动力之一,消费又拉动投资方向,二者互动演进,推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增长。

三、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投资方向演进机理的理论分析

投资与消费、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一般关系是由生产与消费与的关系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投资结构决定消费结构;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结构升级是投资结构升级的终极拉动力量。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上升为主要矛盾。从动态的过程看消费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具有互动效应,特别是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投资结构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动能够相应的引起投资方向与结构的调整。但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也要与投资结构相适应。具体从如下三分面分析:

(一)消费需求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尤其是在投资结构转换过程中,消费结构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点己由西方经济学家对其长期关注和研究所证实,即总量——结构——总量分析框架: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变——投资结构——投资结构改变——经济进一步增长……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的层次必然上升,这就要求产业结构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生产出更高层次的产品,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因为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当人们的收入还未达到满足所有需要时,人们自然选择把有限的收入用于购买满足生存需要的商品;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需求的重点逐步向更高层次转移。因此,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导致投资结构的变动。

消费需求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起投资结构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升级会推动产业的不断创新,同时潜在的消费需求也为投资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留下巨大空间,可见消费需求结构与投资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4](PP90-91)

在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需求是消费需求因素中影响投资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它对投资结构的影响是直接的,主要通过收入和价格来引导投资结构的变动。居民收入的提高引起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这必然要求投资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这一变化;同样,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引发的商品价格变化必然会引导生产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实现投资结构的调整。另外影响投资结构变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国际贸易,通过国外居民的需求变动引导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来实现一国投资结构的调整。

(二)投资结构必须与消费结构相适应

消费结构对投资结构变动的影响显得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P90):

第一,消费结构的变动决定了投资结构调整的方向。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可以直接带动消费品生产行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使消费品行业的供给结构不断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发展。同时,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通过导致消费品供给结构的调整,最终也带动投资品生产行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从而大大改变投资结构的组成与运行方式。

第二,消费结构调整为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会给产业技术的升级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进一步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投资结构的调整要与消费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也是不断升级的,于是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也是无止境的。

第三,消费结构的调整是投资结构调整的强制力量。消费结构的调整不但会迫使投资决策改变方向,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投资结构的变动,而且还会通过挤压衰退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促进存量资本的流动,从而促进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第四,消费结构升级是促进投资结构升级的重要拉动力量。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会带动投资结构的升级。投资结构升级的基本含义,是产业的高附加值化和高技术化、产业的高集约化、产业的高加工度化。热点商品的消费必然会促进这一时期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近期我国的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必然会相应地带动汽车、房地产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 结论与启示

(一)基于消费率变化的阶段性规律确定投资规模

世界各国的投资率、消费率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动趋势,尽管这种变动并没有趋于一个稳定的值。即便经济增长率相同,不同国家的投资率、消费率也不尽相同。我国的投资率、消费率确已偏离世界平均水平,总体表现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如果说人均GDP1000-5000美元工业化初期、中期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具有合理性,但进入工业化后期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将会影响居民收入、限制居民消费,进而积累越来越多的弊端。

(二)以合理消费率为基准确定适度的投资率

根据钱纳里对工业化进程的划分,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后,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过渡期,罗斯托认为社会进入高额大众消费时代,投资与资源配置会发生由偏重生产向偏重消费的历史性转折,这时社会主要注意力由生产问题转到消费问题和广义的福利问题;同时,资源越来越倾向于被引导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大众化服务的普及。消费快速升级,进入发展和享受为主导的消费新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如果说在生存型消费占主导地位时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具有合理性,但进入工业化后期,坚持投资主导容易造成产能过剩,这在我国已经显现。为此,应借鉴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以合理消费率(至少60%)为基准,确定适度的投资率。

(三)投资方向选择要抓住几个主要领域

一是根据消费升级动向和消费热点确定产业投资方向。围绕消费热点确定投资重点领域,以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升级,是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律和亮点。消费结构变化引领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调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消费热点的形成和更替。如:发达国家先后出现的汽车与房车、休闲与度假、邮轮与游艇、健康与养老、精神需求与文化娱乐、信息等消费热点和新型消费方式。二是围绕民生改善和质量提升确定产业投资方向。国际经验表明,进入人均GDP10000美元发展阶段后,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的发展重心由经济发展为主转向社会发展为主,我国目前正处在人均GDP5000美元向10000美元发展新阶段,截至2011年全国已有44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因此,应更加注重民生质量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是围绕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服务化道路确定投资方向。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服务化是产业演进升级的主要方向,应成为投资选择的主要领域。四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确定投资方向。

[1]宁军明,涂大坤.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2]消费结构 [EB/OL].管理百科,http://baike.themana.

[3]李萍,夏沁芳. 收入水平提高 消费结构升级——北京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究竟意味着什么(之三) [J]. 北京统计,2003(4).

[4]祝婕.浅谈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J].商业时代,2007(26).

(责任编辑:李贝贝)

F49

A

1243(2016)02-0050-005

作者:马秀贞,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部教授,兼任青岛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研究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经济管理。邮编:266071

猜你喜欢
投资率消费率消费结构
资本价值与宏观投资率:应用包含调整成本的拉姆齐模型的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最优消费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我国的投资率是否应当大幅度降低?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持续性角度剖析中国投资率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