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研绩效管理 提升员工业务水平

2016-09-23 06:28徐迪黄志河
广西电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广西电网科技

●徐迪 黄志河

创新科研绩效管理 提升员工业务水平

●徐迪 黄志河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头写道:“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人的管理,管人的关键则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重点在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因此,要在满足员工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激发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并正确引导这种需求来为企业服务。

一、电科院员工情况概述

广西电科院2009年9月由广西电网公司子公司改制为分公司。改制前,广西电科院经营管理自负盈亏,工作以“经济效益为先、服务电厂”为重心,在持续发展和保持服务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以及持续提升代表该院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的科技研发能力方面,工作力度不强,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电网的运营水平,引领广西电网发展工作成效不显著。如何提升该院服务电网的能力,以建设与广西电网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需求,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就全员科研工作效率而言,员工综合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研、生产结合不强;员工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事科技人员数量和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创建国内先进电科院的需要。该院作为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如何盘活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科研积极性创造力,激发员工技术自主创新意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截至2013年12月31日,该院劳动用工总人数242人,退休人员116人。其中,34岁以下99人,35~45岁61人,46~55岁64人,56~60岁18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95人,本科生103人;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99人,中级职称56人,初级职称49人。

二、目标定位

依据《关于成立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通知》(桂电人〔2009〕77号)文件要求,该院改制后主要职责是履行自治区工信委关于电力行业技术监督的授权,承担对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技术监督,负责电网公司技术服务、技术信息管理、科研开发、技术培训、实验室的运营及电力行业标准量值传递及实验室检测校准等工作。因此,依托本院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电网服务是该院当前的首要工作目标。

三、绩效管理优化举措

(一)出台绩效考核相关制度

该院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把此项工作作为院生存、发展、强大的推动器。2010 年10月成立了院技术专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技术专家评审委员会,加强对院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及技术专家选拔评审力度。随后还组建了科研管理部,出台了《科研开发绩效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加大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和组织力度,统筹规划、协调各项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强化科研项目闭环管控和节点考核,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该院鼓励全体员工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新者,让创新成为员工们的自觉意识,这一点已经成为该院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二)创新科研绩效管理

该院在强化科研项目闭环管控和节点考核的同时,结合《广西电网公司员工业绩考核应用实施细则》,就提高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出台了《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工资支付实施细则》《科研开发绩效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强化激励机制。在工资分配结构调整中创新性地引入了科研倾斜系数,根据科研项目的重要程度设置了三档倾斜系数,对于从事科研项目的人员(22岗及以上人员、主任工程师除外),可在其所属部门人员生产倾斜系数的基础上,叠加科研倾斜系数(按照表1执行),叠加后的倾斜系数个人最高不能超过1.30。

表1 科研倾斜系数设置表

(三)设立院长奖励金机制

为奖励在该院各项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广大员工争优创先,多做贡献,提升电科院的整体实力,参照《广西电网公司奖励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该院实际制定《广西电科院院长奖励金实施管理方案》,对在科研立题、成果获得、论文发表、专利授权、成果转化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奖。奖励资金一部分来自工资总额中综合奖励奖金,另一部分来自公司下拨的专项奖励金。符合《广西电网公司奖励管理办法》规定的奖励条款由业务归口部门向广西电网公司申报审批获取奖励资金。

该院院长奖励金的奖励内容包括:生产科研成果奖、综合荣誉及劳动竞赛奖、特殊贡献奖、中层干部年度管理成效奖和综合考核奖等奖项。其中,生产科研成果奖按不同类别分为:科学技术奖、专利奖、技术改进贡献奖、科技论文奖、优秀专题技术报告奖、标准编制奖励。科学技术奖、专利奖和技术改进贡献奖的奖励项目和奖励标准参照《广西电网公司奖励管理办法》;科技论文奖的奖励项目包含被SCI、EI检索收录和其他特类期刊刊登的论文,奖励标准从2000元/篇到5000元/篇不等;优秀专题技术报告奖奖励项目为本院评选的优秀专题技术报告,奖励标准从三等奖到一等奖500元/篇到2000元/篇不等;标准编制奖的奖励项目为该院员工负责编制的南方电网公司、行业和国家标准,奖励标准从2000元/项到5000元/项不等。

(四)搭建青年员工成长平台

该院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成长、激励等机制,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和风气。既给予青年员工相当的薪酬待遇,又通过“师带徒”“专家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方式为他们搭建成就事业的平台,实现其人生价值。

“师带徒”为每位新入院青年员工量身定制了三年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实施师傅徒弟联合考核机制,通过岗位培训和专业理论培训,使青年员工在实践中提高、在总结中进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青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优秀业务骨干经评选后进入“专家型人才培养工程”继续深造。该工程以电网各主要专业为方向,培养、造就专家型人才,通过高层次技术培训及承担重大生产、科技项目,让培养对象在实际生产、科学研究试验及技术创新实践中摸爬滚打,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脱颖而出、在科研开发中显露才华,逐渐成为专家型人才。

为激励青年员工更快地成长,对“师带徒”年度考评为优秀的,该院给予师傅1500 元/人、徒弟800元/人的奖励;对“专家型人才培养工程”年度考评结果为优秀的,给予3000元/人的奖励;对顺利从“专家工程”毕业的,给予5000元/人的奖励。奖励资金来源为院长奖励金中“综合荣誉及劳动竞赛奖”部分。

上述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该院科研与技术开发体系,完善了该院科研工作绩效管理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全院生产人员科研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专业技术员参与科研工作的人数大幅提升,促进了该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一)科研水平整体飞跃

改制后4年多来,该院共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南网重点项目在内的科技项目11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7项、广西电网公司科技奖励143项、申请专利223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7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12项)、获软件著作权证书43项,发表论文332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24篇,并有2篇论文首次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研水平整体飞跃。(详见图1至图5)。

(二) 科研项目档次、内容、方向开拓创新

图1 承担科研经费情况

图2 承担科研项目数量

图3 获科技奖励情况

图4 专利申报及授权情况

图5 南网技术论坛论文投稿及获奖情况

绩效管理激发了该院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研项目档次、内容、方向得以开拓创新。改制后全院获立项科研课题112项,其中“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关键技术研究”成为“国家863计划”项目,填补了广西电网公司在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方面的空白;2010年首次主持南网重点科研项目——“输电线路综合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开发”,在我院科研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科研内容、方向上,除了在高压、系统等常规领域开展研究外,还在生物仿生学、无线能量传输、新能源、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导波检测技术、机网协调技术、磁记忆检测技术等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呈现各专业平衡发展、你争我赶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培养技术人才纵向梯队,形成专业集群优势

该院结合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在输电线路防灾减灾、差异化防雷、设备状态评价、需求侧管理、机网协调、SF6监测技术等重点领域逐步建立了科技研发团队,制订科技研发团队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培养技术人才纵向梯队,形成专业集群优势,为广西电网公司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引领与支撑。目前该院已组建了高级量测体系、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配网快速复电、SF6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新能源接入及微网技术、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等多支科研团队。其中,SF6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且极具推广价值的国内第一套基于仿生嗅觉的SF6电气设备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良好的绩效管理机制促进团队建设,而团队的通力合作更有助于员工潜力的发掘,最终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电网发展的工作目标,人才资源作为科学与技术的载体,发挥着比物质资源更加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重视人才培养,对该院发展至关重要。未来,该院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科技创新、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面向企业发展重点领域、面向生产运行一线、面向世界电力科技前沿,围绕建设与广西电网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研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西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广西电网科技
广西贵港
穿越电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科技在线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浅谈微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