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归因分析

2016-09-23 09:14党巍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党巍

摘 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一是高校机制不完善,二是家庭教育观念不科学,三是大众传媒的误导。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归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积极接受并给予认同的,但高校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要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就必须首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教育机制不完善

1.教育者素质欠缺。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他们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本身的价值观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首先,就“身教”而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强化教师的垂范作用,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环节。可是,在当前的用人机制下,科研背景和学术能力成为高校用人的首选,教师们花大量的时间搞科研,发论文,出书立传,把德育建设抛在脑后。大家普遍觉得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德育水平是思政课教师的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是辅导员的分内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思想阻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其次,从“言传”的角度上来说,不管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他们都可以通过课上的讲授或者课下的交流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部分教师一个学期下来连一个班的学生都认不全,也很少与学生交流,更别说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了。

2.教育方法单一。部分高校仍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和教科书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阐述,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中合堂教室的运用,导致大班式的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抹杀了师生交流互动的可能。囿于时间、人员、经费上协调的困难,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难以开展,单调贫乏的实践活动直接导致了学生难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准确理解和体验感悟,自然也无法把学到的理论进行升华。

3.教育观念落后,缺乏社会实践。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没有充分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教育作用。其次,教育内容单薄。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学习,仅凭书本知识照本宣科,对学生毫无说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本身就是抽象的,如果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地进行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成效不高。再次,理论和实践脱节。学校只重视理论传授,忽视亲身体验,学生很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4.高校舆论宣传引导力度不够。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各高校已经比较普遍,很多高校通过宣传栏、校内网、校园广播、校报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在高校党建栏目得到了宣传,其他网页和学生热门的论坛中则很少涉及,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学生看不到有关的宣传页面,从而对此内容毫不关心。大学生希望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内涵,从而解答人生疑惑。但当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只停留在概念的理解和语义的解释上,没有针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案例,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空洞的政治说教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这也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求甚解的重要原因。

5.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历史悠久,各高校基本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的扩大,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强。第一,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传播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引导性。第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文化传播形式,特别是校园宣传栏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起到的作用。第四,利用校园网络进行宣传。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有专门的网上党建平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不够,教育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校园网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热点问题没有积极应对,使得学生对网络平台失去信任。

二、家庭教育观念不科学

1.唯成绩论,忽视品德教育。在传统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向来都是德育智育并重的,父母一直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先做人后成才,是我们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唯分数至上,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长们把上大学看成了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导致很多大学生品德与成绩不成正比。品德教育的缺失,使得一些孩子成才不成人,导致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较差。

2.对孩子缺乏心理关爱。现在的家长普遍溺爱孩子,对他们唯命是从,过度满足,导致大学生盲目自大,不懂感恩,难以与人相处。与之相反,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教、唠叨,甚至体罚,讽刺挖苦,这样对孩子造成的心理损伤更加严重。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有些学生由于得不到关爱和肯定,自暴自弃,导致心灵扭曲;有些则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和社会不满情绪,与家长之间形成对立。

3.忽视差异,不能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发展各有不同,我们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许多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有的家长喜欢比较,在比较中消磨了孩子的特点,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有的大学生还因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三、大众传媒的误导

1.劣质视频泛滥。各式各样的青春偶像剧一直以来都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然而近些年,部分偶像剧粗俗低劣,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阻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劣质偶像剧的负面影响,有的大学生盲目拜金,对现实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更有一些娱乐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哗众取宠、歪曲事实,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2.网络游戏内容低俗。近年来,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误入歧途的大学生不计其数。有很多高中时的学霸到了大学里,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没有了对自己的约束力,沉迷在网络游戏中。网络游戏不仅赚取了他们的金钱,更影响了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手机对大学生的“异化”。手机作为现代通信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手机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现在智能手机功能多样化,微信、QQ、美颜、淘宝、各种游戏等,应有尽有。大学生用手机购物、聊天、玩游戏、拍照,乐此不疲。一些大学生手机不离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除此之外,还会形成攀比风气,学生之间互相比较手机的款式、品牌等,炫耀各自手机的功能,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猜你喜欢
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