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在古巴

2016-09-23 18:13雷竞璇
特别文摘 2016年17期
关键词:神坛黑奴龙岗

雷竞璇

华侨在古巴虽然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而且一度人数众多,但他们没有庙宇,佛寺道观都没有,求神问卜,对象主要是关公,这和其他地方的华侨社群颇不一样。

在夏湾拿华区,关公厅有两个,一在中华总会馆,一在龙岗总会的大楼内,我都仔细考察过。在中华总会馆的关公厅内,像前有一个铜香炉,据上面的镂刻,是光绪十九年广州铸造的,相信香炉连同关公雕像一起在当年由中国运来古巴。

这尊年逾百岁的雕像现在成了受古巴政府保护的文物,由有关部门监管,几年前发现过虫蛀,政府派了专家来灭虫及维修。至于龙岗总会的关公厅,面积还要大一些,但没有雕像,神坛上挂了一幅长缂丝,厅中祭桌、香炉、烛台等一应俱全,上面所见纪年有两个,一为光绪三十三年,一为光绪三十四年,时间上比中华总会馆的要迟十多年。此厅的神坛和墙壁上各悬对联一副,文辞颇可观。龙岗总会是刘、关、张、赵四姓的宗亲会,和三国历史有渊源,神坛上的缂丝,织的就是刘备、关云长、张飞和赵云一起议事的图像,前面安放了五个神位,刘,关、张、赵之外,还有一个是诸葛亮的。龙岗总会开辟一个关公厅,也是正理。

古巴华侨拜关公,有特殊背景。

最早到古巴的中国人,是漂洋渡海被贩运到这里当苦力的“猪仔”,人数十余万,全部是青壮年男性,他们在古巴过着奴隶一般的生活,在甘蔗田、烟草园中劳动,非常艰苦,死亡率高,伤病亦多,能够在这残酷环境中存活下来的,要靠互相扶持和生死与共的勇气与义气,于是,对他们来说,拜关公比拜佛祖、拜吕祖来得合适。

相应的也有在地因素。古巴是西班牙属地,主要信奉天主教,对其他信仰打压很厉害。最早在高压下谋求出路的是非洲黑奴,19世纪中期时他们的人数超过五十万,比白人还多。这些黑奴多数来自西非洲,崇拜形形色色的神祇,他们在奴隶主的禁制下,无法公开进行礼拜,于是聪明地将自己的神祇和天主教的圣人挂钩起来。在这众多神祇中,有一位名叫 Chang ó,红脸,手持斧头,脾气暴躁,好战斗。早期的猪仔华工,跟在黑奴后面,一起拜 Chang ó,将之当作关公,后来华工的人力物力增强了,才得以公开地拜关公。

华侨拜关公,其实经历了一个坎坷的过程,现在他们过年或者遇有婚姻、生育等喜事,还是到关公厅来拜祭一番。古巴人也来敬拜,而且称赞关公很灵验,他们将关公呼作 San Fan Con,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追溯起来,关公信仰在古巴可谓渊源久远。

清朝在夏湾拿设立领事馆,在光绪五年即公元1879 年,是中国最早的驻外使馆之一。出任第四任总领事的是余思诒,光绪十九年到任,就职不久,开始写作《古巴节略》一书,当时清政府要求驻外官员在政务之余,也搜集及提供所在国的资料,以作为朝廷的参考。

余思诒这本《古巴节略》后来收入王锡祺编纂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书中有如下一段:今华人与洋女结婚,咸愿至武圣前设誓成礼,不愿至教堂云。

其中所说“武圣”,就是关公,从这一段记载可知,清朝末年时,古巴华侨信奉关公,遍及大城小埠,之后一直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神坛黑奴龙岗
无基准的孔组位置度三坐标测量模型
回头一笑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种族歧视观
转型直销 两面针能否重回神坛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走下神坛还是加固神坛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地质遗迹概述
龙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