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灌浆法加固堤岸地基

2016-09-24 07:22张向华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质土细砂成孔

张向华

(广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广东江门529040)

采用灌浆法加固堤岸地基

张向华*

(广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广东江门529040)

根据某堤岸工程项目实例及其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灌浆法加固处理地基,浆液通过渗透、充填、挤密等方式进入地层后使其力学强度、抗变形能力和均一性会有所提高,整体结构得到加强;素填土、淤泥质土和细砂、粗砂层通过钻孔灌入浓浆后,使土体压密和置换,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灌浆法;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1 工程概况

某堤岸工程段,长120m,宽4m,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上部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淤泥质土、细砂、粗砂和粉质粘土组成,目前局部已发生滑陷,沉陷等现象。由于素填土结构疏松(fk=80kPa)、淤泥质土呈软塑状(fk=50kPa)、细砂、粗砂饱和、松散、稍密。素填土为新近填土层,它们未完成自重固结过程,在自重固结过程中,地面会产生沉陷。为保证该堤段的稳定,提高地基土强度,以满足上部荷载及水平荷载对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的要求。因受场地条件限制,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施工,且素填土孔隙大,可灌性好,灌浆后其力学强度、抗变形能力和均一性会有所提高,整体结构得到加强;淤泥质土和细、粗砂通过钻孔灌入浓浆后,使土体压密和置换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故提出了对该堤段采取灌浆加固处理方案。

2 灌浆加固机理

灌浆就是要让水泥或其他浆液在周围土体中通过渗透、充填、压密扩展形成浆脉。由于地层中土体的不均匀性,通过钻孔向土层中加压灌入一定水灰比的浆液,一方面灌浆孔向外扩张形成圆柱状浆体,钻孔周围土体被挤压充填,紧靠浆体的土体遭受破坏和剪切,形成塑性变形区,离浆体较远的土体则发生弹性变形,钻孔周围土体的整个密度得到堤高。另一方面随着灌浆的进行,土体裂缝的发展和浆液的渗透,浆液在地层中形成方向各异、厚薄不一的片状、条状、团块状浆体,纵横交错的浆脉随着其凝结硬化,造成结石体与土体之间紧密而粗糙的接触,沿灌浆管形成不规则的、直径粗细相间的桩柱体。这种桩柱体与压密的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相互共同作用起到控制沉降、提高承载力的作用。

3 灌浆设计

3.1灌浆标准

3.1.1强度控制标准

灌浆后,素填土承载力标准值(fk)要求达到110kPa,淤泥质土fk值80~100kPa,细砂、粗砂fk值大于160kPa。

3.1.2施工控制标准

施工控制标准是获得最佳灌浆效果的保证。本次灌浆对象之一的素填土,由于均一性差、孔隙变化大、理论耗浆量不定,故不单纯用理论耗浆量来控制,同时还按耗浆量降低率来控制,即孔段耗浆量随灌浆次序的增加而减少。

3.2灌浆段选择

本次灌浆分2个灌浆段,即第一灌浆段为素填土范围;第二灌浆段为淤泥质土和粉、细砂范围。

3.3浆材及配方设计

浆材采用2种配方的纯水泥浆,在第一灌浆段水灰比为0.5,在第二灌浆段为0.75。

3.4浆液扩散半径(r)的确定

由于素填土均一性差,其孔隙率、渗透系数变化大,因而仅用理论公式计算浆液扩散半径显然不甚合理,现据大量的经验数据,暂定r值为1.20m。在现场进行灌浆试验后进一步确定r值。

3.5灌浆孔位布置

灌浆孔采取梅花形分布,每排孔间距2.0m。

3.6灌浆孔孔深

根据工勘资料与现场实际要求,穿越素填土、淤泥质土、细砂、粗砂层,达粉质粘土层,孔深约为8.0m。

3.7灌浆压力

由于灌浆压力与土的重度、强度、初始应力、孔深、位置及灌浆次序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难以准确地确定,因而本次灌浆的压力通过灌浆试验来确定。现据有关公式计算,暂定灌浆压力在第一、第二灌浆段灌浆时分别为0.1~0.2MPa、0.3~0.4MPa,在灌浆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再做适当的调整。

3.8灌浆量

可根据勘察报告中素填土、淤泥质土、细砂、粗砂和粉质粘土层的孔隙率进行计算。

式中:Q——每米注浆量,L;

v——加固土体积,m3;

n——土的孔隙率;

β——浆液填充系数,取0.45;

α——浆液损耗系数,一般取1.3。

3.9灌浆结束标准

在规定的灌浆压力下,孔段吸浆量小于0.6L/min,延续30min即可结束灌浆,或孔段单位吸浆量大于理论估算值时也可结束灌浆。

4 灌浆施工

4.1正式施工前准备工作

正式施工前,保证设备器具和材料按时到场,着重做好灌浆试验工作,调整灌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孔距和排距后及时将孔位放样至实地。

4.2施工设备机具选型

针对地层条件和设计要求,可选用XY-100型钻机成孔及配套的灌浆设备。

4.3施工工艺

4.3.1施工顺序

根据多台机同时作业、现场施工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灌浆方法等,施工顺序采取从外往里的方式进行。

4.3.2施工程序

成孔→安放灌浆管并孔口封堵→搅浆→灌浆→待凝→成孔→安放灌浆管并孔口封堵→搅浆→灌浆→封孔。

4.3.3施工技术要点

(1)成孔钻头(∅91mm)对准孔位后,采取冲击成孔的方法钻进。在素填土中钻进时,若孔壁不稳,可下入导管护壁;当钻进到淤泥质土和细、粗砂时,下入导管护壁,然后采取捞砂筒取砂成孔的方法直至下卧粘性土层。

(2)灌浆管安放及孔口封堵灌浆管下端设置0.7~1.0m长且下端封口的花管,在花管外壁包扎一层软橡皮,以防流砂涌进花管导致灌浆无法进行。

(3)搅浆先往搅拌浆筒内注入预定的水量并开动搅浆机后,再逐渐加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直到预定的用量,搅拌3~5min后将浆液通过过滤网流到储浆筒内待灌。

(4)灌浆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分段纯压式灌浆方法,即自上而下钻完一段灌注一段,直到预定孔深为止。灌浆段的长度以素填土和淤泥质土、细、粗砂厚度来确定;灌浆压力采取二次或三次升压法来控制,即灌浆开始采用低压(小于0.1MPa)或自流式灌浆,对素填土而言,当吸浆量较大时采取间歇灌浆或用砂浆灌注,终灌时的压力要达到设计值;灌浆结束标准严格按设计执行。

(5)封孔灌浆结束后及时封孔,即第二灌浆段灌浆结束过半小时后,排除孔口封堵物,再往孔内投入砂石直到水稳层顶面,过24h后,若浆液下沉,再补充水灰比0.5的浆液至水稳层顶面。

4.4特殊情况下的技术处理措施

(1)在灌浆过程中,发现浆液冒出地表即冒浆,采取如下控制性措施:①降低灌浆压力,同时堤高浆液浓度,必要时掺砂或水玻璃;②限量灌浆,控制单位吸浆量不超过30~40L/min或更小一些;③采用间歇灌浆的方法,即发现冒浆后就停灌,待15min左右再灌。

(2)在灌浆过程中,当浆液从附近其他钻孔流出即窜浆,采取如下方法处理:①加大第Ⅰ次序孔间的孔距;②在施工组织安排上,适当延长相邻2个次序孔施工时间的间隔,使前一次序孔浆液基本凝固或具有一定强度后,再开始后一次序钻孔,相邻同一次序孔不要在同一高程钻孔中灌浆;③窜浆孔若为待灌孔,采取同时并联灌浆的方法处理,如窜浆孔正在钻孔,则停钻封闭孔口,待灌浆完后再恢复钻孔。

5 效果检验与评价

5.1静载荷试验

施工结束28d后,在施工段范围内选择3个代表性地点(其中1个在灌浆点位,1个在两相邻灌浆点位中间,1个在相邻对角灌浆点中间),做压板(0.5m2)静荷试验。在素填土顶面单点加载均满足设计要求。

5.2钻孔取芯

标贯试验和探槽开挖检查施工结束28d后,在施工段范围内选择2个钻孔检验点进行钻孔取芯抗压试验和标贯试验来检验灌浆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6 结束语

本工程采用灌浆法处理地基主要是施工场地较狭窄,适宜使用施工设备较小的机械进行施工;其次是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淤泥质土、细砂、粗砂和粉质粘土组成,可灌性较好。灌浆法处理地基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在施工中易于实现,而且工期短,费用低,效果好。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本工程项目采用灌浆法处理地基,希望在以后类似的工程项目中能起到借鉴的作用。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工程地质手册[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P642

B

1004-5716(2016)05-0011-03

2015-12-01

2015-12-02

张向华(1972-),男(汉族),广东阳春人,工程师,现从事岩土工程及水工环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质土细砂成孔
昆明市不同深度下湖相泥炭质土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昆明市某场地不同埋深下泥炭质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规律研究
在既有线市政道路桩基施工中冲击成孔的应用分析
国内特细砂混凝土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基于MICP技术对污染淤泥质土净化修复作用的研究分析
深层搅拌桩加固昆明泥炭质土的试验研究
特细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