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宛麦969的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分析

2016-09-24 07:54李中恒张华丰
中国种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丰产区域试验适应性

杨 辉        李中恒 张华丰

(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南阳473000)

小麦新品种宛麦969的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分析

杨辉李中恒张华丰

(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南阳473000)

以宛麦969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C.S.Lin分析法分别对宛麦96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宛麦969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

小麦;宛麦969;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宛麦969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030176为母本,以宛麦981为父本杂交,用系谱法选育出的小麦品种,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5023。该品种丰产性和综合抗性突出,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已累计种植3.33万hm2。本文对其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品种的生产潜能,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分析材料来源于2012-2013年、2013-2014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南部组)汇总结果,2014-2015年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南部组)生产试验结果。分析资料包括宛麦969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计3年20点次试验结果,试验对照品种为偃展4110。

1.2方法采用参试品种较对照品种产量增(减)的百分数,分析品种的丰产性能;通过当年多点常规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分析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显著性。

采用Francis提出的均值—变异系数法(CV),分析品种的静态稳定性。CV是参试品种在各试点的均值变异(标准差)与品种平均产量的比值。变异系数越小,说明该品种在不同试点的变化越小,静态稳定性好。常以CV小且平均产量高的品种作为比较理想的品种。

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S.Lin)的分析,通过品种离优度(Pi)和与最优互作(PGEi)进行。Pi值表示的是参试品种在各参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平均差异,Pi值越小,该品种与最优品种越接近。PGEi值(参试品种在各试点上与该试点上最佳品种的互作均方)反映的是各试点上该品种与最佳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的相似程度,PGEi值越小,说明该品种在不同环境上与最佳品种的变化趋势越接近。

品种的普遍适应性,用适应度表示,即品种在各试点超过平均产量的试点数占试点总数的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2.1宛麦969的丰产性分析由2012-2013年、2013-2014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南部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测验(表1、表2)可知,2年试验的总误差变异系数分别为5.104%和4.289%,且品种间、试点间、品种与试点互作F测试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试验误差控制得当,应进一步分析品种间产量差异的显著性。

表1 2012-2013年河南省小麦区试(南部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测验

表2 2013-2014年河南省小麦区试(南部组)方差分析表及显著性测验

由表3知,宛麦969在2012-2013年、2013-2014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南部组)和2014-2015年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南部组)中每hm2平均单产分别为5703kg、6699kg、6249kg,分别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5.52%、9.94%、4.80%。3年20点次汇总19点次均增产,增产点率95%。2012-2013年宛麦969平均产量居11个参试品种中第6位,2013-2014年宛麦969平均产量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2014-2015年宛麦19平均产量居生产试验5个参试品种第2位。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宛麦969参加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见,宛麦969较偃展4110具有比较好的丰产性和增产潜力,这在病虫害频发、播种偏晚和整地质量较差、生产管理水平粗放的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是不多见的。

表3 宛麦969在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2宛麦969稳定性分析由表4可知,宛麦969在2012-2013年、2013-2014年的均值变异系数分别为9.66%和16.10%,在2年区试参试品种中处于较低水平,而对照种偃展4110的均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1.98% 和17.82%,说明宛麦969的产量随环境的改变没有大的波动,静态稳定性好于对照品种;同时宛麦969在2年区试中的平均产量都居前列,符合较理想品种(平均产量高且均值变异系数小)的标准。

表4 宛麦969与偃展4110在区试中的变异系数及离优度(Pi)值和与最优互作(PGEi)值

2.3宛麦969适应性分析由表4可知,在2012-2013年、2013-2014年区域试验中宛麦969的适应度为83.3%和100.0%,均大于对照品种66.7%和80.0%,说明宛麦969的普遍适应性较好。2年区试中宛麦19的离优度(Pi)分别为270.562和631.287,远小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离优度896.771和2450.301,说明宛麦969与各试点最优品种的平均差异小,在各试点的适应性较好。2年区试中宛麦969与最优品种互作(PGEi)值分别为384.392和1772.704,均小于对照品种527.140和2445.790,在参试品种中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宛麦969与各试点最优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对一致。由此可见宛麦969较对照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3 结论与讨论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宛麦969较对照品种具有较好丰产性,产量潜力大;稳定性、适应性好,不同年份、不同试点产量没有大的起伏。宛麦969多年生产应用也表明,该品种丰产性和综合抗性突出,在中、低肥力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在高水肥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由于宛麦969植株偏高,生产上应注意控制播量,避免群体过大,降低倒伏风险。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南部组)试点数偏少,再加上宛麦969生产利用年限较短,因此分析结论有待进一步通过生产实践验证。

[1]曹廷杰,王西成,赵虹.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39-41

[2]张荣琦,陈春环,吉万全.优质面包小麦小偃503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陕西农业科学,2007(2):1-2

[3]杨进荣,王成社,李景琦,等.小麦新品种陕农78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134-135

[4]曹燕燕,齐晓红,耿会霞,等.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丰产性稳产性分析.中国种业,2014(4):38-39

[5]李中恒,杨辉,王清华,等.宛麦19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中国种业,2011(10):69

2016-03-2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nycytx-03)

猜你喜欢
丰产区域试验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